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尾矿资源,经实验室选铁、选钛工艺试验研究,将含TFe、TiO2品位分别为14.90%、6.50%的废弃尾矿,采用再磨再选工艺流程进行回收,可获得产率为9.18%、品位为55.26%的铁精矿,并能获得产率为3.56%、品位为47.29%的钛精矿。  相似文献   

2.
用高炉钛渣冶炼钛硅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用直流电热法从攀钢高炉钛渣中冶炼钛硅合金的工艺。研究了电硅热法冶炼钛硅合金时渣中TiO2的还原贫化规律和直流电对钛硅合金冶炼的作用,用直流电硅热法可生产含Ti20%左右的钛硅合金,钛回收率小于60%.开发了直流电硅铝热法生产钛硅合金工艺,采用直流电硅铝热法可生产含Ti>30%、Si<35%的钛硅合金,钛回收率大于80%,铁硅合金可部分取代钛铁用于炼钢,还原残渣可用于制水泥。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修饰和电沉积方法在Ti表面镀覆一层结合牢固的Sn层,从而制成钛基锡电极,该电极和Pb电极比较,对L-半胱民合成反应,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电流效率大于99.0%,电解收率为98.0%以上,明显优于Pb电极电解。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炉碳(氮)化处理高钛高炉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氮等离子体对高钛渣进行碳(氮)化处理,在1700℃下停留1h,可使渣中钛的碳(氮)化转化率达92%,大于20μm的Ti(C,N)晶粒约40%,用重选方法选别碳化渣可得到含Ti(C,N)50%以上精矿,钛的回收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会理白草选钛厂选钛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会理白草选钛厂选钛原矿(选铁总尾矿)的全粒及重选,粗、细分组重选,重选中矿再磨浮选多个流程的选钛试验研究,提出了回收选铁尾矿中钛铁矿的合理生产工艺及流程,为白草选钛厂业巳存在的钛精矿产量低、含铁量高、中矿量大、金属回收率低等诸多问题找到了根本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CaF2-TiO2-MgO渣系自保护药芯焊丝缝中,可采用固氮元素钛达到消除氮气孔的目的,在不同氮含量水平下,通过热力学方法计算防止氮气孔的最佳钛量结构表明:大致0.11wt%的钛量即可防止焊缝中出现氮气孔。  相似文献   

7.
乙酸正丁酯合成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乙酸正丁酯实验室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应用自制电加热器,以固体硫酸钛代替液体浓硫酸作催化剂,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产率提高31%,实验时间缩短3h,且后处理简单,废水排放大大减少,催化剂易回收可重复使用多次.  相似文献   

8.
围绕五万吨选钛厂的完善、达产和提高,在1982年“圆锥粗选流程”工业试验基础上,要求进一步完善和改用于选别钛铁矿粗选研究,列入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对圆锥选矿机及其选别粗钛精矿流程进行改造后,于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在攀枝花矿山公司五万吨选钛厂进行了又一轮工业试验,达到如下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9.
硫酸钛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硫酸钛催化下的乙酸异戊酯的合成.酯化率高达98%以上,酯化条件如下:异戊醇0.2mol,乙酸0.22mol,反应时间1h,硫酸钛的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5%。  相似文献   

10.
耒阳高岭土制备刮刀级造纸涂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耒阳高岭土为原料,采用除杂漂白加工新方法制取刮刀级造纸涂料.试验结果表明,将高梯度磁选和络合还原漂白相结合可有效地除去高岭土中的铁钛杂质,所制产品白度超过85%,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刮刀级涂料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电晕极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的分选效率,须寻求最佳的电晕极结构. 利用自制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固定针辊距离为d=50 mm,进行针辊放电实验. 通过调整电晕电压、放电针间距及长短针排列方式,探讨分选电场分布规律,对针结构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放电效果随针间距减小会出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当针间距为12 mm时达到最大值;在最佳针间距下,将针的长度按30 mm-15 mm-30 mm的方式排列,得到了更好的放电效果,转辊表面电荷量在15 kV时可提高33%;应用Matlab软件,模拟了不同针间距对放电的影响,为静电分选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二次锂电池用PVDF-HFP/SiO2复合聚合物隔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倒相法制备了二次锂电池用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复合聚合物(PVDF-HFP/SiO2)隔膜,测定了它的吸液率、电导率、机械强度等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PVDF-HFP/SiO2隔膜具有较高的吸液率、电导率和韧性:电解质吸收率达184.4%、 室温电导率为1.20mS/cm、断裂伸长率高达163%。利用PVDF-HFP/SiO2隔膜装配的二次锂电池的首放比容量为834.8mAh/g,第40次的放电比容量达到400mAh/g, 循环效率达到99.8%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新型油水分离器提高含油污水处理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产油高含水背景,为了提高油水分离效率、减少污水沉降罐的数目,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在多杯等流型油水分离器的基础上,与粗粒化技术相结合进行了油水分离实验研究。与未连接粗粒化的油水分离器分离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油水分离器连接粗粒化装置后的最高油水分离效率可以达到92.12%,最大处理效率是现场大罐的246.5倍。未连接粗粒化的新型油水分离器的处理效率是现场用大罐的59.2倍。使用粗粒化后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有效提高宽带码分多址系统容量为目的,通过理论推导的方法,得出传统双速率系统与干扰对消双速率系统的容量极限。并运用MonteCarlo积分,对理论结果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上述两系统在不同的扩频比、数据速率差异和用户分布范围的情况下的系统容量对比。结果表明,应用差异功率控制的串行干扰对消宽带码分多址系统明显优于传统系统。  相似文献   

15.
高梯度磁分离器分离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高梯度磁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在整个分离过程中的变化特征、规律以及磁分离效率与处理周期、处理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分离过程的进行或处理量增大,分离效率逐渐降低,一个磁分离器的生产能力和运行周期主要由所要求的分离指标来确定,但同时受到操作条件的影响;通过研究磁分离器中颗粒的捕集行为,得出颗粒在过滤芯磁 锈钢丝绒上的吸附为“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16.
丙烯腈反应器新型两级旋风分离器由常规的PV型和新开发的PV E型旋风分离器组成。这种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性能好、操作稳定等优点 ,能增加现有丙烯腈反应器的处理能力 ,但是目前缺少一种可靠的计算其性能的方法。根据PV型和PV E型旋风分离器的异同 ,提出了一种基于PV型旋风分离器性能计算法的修正方法。冷态试验结果及工业标定数据表明 ,该方法的计算结果可靠 ,精度较高 ,能用于丙烯腈反应器新型两级旋风分离器的设计或指导生产。以齐鲁石化公司 4× 10 4t/a丙烯腈装置为例进行了计算 ,其结果可为分离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铁絮凝剂的电合成及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铂为阴极,铁(铝)为阳极,以Nafion117胺型SPE阴离子交换膜为隔膜,在饱和NaOH溶液中电解制备正六价的高铁酸盐絮凝剂(高铁/铝混凝剂)。在酸性溶液中,FeO2^2-氧化还原电位高达19V,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有机染料降解。分光光度法和重铬酸钾法分析结果表明,经高铁絮凝剂和高铁/铝混凝剂处理后,甲基橙等染料降解脱色效果明显,对染料废水CODcr的去除率可达60%,  相似文献   

18.
许立忠  赵丹 《燕山大学学报》2011,35(4):290-295,341
提出一种机电集成静电谐波微型传动系统。随着传动尺寸的减小,分子力的影响变大,应该予以考虑。本文给出了同时考虑静电力和Casimir力时机电集成静电谐波微型传动系统对于电压扰动的强迫响应方程。运用该方程,研究了Casimir力对系统强迫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asimir力对于系统强迫响应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柔轮与定子间初始间隙的减小和电压的增大,Casimir力对系统强迫响应的影响变大。研究结果对于该种传动系统的进一步小型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静电动态电位模拟测试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接触式静电电位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引入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静电动态电位模拟试验系统,解决了静电电位检测中无法对被测物体静电电位进行实时跟踪测量的难题。并将该系统用于实际静电工程项目,分析了危险品作业过程中,及其他相似作业环境下,静电电位随摩擦时间、摩擦压力、分离速度、摩擦材料、温度、湿度变化的规律;得出在危险品作业的特定环境下,静电电位可能达到的峰值。实验结果如下:1)该系统能根据需要实时记录模拟作业过程中静电电位的变化,进行静电隐患的分析;2)利用此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得出了静电电位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和主次顺序,分析了各因素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对线-板式静电分离器中微米级别油滴(2μm)的流动特征进行可视化研究,得到在充分发展的层流条件下(进口气流流速0.16 m/s)电流体随施加电压变化的典型流型及速度分布。结果表明:电流体流型和速度的分布随着施加电压的改变而变化;在外加电压低于起晕电压(小于8 kV)时,流场没有明显变化;随着电压的升高(8~12 kV),放电电极附近及分离器的下游油滴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以喷嘴的形式向两个收集电极移动,径向运移速度和放电电极上游轴向速度随电压升高而升高;当施加电压大于12 kV时,在放电电极上游电流体二次流以两个对称的反向旋转涡的形式出现,涡的大小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径向运移速度最高可达0.4 m/s,同时在静电分离器下游出现回流,二次流和回流的出现阻碍了流体沿轴向运移;分离效率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