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立了某款电动汽车车身骨架的几何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Hypermesh在已建立的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网格化,根据实际情况定义边界条件与施加载荷,完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分析计算在相应载荷与边界条件下车身骨架的静态刚度、强度,并进行模态分析;最后提出优化的研究方案和具体实现方法,为车身骨架的改进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某传统"五大片"式客车车身上部结构为基础,设计一种新型整体式"U"型梁客车车身上部结构.根据ECE R66法规要求,建立了2种车身上部结构方案的整车侧翻有限元模型.对客车车身局部骨架刚度试验进行模拟分析,检验了模拟计算的可靠性.采用显式非线性有限元求解器LS_DYNA对客车侧翻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利用ADAMS软件计算出客车侧翻撞击地面时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作为侧翻模拟分析的初始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车身上部结构方案的客车都能满足ECE R66法规关于乘员生存空间的要求;与传统"五大片"式客车相比,整体式"U"型梁客车车身上部结构将更多的碰撞能量传递给顶盖骨架和非碰撞侧侧围骨架,使得碰撞侧侧围骨架吸能减少,侧窗立柱的变形量减小,提高了客车的侧翻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遗传算法的客车车身骨架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桁架式客车车身骨架的优化设计方法.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优化后车身总质量减轻719 kg,减重比例接近25%.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明显优于常规的数学规划方法,实现了某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的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摘要]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客车车身结构进行静力分析,根据计算的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对客车车身结构的布置、构件截面形状进行改进,在满足全承载式车身刚度和局部变形分布合理的基础上,同时达到降低车身质量的目的.静态载荷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客车车身骨架方案能满足车身骨架刚强度要求,车身骨架轻量化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客车车身骨架的设计直接影响客车安全性、寿命等性能.为了更真实的模拟车架强度和刚度,文章建立了某客车车身骨架的纯梁、梁体和梁板3种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各种工况下不同模型的静态特性,找出应力应变分布的特点;结合该款客车电测试验结果,得到了此款客车最佳的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自由变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变量B样条空间的局部变形方法和对变形晶格顶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几何特征-变形晶格顶点-有限元网格节点的3层控制架构,克服了现有自由变形技术不能维持2次几何特征的缺点,实现了有限元网格模型中几何特征的参数化和有限元网格的重用;当几何模型的设计变量变化时,能够直接修改初始网格模型,节省了重复划分网格的工作量;同时,以复杂零件斜齿轮轴为例进行有限元网格模型几何特征参数的构建,更改部分关键尺寸,并校验了所生成的网格模型.结果表明,由所建模型变形后所得网格质量符合要求,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有限元网格重用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ANSYS的客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某城市公交车车身骨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几种不同典型载荷下车身结构的强度、刚度校核及分析,提出了对该客车车身骨架进行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立客车车身骨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结构强度分析与优化.模型中保留了主要承载件,对悬架、预埋件、变截面梁与蒙皮进行了简化.在整车结构强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尺寸优化设计方法对整车骨架进行轻量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强度明显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轻量化的目的,为客车整体骨架的优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轿车白车身静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相关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国产轿车自车身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理论分析了车身静刚度,提出了通过对骨架结构进行局部改进来提高白车身刚度的方法,提出了对原结构进行改进设计的方案,并对改进后的车身进行了强度试验,通过相关实验进行验证,验证了改进后结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陈元华 《科技信息》2011,(34):63-64
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有效的客车车身有限元建模方法。首先,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I-DEAS,通过合理的简化和网格划分,建立了某半承载式客车车身骨架及顶盖和左右蒙皮的有限元模型,然后进行了载荷施加和边界处理,为后续的强度分析和轻量化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SCFST柱框架-支撑结构进行拟静力性能研究发现,支撑、梁、柱依次发生破坏,结构破坏机制合理,滞回曲线呈梭形,无捏拢现象,耗能能力良好,骨架曲线的下降过程较为平缓,延性较好,结构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能,有限元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符合程度较高,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主要研究支撑两边柱的轴压比、单肢柱不同组合截面形式和框架-支撑结构中支撑钢管的刚度等因素,基于大量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得到了SCFST柱框架-支撑抗侧力结构的恢复力模型。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结构的三折线骨架模型,明确了SCFST柱框架-支撑结构的滞回和退化规律,建立了此体系框架-支撑结构简化的滞回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二者骨架曲线基本一致,滞回环形状均呈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Mean Shift的方法来追踪并重构运动人体的骨架结构。首先,手动的将运动目标的部分肢体标识出来,为每一部分都设定Mean Shift跟踪模板,由于单纯的应用原始Mean Shift没有利用人体信息,本文提出一种结合肤色模型和边缘信息的Mean Shift算法将运动人体的骨架运动准确的跟踪,最后利用上面跟踪的结合各运动区域的运动信息,将人体骨架完整的重构出来。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实时的有效的对运动人体的骨架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3.
苏里格气田地质随机建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苏里格气田有效开发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准确预测有效储层的分布规律 .为了克服开发评价早期井距大、井网稀的困难 ,采取了地震资料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来建立储层地质模型 .在进行了大量地质统计的基础上 ,首先建立了二维剖面模型 ,研究砂体的侧向连续性特征 ,然后使用三步建模方法 ,分别建立了储层骨架模型、沉积相模型和三维属性体模型 .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 ,可以确定有效储层的分布规律 ,从而为开发方案的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一种基于计算机断层成像(CT)数据的股骨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用于生物力学研究。可视人计划(VHP)男性标本的冷冻CT序列图像分割后,用移动立方体算法三维重建股骨几何模型并转换为有限元网格,有限元网格设置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特性建立两个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施加双腿站立情况的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股骨有限元模型能很好地和股骨解剖结构相符合。基于CT数据的建模方法可以快速并精确地建立各种骨骼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速铁路路基粗粒土填料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使用大型动三轴实验仪对粗粒土填料开展了动力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以Hardin-Drnevich骨架曲线为基础,采用Masing准则构造了粗粒土加载、卸载的动应力动应变关系滞回曲线;推导了粗粒土的Hardin-Drnevich骨架曲线和加载、卸载滞回曲线上增量剪切模量表达式。利用ABAQUS软件的UMAT子程序编制了基于Hardin-Drnevich骨架曲线和广义Masing准则的粗粒土非线性动本构模型子程序。通过与三轴试验结果比较,验证所建立粗粒土非线性动本构模型的正确性。将该本构模型应用到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分析中,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数据吻合较好。相对于摩尔库伦本构模型,该本构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一种基于计算机断层成像(CT)数据的股骨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用于生物力学研究。可视人计划(VHP)男性标本的冷冻CT序列图像分割后,用移动立方体算法三维重建股骨几何模型并转换为有限元网格,有限元网格设置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特性建立两个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施加双腿站立情况的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股骨有限元模型能很好地和股骨解剖结构相符合。基于CT数据的建模方法可以快速并精确地建立各种骨骼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利用美国GCTS公司生产的吸力可控USTX-2000全自动非饱和土/饱和土动三轴仪, 在控制吸力条件下对非饱和粉土的动力变形特性进行试验研究. 开展循环荷载下的动力变形试验, 得到了非饱和粉土试样的动应力应变骨架曲线、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 试验结果表明: 在动荷载作用下, 吸力控制下的非饱和粉土动应力应变关系骨架曲线呈双曲线形, 且吸力越大, 骨架曲线越高; 非饱和粉土的动弹性模量随吸力的增大而增大, 但没有净围压增大效果显著; 非饱和粉土的阻尼比随吸力的增大而减小, 但减小幅度没有净围压增大那样显著; 非饱和粉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骨架曲线、动弹性模量以及阻尼比随吸力的变化规律可用非饱和土的平均骨架应力值的变化解释.  相似文献   

18.
Neither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nor the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method can solve problems very well in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due to their extreme complexities. A coupling method combining both of them should have wider applicability. Such a model coupling the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 the model, so-called line blocks are introduced to deal with the interaction via the common interfacial boundary of the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domain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domain. The interfacial conditions during the incremental iteration process are satisfied by means of the line blocks. The requirement of gradual small displacements in each incremental step of this coupling method is met through a displacement control procedure. The model is simple in concept and is easy in numerical implementation. A numerical example is given. The displacement obtained by the coupling method agrees well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hich shows the rationality of this model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相似文献   

19.
变形双重介质分形油藏渗流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变形双重介质分形油藏渗流问题的压力不稳定响应 ,考虑了储层的双重介质特征和分形特征以及应力敏感地层中介质的变形问题 ,建立了新的应力敏感地层双重分形介质数学模型 ,包括只有裂缝发生形变和裂缝与岩石同时发生形变时定产量生产的两类数学模型。渗透率依赖于孔隙压力变化的流动方程是强非线性的 ,故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了这些数学模型。探讨了分形参数、变形参数和双重介质参数变化时压力的变化规律 ,给出了典型的压力曲线图板。这些结果可用于试井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多参数位移反分析优化设计与约束反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岩土工程位移反分析,提出一般地应力场优化设计的数学形式,构造了岩层变形破坏的结构性计算模型。应用以有限元和约束优化为基础的正定式化方法进行了多参数约束反演,并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地应力参数和岩层结构模量的数值反演算例,说明优化设计和约束反演能同时有效地识别多个参数,可提高反演可靠性和准确度,且能保障计算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