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百合科药用植物叶表皮及花粉的形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种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吊兰、黄花菜、卷丹和紫萼玉簪的叶表皮及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由一层排列紧密不同形态的细胞组成。吊兰和卷丹的气孔只分布于叶片下表皮,而黄花菜和紫萼玉簪的气孔分布于叶片上下表皮。垂周壁式样分为平直、隆起和波浪状等3种;平周壁式样分为光滑、条纹状、中间突起等3种。4种植物花粉粒均呈舟形,远极单萌发沟,极赤比均超过2.00,均为超长球形花粉粒。黄花菜和卷丹花粉外壁均为网状,吊兰花粉外壁具有许多小孔,而紫萼玉簪花粉外壁具有许多瘤状突起。百合科不同属药用植物叶片的气孔密度相差很大;花粉粒外壁纹饰差别也很大。  相似文献   

2.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福建水牛的肉孢子虫形态,证明有两型的孢囊。大型包囊的原级囊壁有菜花状突起,顶端呈树枝状分支,内有环纹小纤丝、微管和电子致密颗粒,经鉴定是梭状肉孢子虫(Sarcocystis fusiformis)。小型包囊有两种,其中一种的囊壁外侧有倾斜的放射状突起条纹,其原级囊壁具有斜状突起的绒毛,鉴定为李氏肉孢子虫(S.Levinei),另一小型包囊的囊壁光滑,无放射状条纹,囊内隔板不明显,所含的慢殖子较少,与李氏肉孢子虫有明显差异,故暂不定种名。  相似文献   

3.
几种常见观赏植物花粉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扫描电镜对金盏菊等观赏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探讨了不同科属植物花粉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菊科(金盏菊和绿串珠)花粉为近球形或扁球形,表面为脑网状纹饰,具刺状突起;芸香科(佛手、柚和金桔)花粉为长球形,表面具清晰的网状纹饰或穴状纹饰;木兰科(含笑和广玉兰)花粉为两侧对称,表面为拟网状或脑网状纹饰;百合科(百合和吊兰)花粉为两侧对称,表面为网状或穴状纹饰;蔷薇科(野蔷薇和月季)花粉为长球形,表面为条纹状或皱波状纹饰.表明不同科属植物的花粉大小、形状、表面纹饰不同,可作为植物学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麻疯树花的形态结构与传粉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麻疯树花进行了大量野外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表明麻疯树进行虫媒传粉; 柱头可分泌粘液,表面具有许多小孔穴,容易粘住昆虫携带的花粉粒;花粉粒形态为近圆形,表面具有许多轮齿状突起,有助于被昆虫携带及粘附在柱头上;腺体原基在花瓣原基出现后开始发育,之后发育较慢,而在雌、雄花开放时发育成熟并散发出芳香气味吸引昆虫,从而完成授粉.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麻疯树花、花粉结构及腺体发育与授粉高度协调.  相似文献   

5.
鲟鱼属(Acipenser),全世界共有16种,我国有6种,而惟一的最早的活体取卵,人工驯养并放流成功的是黑龙江的史氏鲟鱼。史氏鲟鱼(Acipenser schrenckii)起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白垩纪,是目前地球上尚存的一种最古老的动物之一,被史学家称为“活化石”,有着淡水鱼王之美誉。史氏鲟体形呈圆锥形,口小,嘴唇具有皱褶,形似花瓣。鳃膜不相连,口前方生有7个瘤状突起,因此俗称“七粒浮  相似文献   

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马齿苋和大花马齿苋的种皮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马齿苋和大花马齿苋的种皮表面结构具有一定差异。马齿苋和大花马齿苋的种子形态近似肾形,但大小不等;脐膜呈突起的蝶翅状,马齿苋的脐膜面积稍大些;两者种皮表面都有以同心圆状排列的突起,只是马齿苋种皮表面的突起呈细微的颗粒状,而大花马齿苋种皮表面的突起呈稍大些的瘤状;两者种子表皮细胞之间结合牢固,表皮细胞表面均具有许多小突起,只是大花马齿苋种子表皮细胞表面的小突起更多、更密。  相似文献   

7.
用电子显微镜对杜仲叶脉韧皮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叶小脉韧皮部筛管分子比伴胞小;含胶细胞的细胞器退化消失,细胞腔内充满了橡胶颗粒;传递细胞的细胞壁向内形成乳突状突起,这种突起在细胞中的数量少,但特别大而长,这种特有的形态结构,可作为1种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8.
兔小肠毛细淋巴管吸收机能状态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家兔小肠毛细淋巴管吸收机能状态超微结构。处于吸收机能状态的毛细淋巴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周围无基膜或基膜不连续。内皮细胞间连接形式复杂,最多见为复杂的多突起交错连接。无论何种连接形式,其相接处均有紧密的相接部位,未见呈开放状态。内皮细胞的胞质内有大量囊泡,内皮表面的胞饮胞吐现象及内皮细胞间连接点开大处的大颗粒物,提示毛细淋巴管的物质吸收主要是通过内皮细胞的囊泡系统和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9.
对SP2/0骨髓瘤细胞、免疫脾细胞和由二者融合而分泌抗水貂肠炎病毒(MinkEntertitisVirus,ME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经MEV免疫的动物的脾细胞糙面内质网发达,细胞质与细胞核的比例增大.贴壁生长的SP2/0细胞的表面中央为微绒毛集中区,其余部分则遍布皱褶,细胞质中内质网不发达.由SP2/0细胞和免疫牌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表面均匀分布有皱褶,无微绒毛,细胞在贴壁基部周围伸出裙状伪足,扩大了贴壁面积,使细胞贴壁较牢固.本实验还对SP2/0细胞和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做了计数,二者的平均数分别为67和97,在传代培养中染色体有丢失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用干涉相衬显微镜对三种蜉蝣卵壳表面雕纹进行初步观察的结果。尤氏新河花蜉(Neopotamanthus youi Wu & You)卵壳表面雕纹为不规则的网状嵴。霍山河花蜉(Potamanthus huoshanensis Wu)卵壳表面雕纹为纽扣状的突起。细蜉蝣(Caenis sP)卵壳表面雕纹呈不规则的多角形突起。  相似文献   

11.
干藏过程中月季切花衰老的生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干藏过程中月季品种萨蔓莎和金牌的切花瓶插寿命及衰老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干藏时间的延长,鲜质量损失率增加,水势降低,水分亏缺增大;乙烯生成量增高;SOD活性前期由低升高,中期维持较高水平,后期迅速下降;细胸膜透性也逐渐增大;瓶插寿命缩短。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切花应用的观赏海棠品种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发掘观赏海棠切花应用价值,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74个观赏海棠品种与1种的切花应用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绘制频率直方分布图进行切花品质性状稀缺性分析。【结果】花色、花型、着花密度、花径、瓶插寿命及开花率为海棠切花综合评价主要权重指标; 而重瓣、浓香、枝型优美为最稀缺的性状表现,可作为品种特异性判断依据。 ‘玛丽波特’、‘唐纳德’、湖北海棠等14个品种/种综合得分排序列前20%,为优良的观赏海棠切花品种/种,且其中‘当娜’、‘凯尔斯’、‘俏佳人’等6个品种还具有稀缺性状。此外,‘俏佳人’、‘芙蓉’、‘大卫’综合分值略低,但其个别性状表现突出,单列为观赏海棠特异品种。【结论】切花的综合应用价值是品种评价的基础,此外还应对特异性状有所考量,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外源吲哚丁酸(IBA)对月季鲜切花的保鲜效应,采用蔗糖+水杨酸(SA)为基础保鲜液,分别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IBA,对月季‘黑魔术’鲜切花进行瓶插保鲜处理,观察分析鲜切花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保鲜处理12 d后,不同浓度IBA对鲜切花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IBA质量浓度为250 mg·L~(-1)的保鲜液处理组,鲜切花完全萎蔫,丧失观赏价值.IBA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保鲜液处理组中,鲜切花能维持较好的花瓣形态,花朵于第6 d进入盛花期,绽放冠幅达8 cm,且最终花瓣萎蔫率仅为24.3%.同时,该处理组较其他组生理状态更佳,水分平衡值和鲜重维持在较好的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花瓣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进一步分析影响花瓣脱落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RcSUC2,RcARF7因外源施加了蔗糖和生长素,导致体内基因表达相对于对照组显著降低,而乙烯与生长素的拮抗作用也使得RcETR1的表达显著降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筛选获得对月季‘黑魔术’鲜切花保鲜效果最佳的保鲜液配方.研究结果为月季切花保鲜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1-MCP复合保鲜液对非洲菊切花保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切花为材料,采用四因素[1-甲基环丙烯(1-MCP)、柠檬酸(CA)、蔗糖、 8-羟基喹啉(8-HQ)]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比较各项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各配方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 100 mg/L CA+12 mg/L 1-MCP+6%蔗糖+300 mg/L 8-HQ和200 mg/L CA+10 mg/L 1-MCP+6%蔗糖+200 mg/L 8-HQ保鲜液处理,能增加鲜质量、增大花径、增加花瓣蛋白质质量比;降低花瓣丙二醛含量,延缓花瓣细胞膜透性的增加,且均比CK组延长了其3d瓶插寿命;提高了切花的观赏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花色是建兰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对建兰花色形成的色素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为探索建兰花色形成的物质结构组成及新花色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建兰复色花瓣为材料,用色差计测定花色表型并进行色度比色,检测两种颜色花瓣的总蛋白含量和pH;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两色组织的主要色素成分和结构组成。【结果】黄绿色花瓣组织亮度值(L*, 70.1±1.7)是红色系花瓣组织的近2倍; 红色花瓣红度值(a*, 51.2±1.9)为黄绿色组织4倍多,而黄绿色花瓣黄度值(b*, 35.2±1.5)为红色组织近3倍,两种颜色组织色度差异较显著; 红色系花瓣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3.44±0.11)mg/g]是黄绿色花瓣组织2倍多; 从两种颜色组织材料中共检测出12种黄酮醇苷和8种花青素苷。【结论】异鼠李素糖苷为建兰黄绿色花瓣组织特有,天竺葵素-二糖苷、飞燕草葡萄糖苷、山奈酚鼠李糖苷、矢车菊素芸香糖苷、山奈酚芸香糖苷和山奈酚芸香糖苷半乳糖苷为红色花瓣组织特有。  相似文献   

16.
21份木槿栽培品种表型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木槿品种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为改良现有木槿品种、开发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多样性分析,对21份木槿栽培品种的10个数量性状和24个质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木槿品种资源表型多样性丰富,24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4.175 8~4.392 3,10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4.217 9~4.384 7;基于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22时,可将21份木槿品种分成浅色类、深色重瓣类及单瓣类三大类型。通过主成分分析,花色数、花瓣长度、花瓣内部次色、花瓣次色的分布等9个主成分可以反映29个性状的基本特征,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88.960%,表明花越大、花色越艳丽的木槿品种观赏性越强。在相关性方面,花晕相对花瓣面积大小(HAS)、花瓣次色的分布(DPS)等花部性状与花瓣内部次色(ISC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800,叶柄的长度(LP)与叶片长度(LL)、叶片长度(LL)与叶片宽度(WL)、重瓣性(PS)与花瓣具裂(PC)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3、0.702、0.796。【结论】21份木槿栽培品种表型多样性丰富,花朵的外部形态与色彩是木槿分类的主要依据,树形、生长习性、叶片基部形状也对其形态分类有较大影响,这可以为木槿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新品种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凤丹牡丹花瓣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 NMR、13C NMR和MS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2个没食子酸鞣质类化合物,分别为1-O-galloyl-β-D-glucose(1)和1,2,3,4,6-Trigalloyl-β-D-glucose(2),以及一个黄酮类化合物kaempferol-3,7-di-O-β-D-glucopyranoside(3)。化合物1~3均首次从凤丹牡丹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也是首次从凤丹牡丹花中分离得到鞣质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对紫丁香花开放过程中 4个不同时期的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随着花朵的开放和衰老 ,花瓣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 ,可溶性糖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先升后降 ,丙二醛 (MDA)含量逐渐上升 ,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表现为先降后升。  相似文献   

19.
A flower opening simulation based on key lines model is proposed. First, this model generates several petals with b-spline surfaces based on key lines. Second, a flower bud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layers of the bud and petal numbers in each layer. Then, flower opening process is simulated with Logistic function. At last, flowers opening simulations of seven types are carried out with Web GL. The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this model, the average rendering time of these 7 flowers is 195.84 s, the minimum rendering time is only 12.23 s in gardenia flower opening simulation. Compared with Takashi's method, this model is more efficient in flower opening simul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重瓣百合LiSEP3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百合LiSEP3基因并确定其在百合不同地上器官及不同花瓣中的表达差异,探讨SEP3基因在重瓣花中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RACE方法从重瓣百合品种‘比罗尼卡’中克隆得到LiSEP3基因核苷酸序列,利用SMART软件对其蛋白结构进行分析,以MEGA 5.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用基因枪轰击法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不同地上器官及不同花瓣中LiSEP3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结果】LiSEP3基因属于MADS-box家族E类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729 bp,共编码242个氨基酸; LiSEP3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MADS结构域、K-box区及2个SEP基序; LiSEP3与同为单子叶植物的六出花的SEP3亲缘关系最近; LiSEP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 LiSEP3基因在花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茎、叶中几无表达; 在1~7轮花瓣中均能检测到LiSEP3表达,且位于最内侧的第7轮花瓣中相对表达量最高。 【结论】LiSEP3基因属于MADS-box家族E类基因,主要在花中表达,其中在最内侧花瓣中表达量最高,其表达模式与双子叶植物花中SEP3基因表达模式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