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科普教育基地是面向社会开展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成果普及的教育区域,作为学校研学基地贯穿学历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任何科技的发现、发明、传播和应用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科技与高素质的人才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学校研学基地,是面向学生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平台。结合我国相关的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分析探讨了科普基地作为学校研学基地的利与弊,旨在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毛卫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5)
对青岛市的天文科普资源及天文科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青岛市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对青岛市的天文科普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6.
缘于60余年的历史积淀,辽宁大学现拥有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两馆”)所构成的辽宁大学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非赢利机构,具有面向全社会发挥独特的科普文化教育功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建于高校的大学博物馆是收集、保护、展示各种重要文物、标本的场所,是高等学校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重要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7.
近日,拱墅区青少年宫通过省地震局和省教育厅联合组织的考核验收,被认定为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拱墅区科技局、科协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宣传、保稳促调方面的优势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地震预防工作机制,编印《拱墅区地震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动员全社会力量,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提升全区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在青少年宫开辟“地震科普园区”,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河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将科普宣传与科技结合,形成自己的特色,开创科普工作新模式。通过开展的科普活动在社会上形成较大的影响力,既为学校争得了声誉,又充分发挥了科协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日前发生的南亚次大陆地震,再次给防震减灾工作敲响警钟。10月11日上午,市地震局和市科协、市科技馆联合建设的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在市科技馆揭牌。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职能,科普基地是利用科学文化资源,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主要媒介.高校科普基地不仅是引领科研创新和成果产出的核心力量,更是开展科学普及活动、以科学文化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在"科研-教育-生产"协同集成化的背景下,高校科普基地作为科学普及特殊载体的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以天津市科普基... 相似文献
13.
风景区型科普实践教育基地具备开展研学旅行的天然优势,如何设计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研学课程,体现课程的研究性、科学性、实践性,是科普基地开发研学产品的首要问题。PBL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情境学习和合作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动机的教学模式,为科普教育基地研学课程开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4.
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科技创新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开展科普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载体,更是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作为防震减灾宣传的固定阵地,是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最佳场所,对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科学素养,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广东省地震科普馆为例,介绍展馆在防震减灾科普资源的开发、科普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地震科普馆的吸引力,促进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重庆自然博物馆重视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活动,利用藏品资源、场馆条件、人才资源,通过不断提升科普能力,拓展科普渠道,打造精品展览,密切馆校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并积累了较多经验,在打造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品牌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经过4年多的艰苦建设,广东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科学中心")于2008年9月26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填补了我省大型综合性科普教育基地的空白.科学中心建筑极具特色,展示内涵丰富、形式新颖,功能配套齐全,具备良好的科普教育整体规模效应,成为立足广东、辐射珠三角地区、服务全国的一个创新型科普教育基地,深受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公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4):2
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基地成立于2007年,湖南省委宣传部主管。基地首席专家魏饴教授,负责人姚春梅教授;现有研究人员23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8人;下设7个研究所: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刘孟初教授)、中国常德诗墙文化研究所(所长张文刚教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