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1865—1914),美国经济飞跃发展。这时期美国社会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大企业家,他们在个人聚敛财富同时,也不自觉地成为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步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历史转换的工具,是美国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是资本主义世界和平发展的时期,各种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如新康德主义、实证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等掀起一股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恶浪,拼命攻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相互关系的科学论断,否认历史有规律性,否认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市场问题对于美英两国的重要性早在一九二七年,斯大林就曾经指出,资本主义各个国家彼此进行着的争夺市场霸权的殊死斗争,是资本主义面前的主要问题.争夺国外市场的尖锐化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大缩小、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遭受经济困难的战后时期,争夺市场的斗争不能不空前尖锐化起来。美国和英国这两个  相似文献   

4.
从重商主义开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政府强调干预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确立时期, 政府又听从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政府经济角色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5.
高速度发展的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大超过资本主义国家。事实证明,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共同规律。 1951年至1959年期间,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工业生产,每年平均增长近14%;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每年的增长率还不到5%,即社会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资本主义国家将近两倍。单就1959年来说,社会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增长将近16%,比战前时期增长五倍,而资本主义国家仅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省办铁路的先导——张静江与杭江铁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1927年3月和1928年10月,国民党元老之一张静江曾两次主政浙江。他以发展浙江经济为出发点,在近三年的任期内,对浙江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杭江铁路的兴建,即为成绩较为显著者。杭江铁路是浙江经济现代化的产物。它不但促进了浙江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且也是国民政府时期省营铁路的先导。张静江是民国时期对浙江建设事业作出显著贡献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前工业化时期英国乡村经济的变迁①邹绍华前工业化时期是世界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诚如吴于廑先生所言,在社会经济方面“由农本而重商的行程,发轫于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西端,由此突破农耕世界的闭塞,为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的涌现创造了前提。……不妨说,这是一段由农...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的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毛病新症状失业是资本主义的痼疾。二次大战后,特别是战后最严重的一九七三至七五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失业这个老毛病出现了一系列新症状。第一,失业人数在战后二十年的所谓“高速发展”时期没有减少,在一九七三至七五年危机期间急剧增加,在这次危机过后继续上升。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下简称西方国家,包括北美、西欧、大洋洲国家以及日本等)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一九五○至七○年的二十年中,增加了将近一倍半。但是,  相似文献   

9.
洪仁[王干]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最具资本主义思想的思想家,他的代表著作《资政新篇》就是系统介绍在中国如何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本文在论述其经济思想的同时,阐述了他对西方列强侵略性的认识及《资政新篇》体现的经济思想尽管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但总的来说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就其一生而言,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青年时期的批判、中年时期的倡导和晚年时期的根绝。毛泽东的私人资本主义观尤其是他关于广泛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思想为我们今天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了意义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近代浙江资本家对发展民族经济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浙江资本家的活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为在我国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生产力,推进我国民族经济作出了不少的贡献。由于浙江的资本家不仅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而且在当时的中国实业界也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有的论者曾把他们称之为“浙江财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有深刻的认识, 主张坚决摒弃资本主义制度下腐朽没落的东西。但中国可以学习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 作为 “一国两制”允许小范围内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和适当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这是祖国统一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就其一生而言,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青年时期的批判、中年时期的倡导和晚年时期的根绝.毛泽东的私人资本主义观尤其是他关于广泛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思想为我们今天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了意义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大调整的世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5月,于光远教授在海南出席“太平洋与中国国际研讨会”时,作了题为《文明的亚洲和亚洲的文明》的发言,提出了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后直到21世纪等若干世纪是“世纪大调整时期”的新见解。我很赞成“历史大调整时期”的提法,并认为“21世纪是历史大调整的世纪”。在我看来,人类社会是在不断的调整中前进的。但是,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大变革的历史大调整并不多见。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一统天下的资本主义世界分裂为两人对立的阵营,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调整,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内外矛盾,重新赢得了繁荣与活力。推动经济与社会快…  相似文献   

15.
维新时期,大多数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囿于传统文化的局限,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认识难免有很多误读的地方,更多的注重于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弊端的猛烈批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和进一步的探究.当我们在借鉴资本主义这一人类思想文明成果的同时,对其制度性的弊端应尽力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6.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经济看作物物交换经济,以及货币魔术师们和流通魔术师们把危机解释为货币不足和信用滥用的错误。并着重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运输工具和信用工具的发展及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减少流通时间,但也使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提出的“节制资本”思想,包括没收官僚资本主义、打击城乡投机资本主义,以及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等内容。这一思想不仅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历史作用,而且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绝对的合同自由原则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达到顶峰,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后,在立法上对合同自由进行种种限制.合同自由原则及其法律限制各有其功能和独特作用,但是二者又相互联系,共同地实现合同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不仅提出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思想,而且提出了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完整的经济思想。他的经济思想同民主与法制思想一起构成了其完整的思想体系,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形态,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也必将代替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从成立开始就同资产阶级有着许多联系。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一直是贯穿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分析和阐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