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信用主体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关联信用风险在关联关系的传导作用下,不断地被复制与传染,危害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关联信用风险已经成为信用风险管理领域内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传染病模型和复杂网络理论,探讨了风险信息传播对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研究表明:关联信用风险染强度的阈值与整体和局部风险信息的传播效率均无关,但与关联个体网络结构和感染个体的恢复率有关;当关联信用风险传染趋于稳定时,感染个体的密度与整体和局部风险信息的传播效率均存在显著关系,且相较于整体风险信息,感染个体的密度对局部风险信息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2.
母子公司关联担保是企业集团内部常见的一种交易行为,这类关联担保极易成为信用风险在集团内传染的重要渠道。本文在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债务优先偿还权下、母子公司间信用风险传染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信用风险传染强度与母公司的债务优先偿还次序无关,但子公司的债务优先偿还次序会显著地影响其大小;母子公司间的信用风险传染强度具有路径依赖性,并随着股权比重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
关联信用风险是现代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复杂网络的平均场理论和传染病模型,研究了在资产关联情景下关联信用主体之间信用风险的传染延迟效应.通过建立基于无标度网络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D-SIS模型,分析网络中关联信用主体之间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均衡状态.研究表明:关联信用主体之间的资产关联有助于风险分担,从而延缓关联信用风险的爆发;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具有延迟效应,且延迟时间越长,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强度越强.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关联信用风险已成为现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小世界网络的框架下构建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模型,提出了基于企业关联关系的小世界网络的概念,研究了该网络结构中非健康企业的密度与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延迟时间及传染概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可视化分析,探讨了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概率的临界值和非健康企业的密度。研究发现,企业之间的资产关联有助于相互分担风险,延缓关联信用风险的爆发;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概率受企业的资产关联比和企业间关联个数影响。同时发现,不考虑资产关联比的企业网络低估了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概率。  相似文献   

5.
在供应链断裂、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冲击下,供应链企业间的信用风险传染问题日益凸显。制定有效的风险遏制措施,已成为供应链风险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供应链关联关系与信用风险传染路径进行剖析,构建了供应商、零售商、银行三方博弈模型,探究了银行策略选择对供应链信用风险传染的遏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变化对信用风险传染强度有显著影响,但银行可以通过选择最优授信比率,将传染强度控制在较低水平并实现其自身收益的局部最优化。若进一步采取贷款利率与授信比率相配合的双重授信策略,银行有可能将传染强度控制在适度水平并同时实现收益的全局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舆论传播动力学模型较少考虑个体知识水平对舆论传播的影响。基于Deffuant模型,引入表示知识水平差异的信息量和表示信息应用处理水平的认知能力,提出Deffuant-I模型。仿真实验发现,信息量服从均匀分布或幂率分布时,群体认知能力与观点收敛速度成反比,幂率分布收敛速度较快;信息量服从正态分布时,认知能力正比于观点收敛速度,群体难以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7.
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人群关系网,采用随机差分方程组等价描述SIS模型与SIR模型的疾病传播过程,通过方程组,理论上得到了某些一般性结论。然后讨论了由于新个体加入使网络变复杂的传播情况,通过仿真发现,新加个体的重要度及人群关系网的拓扑结构对疾病传播过程有影响。此外,研究了SIR模型中不同初始感染个体对疾病传播的影响,当初始个体是随机选取或来自不同k-center时,传播过程有明显的不同。而且对个体数目及平均度相同的网络,在相同条件下,网络的深度越小,感染的人数越多。  相似文献   

8.
信用风险传染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银行风险管理决策是应对信用风险传染的关键一环,而成本问题是影响银行风险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鉴于此,本文考虑信用风险管理成本的约束,构建了不同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下信用风险传染和银行风险管理决策的共同动态演化模型,系统解析信用风险传染下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策略稳定性及其演化特征,探究不同条件下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最优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重视程度、风险管理成本付出意愿、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上限、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均对其信用风险管理效果发挥正向影响; 2)银行独立于信用违约和依赖信用违约调整的两种信用风险管理策略都能起到信用风险管控的效果,但效果差异显著,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最优策略选择具有较大差异; 3)信用风险传染速度动态变化时,其初始速度、目标速度以及银行风险管理对其的抑制程度都对信用风险传染演化特征产生影响,且目标信用风险传染速度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最优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本文针对信用风险传染下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动态演化及其最优策略选择的系统研究,对提升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个人的不同绩效考核手段在个体信息态度和信息行为中具有怎样的影响和相互牵制作用是研究尝试厘清的问题。实证研究表明,绩效考核的评价对比取向与个体信息开放性之间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生涯发展取向对个体信息开放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生涯发展取向的提升,两者倒U关系中的正相关系得到显著加强,负向关系则得到显著缓解且几近消失;两种取向与个体信息开放性对个体信息运用能力均存在正向影响;个体信息开放性在评价对比取向和生涯发展取向对个体信息运用能力的影响中均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个人的不同绩效考核手段在个体信息态度和信息行为中具有怎样的影响和相互牵制作用是尝试厘清的问题。实证研究表明,绩效考核的评价对比取向与个体信息开放性之间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生涯发展取向对个体信息开放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生涯发展取向的提升,两者倒U关系中的正相关系得到显著加强,负向关系则得到显著缓解且几近消失;两种取向与个体信息开放性对个体信息运用能力均存在正向影响;个体信息开放性在评价对比取向和生涯发展取向对个体信息运用能力的影响中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熵空间理论,考虑到信用风险转移(credit risk transfer,CRT)中银行和投资者间空间因素对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同时加入行业因素、区域金融发展因素以及CRT市场个体因素构建了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的熵空间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模拟表明,该模型有效刻画了CRT市场上银行与投资者间空间距离和传输能力、银行资产质量与信用风险转移能力、投资者资产规模与风险偏好程度、投资者所处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以及银行和投资者所在区域之间金融发展的趋同性等对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揭示了CRT市场上空间因素与概率之间的显性联系,为空间背景下信用风险传染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中,企业之间普遍存在两种或多种关联关系,在关联关系交互作用下,信用风险的传染路径和强度通常会发生改变,导致企业间信用风险传染变得更加复杂.基于此,本文在两种常见的关联(资产关联和交易关联)并存情景下,利用双层网络刻画企业网络拓扑结构,构建包含关联关系交互作用的信用风险传染模型,考察关联关系的交互作用对信用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仅存在资产关联关系相比,资产关联和交易关联并存导致信用风险传染阈值变得更小;资产-交易双层网络拓扑结构是影响信用风险传染效应的重要因素;降低双层网络相似度,有助于抑制信用风险在企业间传染.  相似文献   

13.
最近的金融危机显示金融风险传染已经成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关键特征.本文致力于研究中国银行业潜在的风险传染规律和特征.首先,采用中国银行业数据,对银行间债务网络进行建模,并在模拟实验中采用了修正的偿还算法.其次,构造了三种网络、设计了四种情景,对银行间债务网络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了银行间借贷比例、资本充足率等因素变化对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单独影响和混合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银行借贷比例超过5%就会引发风险传染.降低银行间借贷比例能够减少银行间的风险传染.2)资本比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能够有效防范银行间风险传染.资本比例在6%~8%之间防范风险传染的效果比较明显.3)从网络结构来看,平均度对风险传染有明显影响,影响的规律由初始破产银行数量决定.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交易所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上海股票市场、深圳股票市场四个市场,通过Grarger因果检验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证券市场动态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无论是债券市场内部和股票市场内部,还是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金融危机前市场问的动态风险传染效应总体较弱,而金融危机后市场间的动态风险传染效应明显加强,表明金融危机显著强化了中国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动态风险传染效应,关联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5.
自组织行为驱动下,应急疏散系统呈现着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构通过构建UEWS模型来描述应急疏散人员多阶段决策的制定与调整,探究个体间决策信息传播对疏散效率的影响。UEWS模型引入系统参数、个体行为参数、状态转移参数及初始化参数,并根据龙格-库塔(Runge-Kutta)算法进行数值模拟及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了个体间多阶段决策信息的传播、友邻效应等对疏散效率的积极作用,恐慌情绪对疏散效果的消极作用等。研究为城市危机与安全管理中应急方案的制定、应急疏散系统的控制与引导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银行间借贷关联网络是银行经营困境或破产倒闭风险传染的重要渠道。基于我国银行间市场的总体借贷数据,首次综合运用最大熵法和最小密度法间接推断银行间借贷关联网络。对比分析两种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差异,以及两种网络下银行随机倒闭风险的网络间传染路径和程度。综合两种网络下的风险传染结果,分析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和抗风险能力,并挖掘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最小密度法下的银行间借贷关联网络具有实际网络的连接稀疏性、异向连接匹配和无标度度分布等特征;与最大熵法所推断的网络相比,基于最小密度法网络的银行倒闭风险传染范围更广及传染强度更强;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坏账准备占不良贷款比例越高,风险传染效应和系统重要性越强、抗风险能力越弱;银行同业拆借率越高,风险传染效应和系统重要性也越强。研究结果有利于对银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防范或抑制金融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7.
金融关联网络是风险传染的载体。以股票信息溢出关系作为风险关联渠道,并将网络拓扑结构与个体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基于金融机构股票收益溢出关系,构建信息溢出网络。利用网络节点中心性拓扑结构特征指标,刻画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强度及风险承受强度,并挖掘其影响因素。针对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的实证研究表明,节点度、接近中心性及特征向量中心性较为一致地刻画了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特征;信托等其他金融业的平均风险传染强度最大,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平均风险承受强度最大;金融机构的每股收益增长率越高、股票换手率越低,风险传染强度越大;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资产规模越大,风险承受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
金融关联网络是风险传染的载体。以股票信息溢出关系作为风险关联渠道,并将网络拓扑结构与个体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基于金融机构股票收益溢出关系,构建信息溢出网络。利用网络节点中心性拓扑结构特征指标,刻画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强度及风险承受强度,并挖掘其影响因素。针对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的实证研究表明,节点度、接近中心性及特征向量中心性较为一致地刻画了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特征;信托等其他金融业的平均风险传染强度最大,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平均风险承受强度最大;金融机构的每股收益增长率越高、股票换手率越低,风险传染强度越大;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资产规模越大,风险承受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9.
王长春  陈超  董志强 《系统仿真学报》2013,25(1):127-131,138
在分析战时谣言传播心理学机制的基础上,将谣言传播人群划分为三类,通过设计个体的交互规则,利用度分布来描述个体间的交互结构,建立了复杂网络谣言传播的新模型.并从理论推导和计算机仿真两个角度分析了网络结构与谣言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网络平均度分布越大,异质性越高,越有利于谣言传播;2)谣言在社区结构网络传播时会出现震荡行为.  相似文献   

20.
考虑自愿接种机制下个体的多策略行为——动态混合策略对疾病传播范围的影响。在此动态混合策略中,个体既可以采取模仿策略又可以采取利益最大化策略,同时个体可以通过比较这两种策略的代价进行策略转换。研究发现:相对于纯粹的模仿策略而言,虽然动态混合策略使得个体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是这种策略并不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反而导致更大范围的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