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学宗师章太炎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革命党人、古文经学家,以其精深广博的学问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了一代学术界。他在近40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培养了一大批一流的学者。文章由章太炎一生中的教育实践经历入手,浅析其国粹主义教育思想和教学相长的师生相处之道,对他的教育思想和师道理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及先秦正名思想,重视考察名号。名实关系是董仲舒论证仁义思想的方法论,董仲舒从字音、字形、字义等正名的角度,分别阐述了仁、义在人与人之间对待关系的含义和原则。而且董仲舒站在天人关系的角度,将仁的根本纳入天道的存在与运行,提出"以天释仁",在凡号和散名的意义上,赋予"仁"更广泛更深远的"凡号"的意义。同时又指出"仁义之处"在道德实践环节,二者合一,仁义一体。  相似文献   

3.
"正名"与孔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正名"理论,不仅与言、意、象的关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而且在他的美学思想体系中也具有根基性的地位."正名"对君臣父子关系的匡正不仅是"仁"得以确立和推行的前提,也是他修复礼乐的关键所在."正名"还为儒家美学确立了"中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深刻影响了儒家甚至整个中国的古典美学.  相似文献   

4.
“为人作嫁”是编辑设计、组织、选择、加工、整理作品和资料,从比喻义看,反映了编辑活动的基本特征。从引申义看,编辑象服装设计师般为作者策划审理作品,这一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决定了他们以文化创新为导向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他以文化为特性的民族主义思想,使得他能较早地关注民间文学,对史诗、神话、图腾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民间文学的意义和作用,并且运用民间文学形式进行创作。尽管他的民间文学研究属于前学科性质,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理念对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中国先秦儒家"正名"学派,其"正名"逻辑思想是一种重视内涵性的概念逻辑系统。他们在许多方面提出了独特的新见解,充实和发展了儒家"正名"逻辑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7.
“为人作嫁”是编辑设计、组织、选择、加工、整理作品和资料,从比喻义看,反映了编辑活动的基本特征。从引申义看,编辑象服装设计师般为作者策划审理作品,这一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决定了他们以文化创新为导向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杨伟凤 《科技信息》2012,(21):250+290-250,290
以高职语文名称的确定为主线,提出高职语文的发展应该抛弃大学语文这样不恰当的称谓,以正确确定高职语文名称为先导。为高等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正名的过程,是正确认识高职语文学科本质的过程,也是树立路标、确立高职语文发展方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孔子和公孙龙都曾提出过“正名”思想,且在先秦学术界极富影响力。本文从各个要点上比较了二人“正名”思想的同和异,有助于从一定层面上了解先秦学术思想的特点和宗旨。  相似文献   

10.
众多证据表明,黑格尔是现代性的集大成者。在解放后对黑格尔展开系统批判之前,20世纪初的章太炎便对之持批判态度,成为了对黑格尔式现代性的首击。章氏的批判恰恰发生在真如哲学本体论的建构、对单线进化观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批评等章氏哲学体系的关键处,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章氏现代性批判的面貌。和黑格尔“以力代神,以论理代实在”构建本体论不同,章氏构建了以真如-阿赖耶识为本体的哲学思想。针对黑格尔哲学实际上成为了单线进步观的哲学基础,章氏从真如哲学思想的本体论、人性论和认识论等角度对其进行了解构。针对黑格尔哲学还演化成社会达尔文主义,强制不同文明统一发展,章氏提出了“不齐而齐”的齐物哲学主张加以应对,为不同文明自身的合法性寻求辩护。然而,由于真如-阿赖耶识体系自身的复杂性,章氏的批评未必是无懈可击的。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思想受到现代科学的深刻影响.但是立足于真如哲学体系,其科学观发生了从康德到休谟再到唯识学的转变,最终根本上否定了科学的存在.他还严格划分科学和道德各自的范围,反对将科学方法运用到经史领域中去,反对作为齐物哲学方法反面的科学方法成为一种绝对主义的方法.章氏在科学精神上对个人主义的强调、对求真精神、批判精神的主张显示了他的贡献.章氏凸现了特殊的认识论悲观主义,他在认识论上的"命遇相合"观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2.
威权政治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色之一,这种政治模式素来为学界所重视,章太炎在其革命实践过程中也意识到了威权政治相较于西式民主而言,更加符合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必须,所以他提出了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威权政治概念,此论之发生,得益于其人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近代以来的政治发展现状和对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13.
荀子的正名理论以名为核心,主要考察了3个基本问题:名的作用,名同异的原因,制名的原则。荀子又以此为标准,将当时的诸子学说归为用名以乱名、用实以乱名、以名以乱实3种谬误,并对之进行了严厉批判。荀子的正名思想里面所包含的狭隘的功用主义和专制主义倾向被后来统治者所利用,加速了诸子学说的衰落。  相似文献   

14.
为茱萸正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唐代诗人王维十七岁时所作的七言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已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5.
正名是先秦名辩逻辑的重要内容,是当时大部分从事名辩研究的学者难以回避的问题。《墨辩》继《公孙龙子》之对正名作了富有创造性的探讨,从正名的定义、正名的内容、正名的方法等方面阐发了《公孙龙子》的正名学说,完善了正名理论。  相似文献   

16.
“正名”问题贯通了刘师培“变节”之前的思想脉络。刘师培一方面看到中国的意义系统在西方冲击之下需要依照“公例”来修正,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在西方所主导的世界格局中,此一公例只会将中国置八这一霸权性关系,因而他的“正名”冲动意在同时“克服”中西弊端.也引导他走向无政府主义革命。刘师培的“正名”冲动呈现出晚清知识分子回应中西古今冲突的独特方式.此种冲动的兴衰起伏正相符于刘前后变化的轨迹。“正名”可以说激发出一个新的“起源”瞬间名物之间的关系的重新整理与确认,而且这一“视野”的边界不单是中国,甚至涵括进整个世界。刘师培激进的“乌托邦”政治观正是更大的“正名”问题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刘师培、章太炎和鲁迅关于“语言”问题思考的同异也暗示着他们对于中国未来的不同设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古容州容县地区流传久远的一种富于地方特色的地方戏曲进行正名,简析了其文学体制及表演等特点,进而探究其源头并非来自江西采茶,而是土生土长的民间歌舞与外来南戏结合的产物,理应名为容戏。丰富了我国《戏曲志》的宝库。  相似文献   

18.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首先要"正名",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求君、臣、父、子必须合乎礼仪地各就其所、各尽其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团结。然由于社会条件所限制,孔子的抱负最终无法实现,但是他所提出的"正名"思想对我国当代行政制度建设却依然有着巨大的意义.它要求行政法律的制定、行政权利的取得与运用、以及对行政权利的监督都必须具有合法性。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化行政制度,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的平等观在其《齐物论释》一文中得到较为集中的展开。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章太炎平等观的质性诉求,可是这其中恰恰有着无质化的危险。这显然并不是《齐物论》本有的,章氏的困境即根植于现代性的困境之中,也即西方政治话语中平等话语自身的二律背反。当然这也与佛教教义和革命话语必然的不够浃洽以及中西思想的本然差异有关。对外来思想和话语的借鉴,正是建基于思想之间的争鸣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求同的前提只能是明异。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中西思想汇通的过程中,孔子正名说像一个孔道,以柏拉图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思想借助着这一孔道深入地浸入中国思想中。在此情况下,柏拉图主义的孔子正名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影响非常深远。但是,柏拉图主义的解释也遗传性地带来了西方思想的毛病,亦即不能完全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所以,对孔子正名思想研究来说,超越柏拉图主义是一个迫切的任务。为此,彻底抛弃感性与理性二分的柏拉图主义的义理结构,回到儒家式的名实相依的义理结构去,才是一条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