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硅氢反应合成有机硅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铂络合物催化剂的作用下,以高碳数烯烃化合物和含氢硅油为原料,利用硅氢加成反应合成有机硅蜡。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Si-H键转化率和产物运动粘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烯键与硅氢健摩尔比n(C—C):n(Si—H)-1.12:1、铂催化剂用量3.2μg/g、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8h。并对合成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红外、核磁表征,结果表明长链烷基已被接枝到聚硅氧烷主链中。  相似文献   

2.
运用化学平衡的方法制得了CHS-121含氢硅油,研究了六甲基二硅氧烷,催化剂,反应时间对CHS-121含氢硅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性能稳定,重复性好的含氢硅油。  相似文献   

3.
以1-十二烯(C12烯)、1一十四烯(C14烯)及聚甲基氢硅氧烷(PMHS)为原料,在Karstedt催化剂作用下,制备相变温度在0℃附近的相变硅油.红外光谱和13C与29Si核磁共振分析表明,C12烯和C14烯中的C=C双键与PMHS的Si—H侧基发生了硅氢加成反应,直链烷烃以侧链形式连接到了PMHS上,但由于位阻效应PMHS上的Si—H未完全反应,仍有少量残留在相变硅油中.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相变硅油具有典型的有机烷烃相变材料特点,且相变温度范围相对较宽.与有机炕烃相变材料相比,相变硅油不存在过冷现象,更适于在低温贮存相变材料等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酮类化合物与原位产生的三甲基碘硅烷反应,制取了1-三甲硅氧基环己烯,2-三甲硅氧基丙烯和α-三甲硅氧基苯乙烯。此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品纯度和收率高。  相似文献   

5.
含氟聚硅氧烷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氢硅油,丙烯酸全氟已基乙基酯(APHEE)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采用硅氢加成合成了含氟聚硅氧烷,通过红外光谱仪、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分析,探讨了不同组分比例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固化剂对产物固化性能的影响及不同阻聚剂对产物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PHEE组分比例越大,含氟聚硅氧烷的憎水憎油性能越好.异辛酸铅的嗣化活性最大,添加N.N-二甲基甲酰胺的产物储存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α-烯烃是重要的原料,乙烯低聚是合成α-烯烃最主要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乙烯低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锆、铁、镍金属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水性氟硅聚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应温度为85~90°C,反应时间为3.5~4 h,催化剂含量(质量百分数)为反应物总量的0.005%~0.01%以及无溶剂的条件下,采用硅氢加成法将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含氟单体及硅烷偶联剂与低含氢硅油进行接枝共聚,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有机氟硅聚合物。通过控制聚合物的投料比,可以通过自乳化法制备得到水性氟硅聚合物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有关产物和乳液进行了结构分析,系统地研究了乳液流变性、表面张力等性能,结果表明:w=0.020的水性氟硅水分散物的表面张力降低至20.0~26.0 N/m;从流变曲线可以看出结构对其粘度的影响;偶联剂的引入,对表观粘度及流变性有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自制双端环氧硅油为封端剂、3-[(2,3)-环氧丙烷]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催化剂及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通过本体聚合法制备端-侧环氧硅油(ESESO)。然后以三甲胺盐酸盐为阳离子化试剂、异丙醇为溶剂与ESESO反应得到阳离子超支化硅油(CHSOS)。分别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CHSOS最佳合成条件为,阳离子试剂与ESESO的物质的量比为1.2∶1,反应时间为6h,反应温度为85℃,溶剂用量为总反应质量的40%。  相似文献   

9.
稀土固体超强酸SO^2-4/TiO2-La2O3对α-蒎烯异构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较好的选择性,主产物为莰烯,副产物主要是双戊稀、三环烯和萜品油烯,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处理催化剂所用的稀土离子La^3 浓度、催化剂焙烧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松油醇生产中副产物化学组成分析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一步法松油醇生产中副产物的化学组成,共鉴定出22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苧烯、异松油烯、α-蒎烯和1,8-桉叶素等。研究了松油醇生产中副产物在SO42-/TiO2-ZrO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规律,分析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放置时间对异构产物的影响和催化剂重复使用情况。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松油醇副产物的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通过GC-MS分析,其主产物为对伞花烃,副产物主要是异松油烯和α-松油烯。适宜的催化剂制备条件是:M(钛)∶M(锆)=3∶1,650℃焙烧温度。在此制备条件下松油醇生产中副产物反应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130℃、催化剂用量3%。所得产物中对伞花烃含量为60.60%。  相似文献   

11.
对化学沉淀法制备复相磷酸钙过程中无定型磷酸钙(TCP)前驱体(钙磷物质的量比为1.500)和羟基磷灰石(HA)前驱体(钙磷物质的量比为1.667)的相互转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体系pH=11.0时,TCP前驱体可以继续同一定量的Ca2+反应,在24h内完全转化为HA前驱体;相反,HA前驱体与PO3-4反应向TCP前驱体转化很慢。应用前驱体转化法制备了钙磷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600和1.636的复相磷酸钙,发现900℃灼烧2h后得到α-TCP/HA复合物,与相同条件下传统化学沉淀法制得的产物α-TCP/β-TCP/HA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2.
以环己酮、甲醛为原料在碱催化下经羟醛缩合,康尼扎罗两步反应制得中间体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此化合物在季铵盐相转移催化下与氯丙烯反应生成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用红外光谱、13C和1H核磁共振谱对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和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物料物质的量比等对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和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的适宜条件为:n(碱)∶n(甲醛)∶n(环己酮)=1.25∶5.5∶1,羟醛缩合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10℃和1h,康尼扎罗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0℃和1.5h;合成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的适宜条件为:n(氢氧化钠)∶n(氯丙烯)∶n(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9∶10∶1,相转移剂用量为10%(以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质量为基准),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0℃和120h,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产率为58.3%。  相似文献   

13.
使用SiO2-Al2O3催化剂,以呋喃和氨水为反应物,通过芳香环上杂原子取代的气固相催化反应制备吡咯.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灼烧温度600℃,Al质量分数10%~25%,反应的pH值2.5~3.2.在催化反应温度(420±1)℃范围内,反应物的摩尔比呋喃∶氨∶水为1∶8∶37,液时空速0.27h-1,该催化剂表现出改善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催化活性及反应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以酰基化试剂α-溴代丙酰溴对异丁烯和对甲基苯乙烯的二元共聚物中的p-甲基苯乙烯单元进行Friedel-Crafts酰基化取代反应,获得大分子引发剂。以所得大分子引发剂引发丙烯酸叔丁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梳状异丁烯-p-甲基苯乙烯接枝丙烯酸叔丁酯共聚物。所得产物用FTIR、1H NMR、13C-NMR和GPC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二元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约为25000,分子量分布约为2.18,其中p-甲基苯乙烯的摩尔分数约为5%~8%;共聚物的酰基化取代度可达83%;所得丙烯酸叔丁酯接枝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可到58800,分子量分布约为2.26。  相似文献   

15.
自制了硅钨钼酸(H4SiW6Mo6O40)掺杂聚苯胺(PAn)催化剂H4SiW6Mo6O40/PAn。通过丁酮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丁酮1,2-丙二醇缩酮,探讨了硅钨钼酸掺杂聚苯胺催化剂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原料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硅钨钼酸掺杂聚苯胺是合成丁酮1,2-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丁酮):n(1,2-丙二醇)=1:1.7,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6%,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40min的优化条件下,丁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3.1%。  相似文献   

16.
以一缩二乙二醇和过量的己二酸为原料合成端羧基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酯(PDA),在己二酸和一缩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和SnCl2的质量分数为0.3% 等优化条件下,PDA的分子量为3715。将端羧基PDA与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反应,合成了一种端基为硅氧烷基团的聚合物(PDA-Si),这种端基硅氧烷化聚合物能够在二丁基月桂酸锡(质量分数为5%)的催化作用和40℃下,吸收空气中的微量水而固化交联,固化时间是5h,固化的交联产物中含分子或纳米级的聚酯/SiO2杂化物。  相似文献   

17.
根据第四统计力学——JRG群子统计理论,首次提出了形成原子核结构的四项原理及相应的原子核周期律。这四项原理为:一是原子核有群子结构单元;二是形成原子核时群子通过热核聚合反应过程使核素结构有严格的排列顺序;三是原子核内群子结构间有动态共振作用;四是偶数群子稳定,而非偶数群子是引起总角动量和β+-衰变的根源。基于上述四项原理,提出了核群子结构基本单元有(PB),(PB2),(P2B3),并随着质子数Z的增加,核群子结构由(PB)k过渡到(PB)k(P2B3)l;由(PB)n(PB2)m过渡到(P2B3)s(PB2)t。从而导出了k(-t)=2n(s)-Z,k(-t)=Z-2l(m)的关系式。基于此,可以画出等腰三角形原子核群子周期律。还发现,不管A,N,Z如何变化,有下列严格关系式:Z/N=(n+m)/(n+2m)或Z/N=(k+l)/(k+3l)并且Z=n+l。此公式高度地反映了所有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分布的整数规律。还可以通过等腰三角形周期律得知:k,l,m,n,s,t均与核素群子(PB),(PB2), (P2B3),(P3B4)的2,3,5,7整数倍有关。  相似文献   

18.
Ni/α-Al2O3催化剂上甲烷水蒸气重整本征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消除扩散影响的条件下,在装填工业Ni/α-Al2O3催化剂的微分反应器内进行了甲烷水蒸气重整的本征动力学研究。实验证明在低产物浓度时H2, CO和CO2为主要产物,且两者的生成速率均与CH4分压成正比,同时CO的生成速率与CO2分压成正比关系,而CO2的生成速率与H2O分压成正比关系。考虑了5种可能的模型推导了本征动力学方程,通过参数估计和模型比较确定了比较满意的甲烷水蒸气重整本征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丙烯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中和生成丙烯酸钠盐(SA),加入环氧氯丙烷(EPC),选用三乙基苄基氯化铵相转移催化剂(TEBA),使丙烯酸钠盐和环氧氯丙烷之间的固液相反应在两相间起作用,而变得易于进行,原料转化率100%,反应在0.5-1.5 h即可完成,与国外传统的生产水平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通过筛选想转移催化剂,探讨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温度、水洗分离、精馏四段工艺得到GA的总收率为78.2%,纯度为97.0%。  相似文献   

20.
在温度T=423~443K,压力p=1.2MPa(表压),搅拌速率N=300~1000r/min以及气体流量(以标准状况下计算)G=0.8~2.0L/min条件下,以环烷酸钴作催化剂对环己烷液相空气氧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搅拌速率、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于反应效果的影响。此外,在温度与催化剂对反应影响考察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环己烷无催化氧化的动力学半机理模型得出了环己烷催化氧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实验数据,其相对标准偏差(RSD)<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