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成果转化是黑龙江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如何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使潜在的生产力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工作的关键性任务,也是建设黑龙江创新型省份的重要工作。为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落到实处,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进行了多方面尝试与努力,积累了独具特色的工作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9):1-1
9月25日,首都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在北京正式启动运营,这是北京市科委面对新形势探索、推动首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交易成本总是难以预计的,从而给科技成果产业化造成阻碍,科学家们往往只关注科技成果本身而忽视产权和市场交易成本带来的问题.本文将从湖南省科学院被广为赞誉的"神品"大红陶瓷--"中国红"的产权问题引发的纠纷和无法预计的交易成本问题,来论证分析交易成本是如何阻碍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率,并得出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工作,不断探索、完善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发布的《高技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要把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完善产业化环境,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群和知名品牌,开拓新兴市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由于投资渠道匮乏,近年来日益壮大的民同资本正逐步成为游资,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资源矿产市场和农产品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存在大量的投资缺口.根据对浙江省部分城市的调研,建立民间资本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之间的对接机制需要建立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中试(小试)环节的投入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落实对民间资本家的科技知识教育,并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为载体,推动民间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化回报不高、技术交易市场上发生的欺诈和产权纠纷不断的问题使科技领域莫终一是.我国科技成果领域陷入了一种政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而科研部门又在无情地浪费资金的怪圈.科技成果转让和产业化失败使许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科技管理部门应该鼓励加快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运用"相机合同"(Contingent contract)的原理,试图为解决我国科技成果转让领域长期存在的若干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为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加大了对科研方面的投入,对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递增;同时,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批准高校设立大学科技园、工程研究中心等,积极推动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等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非常低,大约只有15%左右,大量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部分综合性高校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产业化水平较高,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但绝大部分高校,特别是行业性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水平还很低.  相似文献   

8.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开发条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工程中心建设是在“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引下,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促进科技产业化;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建设一流的工程化实验条件,形成我国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相似文献   

9.
服务"三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直是中国农业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工作重心和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0.
项目通过两年科技成果转化:即对自走式小型水稻收获机首代产品的改进升级、中试、产品定型、推广示范,使其技术先进性、操作性、可靠性、工艺性、产品成本达到产业化要求,提高项目承担单位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售后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木质纤维素资源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复杂,目前还缺少能够破坏纤维素结构稳定性的低成本技术,生物降解转化的效率还不能适应大规模工业化要求。国内这方面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急需针对生物质抗降解屏障与生物转化的难点,围绕其中3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1)植物生物质是如何抗生物降解的——从生物降解转化的角度深入研究这一系列抗性屏障的特性,寻求破解之道,是实现生物质高效转化的基础;(2)微生物是如何攻击植物生物质抗降解屏障的——深入研究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机理、多样性以及酶系合成调控,探寻人工构建低成本且高效的复合酶系的可能途径;(3)破解抗性屏障和提高转化效率的可能途径——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为生物的定向设计与改造提供了可能,通过设计和改造植物、微生物及其降解酶系,选育适于转化纤维素为大宗平台化合物的微生物,研究其代谢调控,构建代谢工程菌,研究定向转化的过程及相关产品,结合物理化学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可望集成和设计出新的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生物转化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综合生物炼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技术、理性与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现代技术既给人类带来进步与繁荣,又带来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现代技术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难题之一.作为现代性运动必然结果,"技术问题"不仅反映了技术与自然之冲突,还透射出肇始启蒙的现代性文化之固有矛盾.理性是现代性运动的核心文化理念之一,从启蒙理性到技术理性之蜕变以及技术理性之过分张扬是技术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量变与质变现象,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累积性过程和非连续发展的革命性过程的统一.随着技术累积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技术累积效应,从而对技术本身以及自然和社会等带来一定的影响,并最终导致在量变的基础上产生质变--技术革命的发生.文章从累积效应入手,分析了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累积效应并由此而带来的技术革命,以期能揭示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质变现象--累积效应与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4.
技术时代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尔库塞技术哲学思索的中心问题。马尔库塞指出,技术时代的美学通过将审美艺术内在化和俗化已全然丧失其批判性和超越性的维度,从而成为压抑人的自由,为不合理社会辩护的工具。他的技术美学所要探讨的不是人们的审美技巧,而是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存方式。他把"审美"作为人的一种本真性的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这旨在强调:人类必须用一种新的审美感知方式取代技术性的感知方式来"认识"和"对待"自然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也就是说,人类要培养一种"新感性",使压抑人的技术艺术化。  相似文献   

15.
论技术与组织的和谐互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组织的重要属性。也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动力。技术与组织之间存在一个由冲突走向和谐的历程。传统社会贯彻的是由技术到组织的单向决定路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组织复杂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单向的决定模式逐渐与实践相背离,技术与组织的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获得了实质性的变迁。现实要求技术与组织之间在动态的互构中创造和谐。技术与组织的互构是技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技术与组织的和谐归根到底是技术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的生锑冶炼技术发展经历了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国际技术转移过程。通过中日生锑冶炼技术的对比可以发现,虽然两者在技术原理和所用制炼设备方面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的设计与布局等方面变异较大。这种变异是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本土技术与外来技术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外来技术决定了技术的发展方向,而本土的传统技术既为技术转移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又对外来技术进行了技术识别和筛选。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呈现出信息社会的雏形,信息成为影响世界建构的一种新型力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立在特定技术基础上的信息,生产出一个自我指涉的意义系统,控制了作为社会交往基础的符号体系和形式结构,形成社会交往障碍,造成了交往中社会意义的缺失。这种借助技术手段的社会交往使得社会沦为词语装配的机器,而人成为世界中被技术和信息操纵的客体与“他者”。  相似文献   

18.
创新的转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企业往往利用内部化方式将创新转移给市场体系内部的其它企业或部门。通过对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进行调查研究,以理论结合实证的方法阐述了影响跨国公司内部创新转移的微观因素,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可以有效改善跨国公司内部创新转移效果的建议,从而促进跨国公司的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19.
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是建立在对技术客观上是一个自组织系统的充分认识的前提下,认为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就是技术系统的他组织,即人们根据自己的共同利益,有计划地引导技术展现其发展的本质,控制其自发过程中的不良后果,使它朝着与自然、人性、社会和谐的方向发展.技术社会控制的他组织形式可以包括指令性的他组织和诱导性的他组织等,遵循技术过程的客观规律,辩证地运用这些形式,才能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社会-技术互动网络"(STIN)模型为分析纯电子期刊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概念工具。根据STIN模型,纯电子期刊的形成就是一个由新技术为一方,与由读者、作者、编者、出版者等构成的另一方之间展开的复杂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构和生成了纯电子期刊这个技术产品。这表明,任何一项新技术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可行性和相对优势,还要受制于技术所嵌入的社会背景(social context)中经济的、社会的、政策的和观念层面的诸要素之间围绕技术而进行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