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蒯因是当代美国以实用主义变革分析哲学的著名哲学家.论述了他的学说的主要三方面:以实用主义整体经验论批判实证经验论传统的两个教条;体现实用主义多元真理观的本体论承诺说;贯穿行为主义的自然主义语言哲学.蒯因开启兼容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的新实用主义,对当代美国哲学的演进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对法律逻辑的学科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形式逻辑分支论、应用逻辑分支论和理论法学分支论3种。在我国,虽然理论法学分支论最近才有个别学者以模糊的语气谈及,并且一经提出便遭到许多学者的质疑,但经过分析,就会发现,理论法学分支应该是法律逻辑的最佳归宿。  相似文献   

3.
法律逻辑作为法律实践中极其重要的法学方法论,我国的理论与实务界对其定位与研究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争论。回顾了西方近现代法哲学界对法律与逻辑关系的探讨,这些探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法哲学界所兴起的法律论证理论,为中国法律逻辑的定位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维度,中国的法律逻辑应定位为法律论证的逻辑;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逻辑学界所兴起的非形式逻辑思想,为中国法律逻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方法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法律逻辑是一门学科,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是一门主要研究法律思维形式及其逻辑方法的科学,法律逻辑可归属于应用逻辑之列。法律逻辑的研究包括两个层次:逻辑在法律中的应用与系统化的法律逻辑。  相似文献   

5.
刘作翔教授所著《法律文化论》一书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方法上稍显片面化、简单化,逻辑论证不够严密,许多观点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法律逻辑的工具性决定了其教学的特殊性。在评价法律逻辑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肯定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并探讨和设计了一套建构主义与法律逻辑教学模式契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法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因缘际会,中国百年来的法治愿景体现为以立法为导向的建构式的法治进路,这种进路在快速形成中国法律体系的同时也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法律体系的建成并不意味着法治的实现,这种立法导向的建构式法治进路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家悖论"的出现,只有引入社会之维,使法律成为中国人的生存智慧,才能真正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8.
社会法学是一种以社会学为视角研究法学的方法。其法律观有助于建构以"活的法"为重点的法治体系,有益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建设,也有利于重构以法律实用主义为视角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9.
虽然在近百年的西方法学中,逻辑的功能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判,但必须看到,法律与逻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看,逻辑规则在解释法律、论证法律的时候有固定法律意义的功能。所以,法律学人必须认真地对待逻辑尤其是形式逻辑。这对法律思维方式的形成、法制建设、法学教育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律推理常处于一个由外部推理和内部推理织就的复杂网络中。法律推理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必须以法律事实为逻辑起点、以法律规范为准则、以法律价值为衡平,要求具备客观性、可预见性和一致性。法律事实认定、法律规范识别、法律价值论证是一个系统化的进程,价值原则始终作为主线贯串其中,不仅制约着推理体系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联,而且事关法律方法的活力与法治技术的发展。法律推理体系重心应定位于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对法律规范的选择以及在合法性与合理性张力下对法律价值的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