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丽贤 《科技咨询导报》2011,(12):224-224,226
城市规划,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需求,它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文脉,同时也反映了城市自身独具地域特色.同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加强设计规划中的人文关怀,提高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风貌,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并同时具有生态和谐城市规划.文章通过介绍城市规划的生态化设计,并加强城市历史文化的保留、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但城乡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风貌却逐渐丧失,建筑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如何结合国情弘扬地域文化,走绿色建筑创作道路,是当今建筑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教授所带领的团队通过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的融合,从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三个层面,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优秀的近代历史建筑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载体,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建筑文明是城市发展的外在轨迹,只有保留有价值的老建筑,保留体现历史发展的老街区,城市才会有个性,城市才会有魅力。在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管理实践中,会遇到一些较难操作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林枝  李唐 《世界博览》2023,(3):34-39
<正>生活就在声音的出现和消失中,循环往复,一天天过下去,继续翻开新的篇章。声音,生活的忠实记录者。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历经千变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绝不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服饰、家居、建筑和风景,还有我们息息相关的各种声音。这些声音分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的延续上千年之久,饱含人们的聪明智慧,也承载了无数人的回忆,很值得今人去探寻和回味。视觉中国供图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随着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人在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确实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全世界从大建设中,得到了好处和受益的同时,带来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地域文化的消失而担心忡忡。因此21世纪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向及意义,值得大家去探讨了。  相似文献   

6.
从徽州古民居保护看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徽州民居建筑的古风貌特色研究为例,分析了人居环境地域性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关系,并将传统地域建筑的特征融入到现代居住建筑中来.提出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张延东 《工程与建设》2023,(5):1442-1444+1453
建筑地域性的形成和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逐渐形成的,建筑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人文环境、地理风貌和民族风情等,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是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在建筑设计中也产生了很多新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建筑地域性对当代建筑设计的价值出发探讨当代中国建筑界对于“地域性”在建筑设计中如何体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下,地域建筑文化、建筑元素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风格在我国很多城市园林中渐渐消失。建筑创作要基于自然环境、地域民族文化进行创新,寻找和描绘出某一场所的形式特征,从而达到既具有地域风格特点又能体现与时代环境协调统一。因此,把地域性建筑通过创新组合与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相融合创新,达到景观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黄姚是广西一个保留了古老建筑风貌、历史传统、社会习俗特征的村镇。最早的居民是壮族和瑶族。宋代以后,大量汉民南迁,黄姚的汉族大姓则主要是清代以来从广东辗转而来。古镇建筑呈现出东南汉族风格,尤为讲究“风水”。古镇地处偏僻,但居民多以经商为生,在保障生活较邻区富裕的同时,在外界文化不断的冲击中,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风习。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比以往社会任何时期都迅速,文化、艺术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空间速度加快,在丰富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滋生不和谐的文化因素,值得我们去深度思考。诚然,任何一种文化出现、发展、消失在你没有细心去研究它之前,作者又不敢轻易妄下结论:先进或落后。下面是已存在的文化现象,以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国的建筑应提倡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三者并重的建筑创作思想,三者不可偏废.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味,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就能够创作出具有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地域文化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地域文化包含了特定区域鲜明的文化特征并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建筑环境设计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同时也是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创作源泉之一。本文以博物馆建筑为例,从建筑环境设计与当地环境、当地材料的融合以及建筑环境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几方面,初步探讨了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途径,以期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环境设计的融合共生,体现建筑环境设计的个性化、民族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刘芳  薛勇 《科技咨询导报》2008,(12):138-138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载体,一直被人们关注着。太行地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民居建筑作为当地民俗生活的物质载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必然也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建筑文化特色。而太行地域周边环境的研究必然为我们揭示地方建筑特色产生的渊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反映,石雕装饰图案是万事万物与人、精神情感与物象的完美结合。古厝石雕装饰图案实现建筑地域风格在技术、艺术、人文等和谐统一。应用雕刻技艺七法在图案不受自然物象结构、透视、比例、虚实等束缚下,将不同时代的思想、习俗、审美趣味延续在石构件上。闽古厝石雕装饰图案受宗教和民间信仰文化影响,蕴藏着丰富的寓意,赋予古厝生命和灵魂。雕刻在石构件上的文化思想在闽民间推崇至今。关注闽地域建筑历史与文化特色,既要注重保持多样性的人文环境特征,也要重视传承地域建筑文化精髓,只有将优秀的装饰图案文化发展并延续下去,才能使传统装饰图案文化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程佳佳 《科技信息》2008,(20):152-152
英汉这两种各具特色、大相径庭的语言,其表达方式与文化习惯存在一定差异,是由于汉民族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存在着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道德信仰、文学艺术、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等差异,这就要求译者从文化的角度准确再现原语所要表达的意义、方式和风格,渗透到对方的语言文化中去,语言表达才能表达准确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16.
城市街区建筑规划建设,应完善城市风貌的特征建设,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特性:1研究把握街区建筑的建筑风格及文化特征,有利于创造具有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的城市风貌街区建筑风格及组合形态具有传统的文化特性。城市的建筑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史书,尊重历史文化,就必需保护城市的文脉。不同时期的建筑因使用材料和建造技术及文化生活、行为方式的不同,表现山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组合形态。因此街区建筑具有建造时期历史文化的印记。妥善地保护具有代表意义的街区建筑,就是对城市风貌历史文脉的保护。城市街区建筑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通过比较完善的整体风貌和传统格局保护措施,以及得当的旅游开发,传承了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保留了古城内居民的古朴生活方式,使得这种古城在繁华的当代社会,依然保持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古朴的民风,古城真正做到了以古养今,滋养生灵。  相似文献   

18.
浅析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风貌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磊  黄聪 《科技资讯》2009,(24):240-240
城市的历史风貌在慢慢地消失,经历了大拆大建的懊悔和反思,对城市的历史传承,以及历史遗留的痕迹如历史建筑,风貌街区等的态度,就成为评判城市文明程度及城市素质的象征,然而“新”和“旧”总是对立的矛盾,快速建设的“动”和历史悠悠的“静”又是难以调和。本文分析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风貌规划的意义,介绍了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希望能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连续分心实验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字为材料,在即时回忆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 在30s延迟实验中, 表现出明显的首因效应,但近因效应消失;在连续分心实验范式中证明长时记忆中存在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说明现有理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联想记忆和绝对记忆的概念,成功地解释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性质之差异。  相似文献   

20.
胡建南 《海峡科学》2004,(5):12-12,15
在城市建筑全球化过程中,文化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人与传统的地域空间分离,地域文化和特色逐渐衰微、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业化,如何保持中国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保护民族传统,按照人文的、历史的、自然的、特色的使传统与现代融合得更好,这是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