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Global systematics in the location of volcanic arcs above subduction zones are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a clue to the melting processes that occur at depth, and the locations of the arcs have often been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release of hydrous fluids near the top of the subducting slab (see, for example, refs 3-6). Grove et al. conclude that arc volcano location is controlled by melting in the mantle at temperatures above the water-saturated upper-mantle solidus and below the upper limit of stability of the mineral chlorite and in particular, that the arc fronts lie directly above the shallowest point of such melt regions in the mantle. Here we show that this conclusion is incorrect because the calculated arc locations of Grove et al. are in error owing to the inadequat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ir numerical models, and because the agreement that they find between predicted and observed systematics arises from a spur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calculated arc location and slab dip. A more informative conclusion to draw from their experiments is that the limits of chlorite stability (figure 1b of ref. 7) cannot explain the global systematics in the depth to the slab beneath the sharply localized arc fronts. 相似文献
2.
开发一种高炉粉尘再资源化处理工艺,采用非熔态还原--磁选分离--Zn的回收、富集方法对典型高炉粉尘进行Fe、Zn非熔态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在910~1 010℃,使用纯H2、CO为还原剂进行非熔态还原,同时实现粉尘中Fe2O3(s)→Fe(s)和ZnO(s)→Zn(g)的高度转变,金属化率达到90%以上,气化脱锌率达到99%以上,且还原过程未发生烧结.还原产物直接经磁选分离、富集得到TFe品位90%的富Fe物料;含锌挥发物经回收、富集得到ZnO含量92%的富Zn物料.成功地将高炉粉尘全部转化为MFe、ZnO等有价资源,实现了零排放,且分离过程不需高温熔融,过程能耗低,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常用食品强化铁锌对儿童铁锌缺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证明铁和锌在膳食中供给不足,造成这二种元系缺乏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在儿童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59%和50%。选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酱油作为载体,用人体易吸收的葡萄糖酸亚铁,葡萄糖酸锌作为强化剂制成强化酱油,缺铁、锌儿童各40例服用一个月以后,结果表明:血清铁、锌明显上升,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The subducted component in island arc lavas: constraints from Be isotopes and B-Be systematic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lthoug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beryllium-10 and boron are taken as unequivocal indicator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subducting plates, controversy persists about the processes by which material is transferred from slabs to the sources of arc magmas. Data on (10)Be/Be and B/Be ratios from four arcs suggest that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slab is compositionally homogeneous in each arc and that subducted boron is not stored in the sub-arc mantle. The link between subduction and magma-tism at convergent margins seems to be well regulated. 相似文献
5.
用电弧法制备了以Fe和C为原材料的超微粒.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观测和分析了样品的形态、结构和成分,并与以Fe为原材料制备的微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电弧法能够制备出含有FexC1-x相的合金超微粒.较Fe超微粒而言,含FexC1-x相的合金超微粒抗氧化能力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合金材料的耐磨性能,采用氩弧熔铸技术,以Fe、Ti、B和C粉为原料,按质量分数比45∶30∶20∶5制备原位合成TiC-TiB2/Fe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洛氏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物相、洛氏硬度和耐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原位生成的TiB2和TiC增强颗粒相及α-Fe相组成,颗粒呈块状、板条状和多边形,且颗粒结合地很紧密。复合材料的平均洛氏硬度约为9.37 GPa。在室温干滑动磨损条件下,该熔铸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约是GCr15工具钢的6倍。该研究为原位合成TiC-TiB2/Fe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和Zn/蒙脱石-ZnCl2使芳香醛片呐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声波照射Zn/蒙脱石 ZnCl_2和含50%(质量分数)THF的一些芳香醛水溶液2~3h,芳香醛发生偶联反应,生成片呐醇,产率为23%~87%。2,4 二氯苯甲醛、β 苯基丙烯醛发生偶联反应时,片呐醇产率分别达到87.1%和74.8%;对甲基苯甲醛、糠醛发生偶联反应时,化学选择性较好;Zn/蒙脱石 ZnCl_2重复使用3次,活性无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 XPS、TEM、ICP、XRD、DTA、IR 等方法对一组工业用 Cu/ZnO/Al_2O_3催化剂试样的元素、物相及表面组成进行系统分析,并借助热分析技术考察试样分解过程。结果表明该系列催化刺性质上差异与指定反应催化活性关联。 相似文献
9.
利用环烷酸、C_(7~9)脂肪酸的混合酸为原料,以亚磷酸三苯酯为螯合剂,采用沉淀法制备液体钡镉锌复合稳定剂,操作稳定,原料成本低,产品性能良好,是一条可行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0.
以涂敷二氧化钛(TiO2)的蜂窝状堇青石(2MgO2.A l2O3.S iO2)为载体,用水热合成法负载铁盐,经500℃焙烧及硼氢化钾(KBH4)浸渍后,合成了Fe/TiO2/堇青石催化剂.实验研究表明,经KHB4浸渍后的催化剂催化析氢性能明显改善,常温下0.45g该催化剂于质量浓度约为10%的KBH4溶液中催化析氢速率可达30m l/m in,产率接近100%.XRD及XPS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经KHB4浸渍后,氧化态铁被还原为单质铁,从而使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析氢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激光-MIG(Melt Inert-Gas)电弧复合热源实现了4和6 mm厚的钢/铝异种金属对接接头深熔钎焊,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力接头界面微观组织特征.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电弧熔钎焊、激光熔钎焊、激光-MIG复合深熔钎焊三种焊接方法所获接头温度场,同时分析了激光偏转角度对激光-MIG复合深熔钎焊接头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MIG复合深熔钎焊接头温度分布相较于电弧、激光熔钎焊而言较为均匀,接头下部的温度得到明显的提高,可有效增加液态金属在钢表面的润湿铺展程度,有利于获得较为良好的焊缝成形.在激光-MIG复合深熔钎焊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激光偏转角度提高接头界面下部温度,改善界面温度梯度,有利于生成均匀的金属间化合物层.4 mm厚钢/铝激光-MIG复合深熔钎焊焊接接头有着典型的熔钎焊特征,成型质量良好且无明显缺陷生成.界面层化合物为Fe4Al13和Al8Fe2Si,焊缝由α-Al和Al-Si共晶相组成.激光-MIG复合深熔钎焊可实现6 mm对接接头连接,但界面处存在微裂纹.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基于旋转电弧传感器的NU-SVR水下焊缝偏差识别算法。Nu-SVR通过对基于旋转电弧传感器采集到的不同偏差的水下焊接信号进行学习,然后对水下电流信号进行焊缝偏差识别得出偏差。相对于传统的回归算法-区间积分法和神经网络法,本算法具有具有更好的识别能力。最后通过水下焊接实验,其最大的识别误差仅为0.48mm,证明了该方法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3.
Fe/AC催化剂对苯酚模拟废水的催化湿式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1):70-7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AC(活性炭)系列催化剂;用苯酚的湿式催化氧化作为模型反应,研究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pH=3.0,常压和90℃的反应条件下,Fe(5%)/AC催化剂具有相对较优的对苯酚废水的催化氧化活性,该催化剂对苯酚模拟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约为70%.通过催化剂表征,表明该催化剂活性与其表面性质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了Fe/GaAs/Fe隧道结的隧穿磁电阻(TMR).研究表明,TMR值对于界面的无序散射相当敏感,在考虑了界面无序的散射对电子输运的影响后,计算所得的TMR值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研究表明,界面无序的散射是造成TMR实验值很低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以往研究所认为的是界面处的自旋翻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钢材料表面性能,以Ti、Zr、B4C和Fe等粉末为原料,采用氩弧熔覆技术,在Q345D钢表面制备出原位合成ZrC和TiB2颗粒增强Fe基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滑动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由方块状ZrC颗粒、长条状TiB2颗粒和α-Fe基体组成;熔覆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界面洁净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熔覆层平均硬度(HV)为14 GPa;在室温干滑动摩擦磨损实验条件下,其耐磨性约为基体的18倍。该研究为原位合成ZrC和TiB2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AES)法 ,对安徽省合肥东部水库水中的 A l Cu Cr Fe Mn Ni Cd Zn八种金属元素含量同时进行痕量分析 ,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此法与其它化学检测法相比 ,具有简单、快速、高效、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以凹凸棒土为载体的纳米双金属Fe/Ni复合材料,通过Zn(Ⅱ)静态吸附试验,确定了除Zn(Ⅱ)效果最佳的Fe/Ni@ATP复合材料,即纳米铁与凹凸棒土的负载比为1∶2、Fe/Ni双金属中Ni掺杂比为2%,并考察了Zn(Ⅱ)初始浓度、pH及环境温度对该复合材料去除水中Zn(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凹凸棒土负载和掺杂Ni改性以后,Fe/Ni@ATP复合材料的Zn(Ⅱ)去除率显著提高,颗粒团聚状况得到改善,比表面积明显增加。在实验条件范围内,较高的溶液pH值、环境温度以及较低的Zn(Ⅱ)初始浓度均有利于Fe/Ni@ATP复合材料对Zn(Ⅱ)的去除。该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机理为零价铁表面氧化物与Zn(Ⅱ)的配合作用,此外,水中Zn(Ⅱ)也可以通过生成Zn(OH)_2沉淀的形式去除。 相似文献
18.
腹足类系统发育及分类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证实腹足类是系统进化研究很好的材料,其优越性是其他动物类群难以取代的,但腹足类仍然没有被很好地用来进行系统进化研究。腹足类单源说得到多数研究人员的认同,但还需进一步考证。虽腹足类系统发育及其分类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对腹足类的自然分类系统尚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诸多研究工作还有待开展,其较长的进化历史、快速辐射演化、趋同进化、趋异进化等因素使腹足类的系统分类学面临挑战。通过回顾腹足类系统发育、分类学研究现状和其中较有影响的分类过程,并对肺螺类系统发育及分类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泌乳期母乳和牛乳中Cu、Fe、Zn三种微量元素含量及元素比,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了测定,为提供母乳喂养、预防婴儿缺乏微量元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酸性矿山废水中锌铁锰的分离及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活化硫精矿吸附,氧化沉淀以及氧氧化钠沉淀处理酸性矿山废水,使废水中锌、铁、锰得到分离与回收.当酸性矿山废水pH为1.83,锌、铁和锰质量浓度分别为150,2 900和315mg/L时,在10L酸性矿山废水中加入活化硫精矿975 g,反应20 min后,锌残留质量浓度为1.33 mg/L,锌去除率达到99.08%.废水经除锌后,取10L废水,当废水pH为6.92,空气流量为500mL/min,反应时间为2.5h时,铁和锰残留质量浓度分别为97.96和290.55mg/L,铁、锰去除率分别为98.28%和18.45%.XRD分析表明:氧化沉淀渣为Fe3O4和a-FeOOH,渣中铁含量为52.73%;废水经除铁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11.01,反应时间为30min时,废水中锰残留质量浓度为1.15 mg/L,所得锰渣锰含量达到34.47%;除锰废水经硫酸调节pH为7后达GB 8978-1996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