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介绍了以提高运输效率为中心,加强运输组织,确保2004年大秦线1.5亿t运量任务顺利完成的计划部署,并从货运计划、编制日班计划、行车组织及施工组织等方面,时运输组织工作做了合理安排,并对实现更高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计算机铺画大秦线最大货物列车运行图,研究了适用于大秦线设备条件的“综合V型天窗”的设计、比选与优化问题,并根据大秦线近期、中期与远期运量的需要,分别提出了各个时期的维修天窗方案及相应的有关设备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几年大秦线接触网设备维修情况的研究,分析了维修体制的变化,探讨了在3.5亿t运量下的维修体制和维修重点。  相似文献   

4.
大秦线开行20 kt级重载组合列车系统集成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秦线是我国第一条双线重载电气化运煤专线,西起北同蒲线,东至秦皇岛,全长653 km,设计运量为1×108 t/a,于1992年12月通车。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须尽快大幅度提高大秦线的运输能力。铁道部依靠自主创新,首次实现了GSM-R技术与Locotrol技术的结合,800 MHz数据电台与Locotrol技术的结合,单套Locotrol系统与SS4机车的结合,以及2台和谐型大功率机车加可控列尾的创新方式,开发了重载配套装备,通过集成创新,使大秦线开行20 kt级重载组合列车获得成功,年运量由2002年的1×108 t提高到2007年的3×108 t,是原设计能力的3倍。  相似文献   

5.
大秦线是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也是第一条现代化铁路,但由于设计能力偏低,只有1亿吨,被认为不能满足远期需要,因而准备于“八五”期间修建需要投资100多亿元的特大工程——神木煤田外运新通路第二大秦线与新港口。这将导致分散运量,限制科技扩能,不能实现大运量、高效益,而将使大秦线变成高投入,低产出。大秦线设计远期能力能否突破,是否理论上可以突破而不切合实际?大秦线能力超过1亿吨时,点线协调、能力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秦皇岛东站为确保实现大秦线年运量1.5亿t的目标,在思想、管理和运输组织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丁五一 《山西科技》2013,28(4):62-65
大秦线作为我国最具特色的重载运输线路,其发展对我国重载运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为确保大秦线运量逐年增长,大轴重货车的研发及使用成为大秦线重载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对30 t轴重的4种货车车型方案进行了比选,对其投入使用带来的运输能力的提高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计算选择出一种适用重载运输的货车。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大秦线基本概况以及大秦线列车编组结构和编组方式,分析了大秦线重载运输方式的可能性,探讨了大秦线重载运输组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根据西安至平凉铁路地形条件和运量特点,考虑与相邻线路的协调,研究了新建西平铁路牵引质量、机车类型、限制坡度的组合与匹配,结合工程经济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本着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原则,最终建议设计采用6‰(双机13‰)限坡方案。通过列车采用SS7加补SS4牵引4000t,煤运列车采用双SS4牵引5000t。  相似文献   

10.
在大秦线两万t列车侧向通过道岔过程中,道岔磨损严重,增设道岔轨距拉杆是加固道岔的主要措施.对两种加固方式及无加固共3种工作状态进行了动态监测试验,测试在两万t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轨道应力、轨距杆应力、轨道横向位移以及轨道力.通过对道岔各部件强度、刚度以及横向力的评价,提出合理的轨距杆加固方案,以优化道岔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大秦铁路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大秦铁路开行2万t重载列车的措施,提出了大新站开行2万t列车的构思。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大秦线扩能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适应大秦线的修制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侯马铁路北站担负着南同蒲、侯月、侯西线到发货物列车的改编和中转作业,随着南同蒲、侯月、侯西线不断增量,侯北站堵塞情况时有发生。强化调度指挥,优化运输组织,提高无调中转比重,对侯北枢纽畅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运量和轴重的不断增加,钢轨伤损情况明显加重。钢轨打磨可以有效解决钢轨的疲劳伤损。为此针对大秦铁路钢轨滚动接触疲劳伤损进行了钢轨打磨方面的研究,简述了大秦铁路钢轨打磨现状,提出了钢轨打磨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UML的城轨列车运行控制仿真系统建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UML对北京地铁一号线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和建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城轨列车运行控制仿真系统的分层模型,并在实验室对北京地铁一号线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仿真系统模型符合实际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原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大秦铁路扩能工程,由于股道增加,个别桥涵运营荷载超出其原设计荷载,需对其进行加固。本文通过分析盖板涵工点的两个加固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受力分析,最终给出了合理加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俊刚 《山西科技》2014,(3):134-136
从施工组织、技术标准、作业程序、施工质量等方面,论述了大型养路机械在大秦铁路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大秦铁路隧道运用的几种接触网悬挂装置结构进行了介绍和对比,重点介绍了隧道内接触网悬挂装置改进方案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