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小儿在年龄、生理、药理、解剖学方面与成人差别大,麻醉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这里对小儿氯胺酮静脉麻醉追加用药作进一步分析。选择1岁─7岁小儿,一小时左右的手术20例,在氛胺酮肌注麻醉下(按5─8mp/kg肌注),用1%氯胺酮1mg/kg静脉注入维持麻醉。改变追加用药方法后,对药量、术中麻醉持续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并发症进行分组对比分析:A组:10例,平均年龄已45岁,平均体重18.25kg。麻醉方法:术前,阿托品0.02─0.03/mg肌注,氯胺酮5.8mg/kg肌注后,按氯胺酮正常静脉麻醉追加,依次递减用药维持麻醉。首量1%氯胺酮1mg…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院应用氯胺酮复合麻醉施行小儿肠套叠手术33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4~6个月15例,7~12个月12例,13~20个月6例。单纯手术复位14例,复位加阑尾切除10例,坏死肠段切除、肠吻合9例。手术时间最短的45min最长的130min。 1.2 麻醉方法术前半小时肌注海俄辛0.01 mg/kg。1岁以下患儿术前10 min肌注冬眠灵、非那更合剂(氮丙嗪、异丙嗪各1 mg/kg)。1岁以上患儿肌注冬眠Ⅰ号(氯丙嗪、异丙嗪各1 mg/kg,杜冷丁1~1.5mg/kg),约10min后患儿入睡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或咪唑安定的麻醉特点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术前静注2mg/kg氯胺酮,术中分别用咪唑安定0.1~0.2mg/kg/h或异丙酚8~12mg/kg/h持续静脉注射维持至手术结束前10~15min,若术中患儿对手术刺激有反应酌情追加氯胺酮1~2mg/kg.结果异丙酚组的氯胺酮用量显著少于咪唑安定组且手术平稳,恢复快捷,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或咪唑安定的麻醉特点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术前静注2mg/kg氯胺酮,术中分别用咪唑安定0.1~0.2mg/kg/h或异丙酚8~12mg/kg/h持续静脉注射维持至手术结束前10~15min,若术中患儿对手术刺激有反应酌情追加氯胺酮1~2mg/kg.结果异丙酚组的氯胺酮用量显著少于咪唑安定组且手术平稳,恢复快捷,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鲁晓军  韩小伟 《甘肃科技》2014,30(20):133-134
比较腹腔镜胆囊手术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费用。本研究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到Ⅱ级,年龄20~60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A组和B组,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mg/kg,在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A组丙泊酚持续静脉75~200ug/kg/min泵注,切皮前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芬太尼3ug/kg/h,根据血压调节丙泊酚泵注速度。B组采用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两组维持新鲜气流量1L/min,均根据需要间断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患者MAP、HR变化,麻醉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切皮时(T3)、手术开始30min(T4)、拔管后(T5)记录术中心动过缓,高血压,体动,呛咳,低血压不良反应的情况。记录麻醉时间(诱导开始至停止给麻醉药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停药到呼唤睁眼的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停药到自主呼吸恢复间)、拔出插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至符合临床拔管指针的时间)。计算麻醉药物的费用。A组麻醉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恢复力时间均短于B组。与B组比较A组的所有麻醉药物费用、异氟醚或丙泊酚费用和每小时所有麻醉费用均降低(P〈0.05).腹腔镜胆囊手术中,丙泊酚一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效果确切,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缩短、费用低廉、安全可靠是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手术较为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严宛鸿  王世太 《甘肃科技》2013,29(8):130-131
探讨了氯胺酮基础麻醉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选择择期行DDH手术患儿(1~7岁)7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A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麻醉组;B组:氯胺酮全麻组。两组患儿均在麻醉复苏室内肌注氯胺酮5mg/kg行基础麻醉,A组患儿加用骶管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观察两组氯胺酮用量、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及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安静程度。A组MAP、HR、RR都较B组平稳(P<0.01),A组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苏醒时间短于B组,A组患儿明显较B组患儿安静。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麻醉效果满意,苏醒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气管导管拔除期应用药物异丙酚和艾司洛尔对心血管反应及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将120例全身麻醉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带气管导管送入麻醉后恢复室。异丙酚(P)组在患者达到拔管条件时,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静脉异丙酚1.5mg/kg;艾司洛尔(A)组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1.0mg/kg。记录全身麻醉诱导前、气管导管拔除即刻以及拔管后1、3、5及1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给药前比较:P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显著性升高(P〈0.05);A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升高不明显(P〉0.05);与A组相比较,P组患者麻醉苏醒期SBP、DBP及HR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留观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抑制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开腹手术拔除气管导管期间不良心血管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在麻醉后恢复室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50例眼科择期手术患儿,年龄6月至10岁。手术时间在30~90min,术前肌注阿托品0.02 mg·kg-1,氯胺酮5~7 mg·kg-1抱入手术室后即吸氧,监测脉搏、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咪唑安定0.1 mg·kg-1,异丙酚1~2 mg·kg-1,芬太尼2μg·kg-1,卡肌宁0.5mg·kg-1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可使用吸入麻醉药。手术开始前给芬太尼2μg·kg-1,术中吸入麻醉药维持,手术结束前5~10 min关闭吸入麻醉药,但不必洗肺,使呼出的部分吸入麻醉药重新吸入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待吞咽、呛咳恢复,脱氧8~10min,脉搏、氧饱和度可维持,即可拔管,刺激患儿有反应或呼之睁眼,即送回病房。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9年1月-1992年12月共施行老年急腹症手术50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现就麻醉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共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在60-70岁老31例,70-80岁14例,80以上者5例。术前合并休克7例,心脏病5例,心电图异常者15例,有高血压病史8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手术历时最短45分钟,最长240分钟,多数为120分钟左右。二手术部位、种类、所采用的穿刺点和阻滞范围见表A麻醉方法(一)术前30分钟肌往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二)入室后,按年龄、体格、全身情况和手术要求配备1-1.33…  相似文献   

10.
上腹部手术在应用硬膜外麻醉时,常存在较明显甚至是严重的内脏牵拉反应,在危及病人安全的同时,常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为此我院从1997年5月——2002年5月选择120例上腹部手术病人,采用氯胺酮、胃复安辅助麻醉以对抗内脏牵拉反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20例病人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16—68岁,平均42±7岁。手术种类包括胃大部分切除21例,胆囊切除67例,脾切除32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心血管疾病和呼吸功能障碍。麻醉前半小时常规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选择T…  相似文献   

11.
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和外科手术种类的扩大,全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全麻后的苏醒延迟也成为一大顾虑。我院自1996年起使用佳苏仑做全麻后催醒,共临床效果显著。资料与方法;病人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18-62岁,手术时间2h10min至5h25min,脑外伤疑有脑挫裂伤者,因其影响药效评估,未列入资料。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一为佳苏仑组,一为对照组。术前30min两组均给阿托品0.5mg,安定10mg肌。麻醉诱导以芬太尼2Mg·kg-1,依托米酯0.3Mg·kg-1,琥珀胆碱1~2Mg·kg-1静注,气管内插管后行机械呼吸。以安氟醚吸入,间隔3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小儿硬膜外麻醉辅用小剂量氯胺酮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70例,ASA为I或Ⅱ级。年龄5~12岁,随机分为2组(n=35):氯胺酮加咪唑安定组(A组);哌替啶加氟哌利多组(B组)。病人入室静卧5min测量血压、心率作为基础值。记录用药后每5rain测BP,HR,SPO2以及内脏牵拉、低血压、体动的比例。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B组低血压内脏牵拉、体动等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氯胺酮对防治内脏牵拉、低血压、体动反应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建德市三院于1996年9月至1998年7月共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30例,全部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CEB)。因LC过程有人工CO2气腹和特殊体位对生理功能的扰乱,故麻醉处理有一定特殊要求。本文报道230例硬膜外麻醉处理体会。1.临床资料23O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或胆囊息肉患者择期行LC男68例,女162例,年龄20-83岁,体重40kg-88kg,术前ECG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者25例,部分导联ST-T改变者12例,糖尿病患者2例,术前ASA评估I-11级。麻醉前用药鲁米那钠100mg阿托品0.sing。HP-78352C监测仪常规监测ECG、NBP、SpQ、R等,选…  相似文献   

14.
翘嘴红鲌肌肉营养组成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测定了翘嘴红鲌肌肉的近似营养组成和7种矿物元素、18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翘嘴红鲌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80.30%、16.70%、2.48%和1.08%;钙、磷、镁、铁、铜、锌、锰的含量分别为346.5~429.1mg/kg、1812~2010mg/kg、16.5~18.5mg/kg、69.2~78.0mg/kg、1.1~1.3mg/kg、45.5~54.1mg/kg、1.8~3.5mg/kg;肌肉干物质中18种氨基酸总量为82,25%,其中鱼类所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总和为39.18%。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4种苯二氮Chuo类药物的分析方法。考察了4种苯二氮Chuo类药物的保留值与流动相组成、流速、pH及柱温等色谱条件的关系,优化了色谱条件.确定了以ODS Hypersil为色谱柱,甲醇-水(5l:49;V/V,用氨水调pH7.8)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45℃,检测波长为220nm的最佳色谱条件,甲苯作为内标物,以内标法峰面积定量,硝西泮,地西泮,三唑仑和艾司唑仑线性范围分别是0.1mg/L~320mg/L,0.2mg/L~320mg/L,0.1mg/L~320mg/L和0.08mg/L~320mg/L.检测限分别为0.1mg/L,0.2mg/L,0.1mg/L和0.08mg/L,该方法用于尿液中的苯二氮革类药物的测定,其回收率为97.0%~108.7%,标准偏差为1.7%~3.0%(n=7),该方法简单、快速、精确、灵敏、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3岁,身高1.55米,体重45kg。椎骨间隙欠佳.因右股骨内侧中1/3处肿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肿物切除。术前精神紧张.BP16/10.5KPa,P90bpm,R16bpm,心肺功能正常。患者取右侧卧位,腰2~3间隙穿刺.约进针4cm接毛细玻璃管,稍进针玻璃管内水柱波动,但无突破感,负压明显,注空气无阻力.反复抽吸无脑脊液。试验剂量5ml(2%利多卡因15ml,0.75%布此卡因5ml,麻黄素10mg配伍)。五分钟忐观察病人脚趾运动情况,发现脚趾不能动,下肢麻木.测麻醉了两T。~1;立即拨出穿刺针,改平卧前倾位,开通静脉.鼻导管吸铁。己二…  相似文献   

17.
氯胺酮联用速眠新Ⅱ对食蟹猴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对食蟹猴的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速眠新Ⅱ(0.1 mL/kg)肌内注射和氯胺酮(0.1 ml/kg)肌内注射联合麻醉方法对154例实施肾脏移植手术的食蟹猴进行麻醉,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 154例肾移植食蟹猴无一只在手术过程中因麻醉意外死亡;首次麻醉维持时间为(50~70)min,追加麻醉维持时间为(30~35)min,术后苏醒时间为(25~35)min.麻醉期间肌肉松弛效果好,动物呼吸和心率平稳,手术过程中呼吸频率(40~55)次/min,心率(60~74)次/min.结论 氯胺酮联用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对食蟹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且动物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KSCN作示踪剂,测定了辽河油田油砂对聚丙烯酰胺(HPAM)在58℃的滞留量.实验表明,HPAM的浓度越大,油砂对它的滞留量越大.当NPAM的浓度为1.0g/L,0.75g/L,0.5g/L时,滞留量分别为33.5mg/kg,26.1mg/kg,12.7mg/kg.  相似文献   

19.
乳化依托咪酯在早孕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玉芳  杨小华  阮玉娴 《甘肃科技》2010,26(14):147-149,124
探讨乳化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仑配伍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选择ASAⅠ级人工流产者320例,年龄20~40岁,体重45~65kg,随机分为四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A组)、乳化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组(B组)、异丙酚-芬太尼-咪达唑仑组(C组)及乳化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仑组(D组),每组80例。采用双盲法给药。A组和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ug/kg,3~5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1~2mg/kg或乳化依托咪酯0.15~0.2mg/kg,C组和D组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mg,随后静脉注射芬太尼1ug/kg,3~5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1~2mg/kg或乳化依托咪酯0.15~0.2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操作,面罩吸氧。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记录乳化依托咪酯用量、异丙酚用量、阿托品和麻黄素的使用情况、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及术后苏醒时间;记录心动过缓、低血压、肌阵挛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A组和C组比较,B组和D组苏醒时间延长,术中低氧血症、低血压及注射痛的发生率降低,术中最低血压升高,麻黄碱使用率降低,术中肌阵挛的发生率及麻醉医师的满意程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术中肌阵挛及术后恶心、呕吐及头晕的发生率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升高(P0.05)。乳化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对无痛人流术患者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抑制程度较轻,术中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剂量的Cd^2+溶液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成体隔日皮下注射染毒,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以每次剂量为0.1mg/kg的Cd^2+溶液注射20次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未发生明显变化;以每次剂量为0.25mg/kgCd^2+溶液注射20次后,以及剂量为0.5mg/kg、1mg/kg和2.5mg/kgCd^2+溶液注射10次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浊肿、水样变性和脂肪样变等现象;在每次剂量为6mg/kgCd^2+溶液注射4~7次、每次剂量为12mg/kg Cd^2+溶液注射2~4次时,近曲小管上皮出现糜烂,远曲小管上皮也有不同程度的变性,肾小球发生变形.说明两栖动物的镉染毒,随着镉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肾组织损伤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