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小麦低蛋白变异株系幼苗生长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后,获得了稳定遗传的第6代转基因小麦3个低蛋白变异株系,对3个低蛋白变异株系进行培养,分别在24 h,48 h,72 h和96 h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情况,以未经离子束处理的相同小麦种子作为对照,研究发现:经离子束处理获得的3个低蛋白株系的种子萌发率与幼苗生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变异株系幼苗芽长、根长及侧根长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t检验结果显示变异株系和对照相比芽长和跟长的差异程度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经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后,获得了稳定遗传的第6代转基因小麦3个低蛋白变异株系,对3个低蛋白变异株系进行培养,分别在24 h,48 h,72 h和96 h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情况,以未经离子束处理的相同小麦种子作为对照 ,研究发现:经离子束处理获得的3个低蛋白株系的种子萌发率与幼苗生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变异株系幼苗芽长、根长及侧根长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t检验结果显示变异株系和对照相比芽长和跟长的差异程度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离子束介导的小麦变异株系染色体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低能离子束将大豆DNA导入新麦九号后获得了4个性状和蛋白质含量基本稳定遗传的第六代变异株系05-5-1,05-49-1,05-61,05-8-1,对其染色体畸变及有丝分裂指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低能离子束介导的4个变异株系小麦的有丝分裂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离子束介导的变异株系小麦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小麦变异株系在3叶期的蛋白水解酶的变化,采用复性电泳对筛选出的低蛋白变异株系05-3-1和05-15-1,作不同pH条件下的蛋白水解酶酶谱分析,结果显示: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变异株系的2102、24 kD两条酶带活性较强,均多检测到183 kD一条新酶带;在碱性条件下,变异株系05-15-1少检测到160 kD的酶带.  相似文献   

5.
以离子束介导转化选育到的一批有价值小麦变异系为材料,对旗叶和倒二叶的变异特点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灌水还是雨养情况下,变异材料的旗叶长、旗叶宽、倒二叶长、倒二叶宽与受体材料相比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并达显著水平;多个变异材料叶片性状的旱/水比值高于参照值,说明其叶片性状在旱、水2种情况下的表现相当,稳定性好。其中以编号4342变异系表现最为突出,叶片性状的4个指标的旱/水比值均好于参照,说明其稳定性在所有变异材料中最好。  相似文献   

6.
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群转移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能量为30KV,剂量2×1017N+/cm2的离子注入,将大豆全NDA导入新麦9号籽粒种胚,结果表明,处理后当代后熟植株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变化,得到了一批高蛋白的极端变异材料,收获的植株中蛋白含量高于对照20%的植株占6.1%.说明通过离子束介导外源DNA转化技术可对种子直接转化,并获得高蛋白材料,它有可能成为一种无性的边缘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生长过程中库源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大穗型小麦旗叶库源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增长幅度大于中穗型及多穗型,进一步表明大穗型品种叶间补偿能力强于中穗型及多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Pb和Cr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一污染物条件下,随着污染浓度的递增,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大体一致,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复合污染的叶绿素含量与浓度呈负相关;叶绿素a/b的变化与叶绿素总含量的减少并不完全同步;Pb和Cr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  相似文献   

9.
选用4个蛋白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于全生育期测定叶片NRA和植株中蛋白N含量,通过分析NRA动态变化及其与植株蛋白N关系,结果表明:4品种叶片NRA在全生育期表现为单峰曲线,峰值基本在扬花期,高蛋白品种能维持较长时期的较高NRA;小麦植株体内蛋白N含量在抽穗前与NRA上升不同步,在抽穗后则与NRA同步变化。因此,可通过测定扬花期或其后各期叶片内NRA值来推测值株体内蛋白质含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0.
Cd,Zn复合污染对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了重金属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叶绿素随处理浓度的上升而呈递减趋势。在各Cd处理梯度中加入Zn后,随Zn浓度的增大,上述各指标与单一Cd处理差异显性增强,表明Zn增强了Cd的毒害作用,显示出协同趋势。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系)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光合叶面积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3种类型11个小麦品种(系)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光合叶面积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粒型品种(系)的叶绿素(a b)高峰出现早,且生育后期下降快;小粒型和大粒型品种(系)叶绿素(a b)高峰出现较迟。为同类型品种(系)叶绿素(a/b)值在整修生育期呈下降趋势,中粒型品种(系)的chl(a/b)均低于另外两种类型品种(系)。高产品种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高值期持续时间长,叶绿素(a/b0低。多元相关分析表明,在籽粒灌浆期,叶绿素(a b)值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 b)值与旗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小麦育种上应选择生育后期叶绿素(a b)较高,叶绿素(a/b)值低,且旗叶面积相对较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铅铬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对小麦叶绿素的影响,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铅铬溶液处理小麦苗,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铅铬处理后1、3、5、7 d小麦苗叶绿素含量在小麦苗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铅铬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均能降低小麦苗叶绿素在小麦苗中的含量.处理后1 d,除200 mg/L Pb+100 mg/L Cr处理组外,其余各处理组小麦苗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处理后3 d,除100 mg/L Pb+50 mg/L Cr处理组小麦苗叶绿素含量较对照降低53.1%外,其余各处理组小麦苗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随着处理后时间的继续延长,小麦苗叶绿素含量又恢复至不受影响的正常状态.本研究为铅铬污染胁迫的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Ever since the low energy N^ ion beam has been accepted, the mutations of ionizing radia-tion are attributable mainly to avoidance of DNA damages repair. Evidences based on in vivo proof results are limited. Using the E. coli wild type and mutator strains, the mutant frequencies suggest that base substitutions in rpoB gene are induced by the N^ implantation. A highly con-served region is selected to get the direct evidence for base substitutions by sequence of the high fi-delity PCR amplification products in mutants. Most of the mutants (90.9%, 40/44) have at least one base substitution in the amplification region. The evidences for CG to TA (55 %, 22/40), AT to GC (20%, 8/40) and TA to CG (5%, 2/40) transitions are identified. The transversions are AT to TA ( 15 %, 6/40) and GC to CG (5 %, 2/40). It is suggested that DNA cytosine methylase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ismatch repair of DNA damage induced by N^ implantation by analysis of the mutant frequencies of mutator strains.  相似文献   

14.
土壤溶液常规分析中离子含量和电导率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土壤溶液常规分析中离子含量的测定结果出发,根据各离子含量和溶液电导率之间的数值关系,得到两者之间的相关模型,以此为根据,说明可以由溶液电导率快速推测出溶液中的各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离子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分析方法。样品经超声提取后,以3.6 mmol/L Na_2CO_3溶液为流动相,经Metrosep A supp7-250阴离子交换分析柱,于210 nm处进行紫外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25~0.20 mg/L(亚硝酸盐)、0.10~2.0 mg/L(硝酸盐)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在0.999以上。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检出限分别为0.004 5 mg/L和0.017 2 mg/L,检测下限分别为0.018 mg/L和0.068 mg/L,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1.3%~87.3%和98.3%~103.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实验表明,该方法简便、灵敏,可用于测定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