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旺锋  田书明 《科技信息》2008,(36):253-253
战争动员是打赢战争的重要基础,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动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完善战争动员的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的这些特点和要求。并对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完善战争动员的体制以适应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动筋骨、伤国体”的战争。那么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从中英双方当时状况的比较中,得出最根本的原因是领导这场战争的清政府是一个腐败无能、昏聩软弱的反动政府。在战争中它推行了一条“对内害怕人民,对外畏敌如虎,投降妥协”的路线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李良 《当代地方科技》2010,(12):172-172
晚清时期是国内外矛盾错综复杂的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是中西文化互相碰撞时期。在内外交困列强环伺的威胁下,清政府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朝贡"外交体制,把外交专门化提上议事日程。借鉴西方的外交理念,促进近代外交转型。这是清政府主动学习西方,重新审视确定对外关系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张作刚  王绪刚  周伟 《科技信息》2007,(18):137-137
0.引言后勤保障是战争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这是战争的一条基本规律。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军队的装备发生了巨大变革。军队愈是现代化,对物资保障的依赖程度就愈强,没有卓有成效的物资保障就不可能在21世纪的空战  相似文献   

5.
晚清政府关于外国人内地游历政策的特点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列强的武力威胁下,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允许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游历。为加强对内地游历外国人管理,清政府相应制定了管理外国人的内地游历政策。从政策本身来看,内地游历政策是比较严密的;但就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完善措施来说,内地游历政策又具有相当大的被动性与滞后性。晚清政府关于来华外国人的内地游历政策,是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晚清时期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6.
赵佳楹 《世界知识》2013,(16):62-64
日本于l894年发动第一次侵华战争(中日甲午战争);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第二次侵华战争,并在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转变为全面侵华战争。两次侵华战争都存在战后赔偿问题。第一次侵华战争日本获胜,它向清政府勒索了巨额赔款和侵略特权并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澎湖达50年之久;第二次侵华战争日本战败,理应对中国人民的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予以赔偿,  相似文献   

7.
师范教育体制是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其变革历程,对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回惊天下》作为首部描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回民起义的文学作品,真实再现了清初顺治年间发生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米喇印、丁国栋起义的悲壮史实,描写了一个被清政府残酷镇压、迫害、屠杀的庞大的回回民族,集中呈现了回族为尊严、信仰和生存而顽强反抗、英勇战斗,以及追求自强不息、仁爱和平、爱国主义的精神。该作品语言简洁凝练,叙事宏大磅礴,战争残酷激烈,人物栩栩如生,感情真挚充沛,是一部具有着强烈的古典主义悲剧色彩和传奇色彩的史诗性历史小说和战争小说,在增进民族感情、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静 《科技信息》2011,(36):I0083-I0083
1894年的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每当讲述这段历史时,我们都会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李鸿章的卖国行径感到无比愤慨。但这场战争也涌现了两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那就是海战中的邓世昌和陆战中的左宝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是迄今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一场军事革命。信息化是这场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从此人类社会的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转为信息化战争。信息技术也使心理战的战争样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困窘局面不得不对监狱管理制度进行改良.尽管带有比较明显的抄袭痕迹及功利性,但清末监狱管理制度改良仍不失为监狱近代化的一次有益尝试,其成果并不因清王室的覆灭而化为乌有,相反却影响深远,为其后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监狱管理体制的产生提供了蓝本.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要以人为本。理性立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制度起点,是人权保障的制度基础;政治法治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执政党基本的执政方式,也是人权保障的基本价值理念;宪政既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又是发展人权的必然手段,更是以保障人权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涵决定了其自身建设离不开公民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增强了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它是服务型政府发展民主的核心内容,与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模式相契合。针对实践中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树立民本执政理念,塑造理性的政治参与公民,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制度,支持引导公民社会良性发展,是今后服务型政府加快自身建设、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反侵略战争,它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重新开启了中国认识世界的大门,打破了中国"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带来了重新认识世界的机会,所以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鸦片战争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当时清王朝腐败的政治状况具有很大的联系,当时的政治状况给抵抗外来侵略增加了许多的阻碍,使屈辱失败的结局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历史上。可从清王朝的皇权专制制度、"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官吏腐败的管理制度、民族歧视的政策等方面,对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政治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在宪政方面实行了一些改革。尽管这些改革最后失败了,但它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传统人治权威的弱化和近代法治权威的加强,促进了当时正在兴起的地方自治运动的发展,打破了“庶人不议”的政治参与格局,事实上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行政法规及其特点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琦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1):16-22
中国近代具有现代意义的行政立法始于清末法制改革,在其后的40余年间,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了数以百计的行政法律法规.这些行政法规是中国近代整个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行政法律迈向现代行政法律的开端.中西法律文化冲突的时代色彩,现代法律形式和法律实质的对立和悖离,以及突出的阶级性和多变性,对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的高技术战争呈现作战进程快、时间短、强度高等特点。怎样做到快速动员、提高国防动员效率和效果,是每个国家必须面对的课题。从美军在两伊战争前后的动员部署发现,美国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灵活动员机制为前提,系统化国防合同为保障,充分利用承包商“平民化”身份,发挥其分布广的特征,实现国家国防动员能力前置,有效履行其“以海制陆”的战略构想。由此,加强我国军民融合建设,构建动员人才体系,实现信息化动员,才是应对当今复杂战略环境、提高国家动员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利益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政会作为党与政府的纽带机关,是国民党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政效率如何,直接影响着国民党及整个政治体制。从中政会委员人数、委员兼职及会议体制三方面,可以对制约中政会行政效率的要素展开宏观与微观分析,揭示中政会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成因及其与国民党政治体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朝传统的宗藩关系随着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尽管朝鲜的独立自主是短暂的,但中韩关系还是开始了向近代外交的迈进。这一变化,从清政府驻韩使节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在商业贸易危机的冲击下,催生了以“商战”思潮为核心的重商主义的复兴。影响所及,引发了近代中国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变迁,诸如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晚清政府的所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以及制度重构等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