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积仁 《科学通报》1979,24(4):153-153
简单多原子分子在强红外共振辐射场辐照下,引起发射可见荧光及离解的效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现象。因为CO_2激光光子的能量只有0.112eV,而发射可见荧光其光子能量至少需要几个电子伏,这意味着,分子必需有积累足够内能的过程。其中包括,共振辐射场与孤立分子的多光子相互作用引起瞬时荧光及离解现象,经过分子间多次能量交换,即通过碰  相似文献   

2.
吴健 《科学通报》1993,38(9):783-783
1987年,O’Donnell和Mendez首次观察到激光(6328A)在具有较大统计斜率的金属粗糙表面上的后向散射增强效应。Kirchhoff近似的单次散射理论和微扰动理论,都不能得出这种效应。然而全波理论、Monte—Carlo方法和Kirchhoff多次散射理论以及更精确的实验,则对后向散射增强效应作了解释,说明产生后向散射增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粗糙表面上发生了多次散射。  相似文献   

3.
辽宁瓦房店金刚石的阴极发光和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美华  路凤香  狄敬如  郑建平 《科学通报》2000,45(13):1424-1428
阴极发光(CL)图像揭示辽宁瓦房店金刚石内部结构具有3种类型:(1)简单的生长环带结构,(2)复杂环带的多期生长结构,(3)罕见的“似玛瑙状”结构,这些特点反映了金刚石生长过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5.
多种多样激光器在市场上的问世,刺激了光化学工作的迅速发展。现代科技水平激光器的时间特性、波长的可调谐性、高功率以及可达到的光谱范围使人们能进行从前不可能做的光化学研究。此外,由于激光技术的进步,光化学研究的一些新领域已得到发展。红外激光光化学就是这样一个领域。近几年来,红外激光辐照多种分子已被用来分离同位素、增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实现激光引发的均相光解以  相似文献   

6.
自1960年Maiman在美国Hughes Research Institute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波长694.3nm)以来,已近30年。由于激光具有比普通光无与伦比的优良特性,它在工业、农业、医学、军事及科学研究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激光辐射技术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激光在化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是引人瞩目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邹炳锁  解思深 《科学通报》2000,45(21):2267-2273
量子点中的极化子效应是当前量子点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其特征急需了解,提出了量子点中量子限域极化子的概念,可能性和能量随尺寸的变化规律,指明本征声子和外来声子都可能对其形成有贡献,利用此模型分析了多孔硅体系中的光谱特征。发现表面覆有氧化层的纳米硅的行为十分符合量子限域极化子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激光在等离子体中的散射已成为等离子体诊断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散射谱可以得出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电子温度、离子温度和磁场强度等信息。从Bowles利用雷达波对电离层的研究以  相似文献   

9.
由于粒子间的长程库仑力作用,通常的气体分子运动论对等离子体并不适用。本文采用系综理论来讨论,设离子与电子构成的等离子体系综的相空间密度分布符合刘维方程。采用BBGKY方程系来计算激光在等离子体中散射  相似文献   

10.
王建平 《科学通报》2007,52(11):1221-1231
近年来出现的飞秒激光二维红外(2D IR)光谱技术具有以飞秒时间分辨率测定凝聚相分子动态结构的潜力. 时间分辨率取决于飞秒激光的脉冲宽度, 分子结构信息存在于二维谱的对角峰和非对角峰中. 本文较为全面地论述了2D IR的基本原理, 介绍了2D IR的发展历史以及最新动态, 特别是近年来2D IR在蛋白质及多肽的结构和动力学方面的代表性研究结果; 并以蛋白质酰胺-Ⅰ带为例, 着重探讨了一维和二维红外光谱模拟所用的振动激子模型, 以及量子化学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激子模型和光谱模拟中的应用. 还简单介绍了偏振光的调控在二维红外光谱学中的用途以及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也介绍了同位素取代, 特别是碳-13取代在多肽结构的2D IR表征中的有效性, 并分析了水溶液中多肽局部动态结构研究的一个实例. 最后, 提出了2D IR的一些基础研究方向和应用研究方向以及有待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半导体硅是制备集成电路芯片和晶体管的重要材料,用硅制成的特种器件可用于检测光信息,由于其间接带隙的能带结构及禁带宽度仅1.12eV,因而本身无法由电致(EL)和光致(PL)发射高效率的可见光,使其在光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探索硅基材料的可见发光是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重大研究课题.目前已有多种实现这一效应的方法,如电化学腐蚀的多孔硅和微波等离子体淀积的超细硅粉等,但是实际器件运用中所需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质和均匀的内部结构.我们曾用Ar离子激光晶化技术使:a-Si:H/a-SiN_x:H多量子阱(MQW)结构中:a-Si:H阱层晶化成纳米晶粒,观察到室温可见光致发光现象,该方法可以人工设计并有效控制晶粒尺寸且材料内部结构均匀.本文将报道KrF准分子脉冲激光辐照a-Si薄膜制备室温呈现可见PL特性的硅晶粒的新方法,所用激光具有曝光面积大、能量高、作用时间短等特性,其晶化的均匀程度和效率均优于Ar离子激光,并且是一种“低温”、“干法”晶化过程,对衬底影响较小,从而有利于提高晶化样品性能,形成均匀的纳米晶粒,以期研究获得可见发光材料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程与旦 《科学通报》1983,28(3):191-191
最近,我们在方解石晶体样品中,以两束频率不同的强脉冲激光同时进行聚焦激励,观察到一种特殊的受激散射现象,亦即由两波差频共振引起的耦合受激拉曼散射现象。与通常由单光束引起的受激拉曼散射以及与由四波混频产生的CARS效应不同,所观察到的新现象的主要特点为: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商标抢注现象是由于商标注册原则存在缺陷和审查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以及我国企业和个人对商标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的;完善取得商标专用权制度、明确认定商标抢注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建立严格的商标注册审查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商标抢注现象是由于商标注册原则存在缺陷和审查制度存在不舍理之处,以及我国企业和个人对商标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的;完善取得商标专用权制度、明确认定商标抢注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建立严格的商标注册审查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邱明新 《科学通报》1983,28(12):723-723
氯、氧、氮的离子激光作用前已有报道,我们曾用纯氧放电获得二条新氧紫外激光振荡谱线。本文报道,用轴向脉冲放电激励,并在放电迴路中串接或不串接一定值的电感,控  相似文献   

16.
埋入SiO2薄膜中纳米Si的Raman散射和室温可见光致发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印月 《科学通报》1997,42(15):1618-1622
1990年英国人Canham报道的多孔硅室温可见光致发光,显示了Si材料在光电子技术方面的潜力,这为全Si光电子电路的实现带来了曙光,使人们受到了极大鼓舞.近几年人们对多孔Si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尽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模型能解释全部实验结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从扫描隧道电镜观察到多孔Si是具有2~5nm尺寸的纳米微粒,这种低维的纳米微粒是获得可见光发射的主要原因.目前多孔Si多用湿法制备,性能不稳定,电接触方面存在困难,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探索制备有纳米结构的Si及Si基合金以获得强的可见光发射,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钧 《科学通报》1990,35(17):1301-1301
一、引言 自Derjaguim等人首次人工合成Si衬底金刚石薄膜以来,金刚石薄膜的研究特别是其功能特性的研究,倍受重视而得到迅速发展。金刚石薄膜良好的光学性质使其有希望成为应用广泛的光学窗口材料。热解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可以获得400mm~2以上的大面积金刚石薄膜,这种薄膜是一种多晶薄膜,可以在Si、Ge和石英等光学窗口材料衬底上生长。生长过  相似文献   

18.
则鸣 《世界科学》2014,(5):F0003-F0003
<正>综合国外媒体消息,据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中,部分国家拟将在城市中的建筑物内部建造立体垂直农场(部分城市已试行)和在合适的高楼层区覆盖植物,旨在收获农作物的同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另外,设想在公共建筑、街巷等地喷涂发光尘土,或通过把生物性发光基因嫁接到树干中,以减少城市对街道照明的需求,降低碳排放量,使之成为解决城市环境对持续性、恢复力和可变性需求日益增加的催化剂。英国奥雅纳工程与设计咨询公司、英国萨里郡弗吉尼亚湖的Pro-Teq公司提出并参与了上述设计和规划。  相似文献   

19.
激光对溶剂萃取体系的影响已有所报道.但是在TBP-HNO_3体系中红外激光能否使硝酸铀酰萃取平衡产生移动,至今尚有不同的看法.本文着重研究了TBP萃取氯化铀酰和硝酸铀酰过程中红外激光对萃取动力学的影响. 本实验用CW CO_2激光器,最大功率为25瓦,通过锗片分光可调节激光输出功率,由激光器内的压电陶瓷使其波长稳定在P(20)支线,频率为944厘米~(-1).另外还使用了CW CO激光器,最大功率为10瓦左右,支线频率  相似文献   

20.
谢光中 《科学通报》1986,31(22):1714-1714
一、引言1983年,Matsumoto等人说:他们用火箭作为运载工具进行高空红外探索,在2—5μm波段探测到一个新的红外背景辐射,这个红外背景是温度约为1500K的黑体谱。大家知道,微波背景辐射被认为是大爆炸的残余。那么,这个新发现的红外背景的根源又是什么?Car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