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攀枝花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上半年我市生猪及其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春节过后一反往年节后价格渐次走低的规律,节前节后猪肉价格一路攀升,一直保持坚挺的价格走势,持续走高的猪肉价格不但推高了我市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CPI),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尽管中央出台各相关政策、措施,以平抑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全国性生猪生产价格低迷、效益下降。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已影响到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动摇养殖户养猪的信心。生猪养殖如何平稳度过低谷期,笔者特提出以下六点建议,仅供业内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猪是镇巴农村传统产业,也是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的中轴产业。猪肉对CPI的影响,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猪肉价格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猪粮安天下”已经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去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生猪供求失衡,猪肉价格大幅上扬后,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到各级地方政府等都非常关心生猪产业的发展,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使各项扶持政策得到尽快落实,生猪生产正在逐步恢复。但目前恢复发展生猪生产仍然面临巨大压力。如当前,出栏高峰尚未来到,消费旺季却已来临;饲料成本继续上升,运输压力又在加码;散养户恢复意愿不强,规模户发展制约又太多;疫病防控成效虽然显著,但防控体系并未健全和进一步稳固。  相似文献   

5.
一、国内外生猪生产现状及特点养猪业是我国农村重要的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20年来,我国养猪业持续高速发展,1995年全国生猪出栏4.8亿头,产猪肉3648万吨;到2004年全国出栏生猪达7.1亿头,产猪肉5374万吨,  相似文献   

6.
猪的应激综合征是在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多种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非特异性应激反应。近年来,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饲养密度大,人为干扰多,使生猪应激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大幅度上升,对生猪生产和猪肉品质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预防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生猪生产波动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猪发展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波动,是正确预测生猪生产、指导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前提。根据陕西省生猪生产的年度记载,解放后,陕西省生猪发展基本上可分为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1971~1972年前,基本上是以追求存栏增长为主,走的是外延发展的道路;1972年以后,基本上是以稳定存栏,追求出栏增长为主,走的是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鉴此,本文在分析生猪生产发展长期趋势和周期波动时,是以陕西省为例,以1972年为界,分两段进行的,并通过研究出栏指标来探究生猪生产波动的原因。一、生猪生产的长期趋势图1是根据陕西省…  相似文献   

8.
HACCP的推行已成为当今国际食品行业安全质量管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结合生猪生产存在的质量问题和猪肉市场需求的现状,就生猪养殖业建立HACCP管理体系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对生猪养殖业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分析;提出生猪养殖业HACCP实施步骤,控制危害,制定有效预防措施,寻求猪肉产品的安全卫生之路。  相似文献   

9.
我县地处陕西西南边陲,是一个以养猪为主体的典型山区畜牧大县,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古老的生活习惯,形成了纯天然绿色食品的主产区。全县辖26个乡镇,305个村,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户7.5万户,农业人口29.57万人。随着我国生猪产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猪生产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县生猪生产在存栏稳定的同时,出栏迅速增长,产销两旺,价格稳中有涨。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加入WTO后,生猪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全县生猪产业迅速发展,向专业化、规模化、效益化迈进,提高生猪产品的竞争力,是我们今后仍将长期值得认真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影响养猪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四个因素;生猪价、饲料价、母猪年产仔猪数和饲料报酬。生猪价和饲料价由肉品质和市场决定,而母猪年产仔数和饲料报酬则取决于养猪场内部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现就如何提高养猪及养猪场经济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古柏乡位于岷江河畔,依山傍水,地势平坦,物产丰富,盛产粮食、生猪、油樟、烤烟、花生、茶叶、土豆,素有“油樟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古柏乡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乡实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成功走出了一条依托协会、创建品牌、壮大支柱、促进生猪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的好路子。生猪产业在古柏乡生猪协会的带动下,生猪生产迅猛发展,2005年全乡出栏生猪5.8万头,人均出栏2.3头,全乡生猪产值4100万元,占全乡畜牧业产值的70%。2005年生猪协会会员生产肉猪2.6万头,会员人均25.5头,养猪总收入达1838万元,会员人平增收1671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0年5月至2017年6月猪肉、生猪、猪仔、豆粕、玉米、鸡肉、牛肉和育肥猪配合饲料等价格的月度分析,借助于向量自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单位根检验等技术,对这些农产品价格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除自身的价格规律外,豆粕、生猪的价格对猪肉价格的贡献较大,牛肉和鸡肉次之,相反,玉米、猪仔和育肥猪配合饲料的冲击在短期和长期对猪肉价格都没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开展生猪价格保险是市场化条件下平抑价格波动,实现"价补分离"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四川省试点生猪价格保险还面临一系列内外环境的制约。以SWOT分析方法为工具,从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和threats(威胁)4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了四川省开展生猪价格保险的具体情况。研究认为:开发生猪价格保险虽具有养殖户和政府作为需求主体的内生性需求优势,但也面临缺乏生猪期货市场配套、财政补贴不均衡、补贴压力过大的劣势和威胁。因此,建议四川省政府在中期健全价格监测体系、加快生猪期货市场建设,在长期构建市场风险巨灾分散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周遂  张瑞 《创新科技》2002,(12):30-31
<正> 放心肉商机无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肉食品的安全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猪肉在城乡居民的肉食消费总量中占有65%至75%的比重,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菜篮子"骨干商品。河南省是猪肉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基地,也是猪肉产品的消费大省。河南省"放心肉"工程的成效,不仅关系到全省城乡居民的食肉安全和身心健康,而且蕴含着极大的商机。据中国肉类协会预测,今后10年,中国肉类消费将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肉类消费持续增长为肉类工业提供了商机。  相似文献   

15.
近年,南郑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生猪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生猪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在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信贷资金困难、私屠乱宰严重、生猪价格不稳定、疫病风险加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生猪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经过深入走访调研,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彭名胜  刘建平  王榕 《广东科技》2014,(20):155-156
生猪产业作为畜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们对肉食产品的需求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生猪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规划、加工业跟不上养殖业发展的步伐等,严重制约着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分析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利用RFID技术建立一个生猪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在猪肉供应链各环节中,应用RFID技术采集和记录相关信息,并上传到数据中心,从而实现对猪肉的跟踪和追溯,确保猪肉的质量安全,让消费者吃到放心的猪肉。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早在2007年就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的专门文件,对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大部署.这说明中央政府是切实关心人民生活的,并进一步意识到了生猪养殖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猪肉安全问题,是我国新时期养猪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一些不法的饲料或养猪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肆意向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添加各种违禁药物,致使这些药物在猪肉中超标残留,对人体的生理机能造成破坏,致死、致残、致敏、致癌等严重恶果时有报道,使有些人谈肉色变,到市场买猪肉提心吊胆。有资料显示,我国饲料如玉米、豆粉等均比国际市场价格高,而猪肉的价格却比国际市场低,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反映出我国养猪业和猪肉生产存在一些问题。然而,因我国猪肉卫生指标达不到国际要求而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因此,走标准化生产之路,实现养猪安全生产,创立名牌畜产品,提高我国猪肉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汉中市畜牧业是以生猪为主导的畜牧业。改革开放以来,以生猪为主导的畜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在全省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省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精神,把生猪生产放在四大绿色农业产业之首进行重点发展,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力争在5-8年内将我市建成生猪大市”的战略目标。从财政投入、土地使用、圈舍用材等方面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