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有效提高末水坛紫菜资源的利用率,以末水坛紫菜为原料,考察热水法和微波法提取坛紫菜多糖的多种影响因素.利用苯酚-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测定多糖含量,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的最适水平,L9(34)正交试验确定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热水法制备紫菜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为浸提温度,其次为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热水法制备末水紫菜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浸提温度55℃、料液比1∶32(g∶m L)、浸提时间90 min;影响微波法制备紫菜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为:微波功率、料液比和微波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50 W、料液比为1∶43(g∶m L)、微波时间60 s.说明,热水法和微波法均可用于末水坛紫菜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从食用紫菜中用0.1mol/L氢氧化钠提取纯化出一种(1→4)甘露聚糖,该甘露聚糖的纯度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超离心分析进行鉴定;其结构分别用碳-13核磁共振谱图分析、甲基化分析、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实验等,确定其主链为(1→4)甘露聚糖,侧链为O-6位上连有甘露糖残基. 相似文献
3.
坛紫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产坛紫菜沸水提取多糖采用Sevag法脱蛋白 ,冻干后得粗多糖 ,得率为 8%.在粗多糖溶液中加入CTAB以沉淀除去酸性多糖PP1,超滤以纯化中性多糖PP2 ,PP2经DEAE 纤维素、葡聚糖凝胶G2 0 0进一步纯化 .经纸层析、凝胶过滤及紫外光谱分析鉴定为纯品 .通过红外光谱、气相色谱对PP2进行组成分析 ,再用化学方法测定其总糖 ,3,6 内醚 L 半乳糖及硫酸基的含量 ,分别为 86 .33%、5.4 2 5%和 12 .2 %.最后通过高碘酸氧化 ,Smith降解等方法测定PP2的化学结构 ,结果表明 ,PP2由半乳糖、3,6 内醚 L 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组成 ,具有α ,β型糖苷键 ,连接方式有 (1→ 3)、(1→ 4 )、(1→ 2 ) 3种 .PP1分子量通过凝胶过滤法初步测得为 16 .2万左右 .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红景天多糖的制备工艺,并系统评价红景天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红景天多糖提取工艺,以多糖提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反复冻融、透析及酶-sevag联合脱蛋白法,纯化制备红景天多糖(RSP);采用苯酚-硫酸法、红外色谱仪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红景天多糖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利用体外抗氧化模型评价红景天多糖对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红景天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固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次数3次.此外,红景天多糖对DPPH·和·OH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结论成功确立红景天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红景天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坛紫莱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东产坛紫菜沸水提取多糖采用Sevag法脱蛋白,冻干后得粗多糖,得率为8%。在粗多糖溶中加入CTAB以沉淀除去酸性多糖PP1,超滤以纯化中性多糖PP2,PP2经DEAE-纤维素、葡聚糖凝胶G200进一步纯化。经纸层析、凝胶过滤及紫外光谱分析鉴定为纯品。通过红外光谱、气相色谱对PP2进行组成分析,再用化学方法测定其总糖,3,6-内醚-L-半乳糖及硫酸基的含量,分别为86.33%、5.425%和12.2%。最后通过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等方法测定PP2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PP2由半乳糖、3,6-内醚-L-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具有α,β型糖苷键,连接方式有(1→3)、(1→4)、(1→2)3种。PP1分子量通过凝胶过滤法初步测得为16.2万左右。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水提法提取满天星水溶性多糖的工艺条件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在选定的工艺条件下,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满天星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大于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的,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三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满天星粗多糖提取率为1.83%.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满天星水溶性多糖能有效地清除DP—PH自由基,当满天星多糖浓度在0.30mg/mL以上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超过81%. 相似文献
7.
龙须菜多糖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龙须菜多糖的最适提取工艺条件、分离方法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提取多糖的最适条件为浸提温度90℃, 浸提时间4 h, 料水比1∶100. 分别经DEAE 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dex 100层析柱分离, 均显示出提取的多糖含有3种以上组分. 抗氧化实验显示该多糖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桑白皮多糖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期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桑白皮多糖,设计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用硫酸苯酚法测定总糖含量,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两者之差表示多糖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比色法、羟基自由基(·OH)清除法、超氧阴离子(·O -2)清除法研究其抗氧化活性。 桑白皮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超声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0 ℃,提取2次。桑白皮多糖对DPPH和·OH清除作用与质量浓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化微波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马齿苋多糖的条件,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微波辅助水提醇沉法,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应用响应面优化提取马齿苋多糖工艺,测定其在体外对DPPH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率及对果蝇体内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马齿苋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粉碎度60目、液料比V(mL)∶m(g)=32∶1、微波时间12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6.31%.马齿苋多糖具有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活性,还可提高果蝇体内SOD活力,降低果蝇体内MDA含量.结论 响应面优化工艺合理可行,提取的马齿苋多糖具有一定的综合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波、微波和磁力搅拌三种方法来辅助提取发芽糙米中的多糖,对比三种辅助提取方法,选取最佳辅助提取方式.此外,研究了醇沉体积分数和发芽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发芽糙米中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发芽糙米多糖效果较好,当超声功率80 W,超声时间2 h,超声温度60℃时,多糖得率为32. 2%.醇沉体积分数为70%时,发芽时间为36 h时,多糖的产量增加.抗氧化研究发现,发芽糙米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作用和较好的总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1.
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叶绿体DNA 的快速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阴干的坛紫菜叶状体为材料,通过酶解等方法获取完整的叶绿体.再裂解叶绿体并酚仿抽提获得叶绿体DNA.限制性内切酶Hind Ⅲ和EcoR Ⅰ双酶切及RAPD检测结果显示:叶绿体DNA与基因组DNA的酶切图谱及RAPD图谱均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多次重复实验证明,按此法提取的叶绿体DNA.其得率稳定,并可用作PCR扩增的模板及酶切图谱的构建等.该方法操作简便.过程快捷.可作为大型海藻叶绿体DNA提取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研究坛紫菜的单性组织发育特征并验证其可能存在的单性生殖途径,本文对坛紫菜雌、雄营养细胞、组织发育过程中两性生殖组织的形成和繁殖特征以及两种单性遗传来源的子代叶状体的性别发育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单性营养细胞和组织能够通过性逆转产生两性生殖组织并形成丝状体,该繁殖方式不属于单性生殖.单性遗传来源的子代叶状... 相似文献
13.
秋水仙碱与EMS处理坛紫菜离体细胞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碱与EMS(甲基磺酸乙酯)处理坛紫菜离体细胞,对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分裂和发育再生情况进行观察的结果。试验表明,秋水仙碱处理可显著抑制高体细胞分裂,促进再生藻体生长假根、增加有根苗比例,延缓再生藻体发育成熟与衰亡:浓度≥5×10-3时对离体细胞产生显著地致死和致再生藻体畸形作用。EMS处理也有一定的促进离体细胞再生苗生长假根作用,对细胞分裂抑制作用不明显,也未观察到明显的致畸变或致突变作用。较高浓度EMS处理(2×10-3处理2小时或4×10-3处理1小时)引起细胞急性中毒和严重死亡。 相似文献
14.
以野生型坛紫菜为父本,人工选育的褐绿色型坛紫菜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获得大量的单色体和嵌合体,在其子一代中随机抽取1 147株藻体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生长性状好的藻体进行选育培养,结果显示:1)嵌合体色泽:主要为野生色+褐绿色、野生色+褐绿色+野生色、褐绿色+野生色+褐绿色;2)嵌合体的比例:单一色型藻体占14.5%,2种色泽相嵌的嵌合体占73.9%,3种色泽的嵌合体占10.6%,4种色泽的嵌合体占1.1%;3)嵌合方式:点状、线型、"V"字型、"W"字型和小叶片型等;4)通过营养细胞酶解和单性生殖所获得的单色藻体c,经培养后F1和F2代遗传性状比较稳定,有望筛选成为新的品系. 相似文献
15.
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自由丝状体的胶囊化冰冻保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适宜孢子囊枝发育的条件下培养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用3%褐藻酸钙包埋(胶囊化)制成胶球,经脱水后直接投入液氮中冰冻保存,结果表明,胶囊化的坛紫菜丝状体在10h的脱水过程中可保持约90%的存活率,当胶球含水量下降至42.95-16.6%时,冰冻保存在活率可达65%左右,与常规的两步法冰保存比,胶囊化方法可大大简化操作程序,是保存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在藻类种质保存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16.
冷藏和恢复培养温度对坛紫菜存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坛紫菜叶状体阴干后的冷藏温度及冷藏后的恢复培养温度对其存活及生长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冷藏时间与叶状体生长、存活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20℃冷藏,随着温度的降低,坛紫菜冷藏后的成活率逐渐升高,在-20℃冷藏30 d,品系1(野生)和品系2(新开发)的成活率均高达100%,在-10℃冷藏时,品系1和品系2的成活率分别为78.1%和100%;冷藏后藻体恢复培养的成活率与温度有关,在17~29℃范围内,温度低于23℃,藻体成活率高达100%,温度高于26℃,藻体成活率逐渐降低;藻体冷藏后在17~29℃培养时的生长差异极显著,在20℃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最高,藻体成活率达到100%,品系1和品系2的日长度增长率为8.2%和15.4%,日增重率为17.1%和25.6%.当坛紫菜叶片的含水率为10%~15%时,冷藏10 d与30 d的成活率均高达100%;随着坛紫菜冷藏时间的延长,其冷藏后的成活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海洋活性物质C03抑菌及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性物质CO3是从海洋分离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0的抑菌肽,该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1)等多种传染细菌及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表现出具有较好的抑菌及抗病毒作用,可望开发一种抗菌及抗病毒海洋新药。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平潭海区坛紫菜品质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福建省平潭县主要栽培的坛紫菜品种和来自平潭县不同海域的野生坛紫菜为材料,测定不同样品主要品质性状等指标;同时对不同样品进行了活体吸收光谱的检测.结果显示:3种性状在不同紫菜样品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不同样品之间的活体吸收光谱也存在明显的不同.野生坛紫菜NH蛋白质含量最高,每100g干紫菜中含量可达43.49±1.29g,而未经选育的坛紫菜DXY仅为24.85±2.0g;叶绿素含量最高的为优良品种GL1,最低的为野生坛紫菜JJS.藻胆蛋白含量与总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其含量最高的仍为野生坛紫菜NH(4.488g/100g).对于每一个紫菜样品,藻红蛋白含量都大于藻蓝蛋白,藻蓝蛋白含量大于别藻蓝蛋白. 相似文献
19.
有机磷农药对坛紫菜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有机磷农药(甲胺磷、辛硫磷)分别在0.1,0.5,1,10,20mg/L浓度下对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暴污,不同时间(12h,24h,48h,72h)取样.测定甲胺磷、辛硫磷对坛紫菜叶状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污染时间的延长,甲胺磷低浓度诱导POD活性,高浓度先诱导后抑制,并且浓度越大越早出现抑制;辛硫磷所有浓度均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24h、48h、72h均出现比较良好的剂量 效应关系.污染暴露48h,相同条件下对POD活性的毒性大小为:辛硫磷>甲胺磷. 相似文献
20.
The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s of Porphyra haitanensis thalli we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mechanisms for exogenous carbon acquisition during emersion at low tide. The emersed photosynthesis was studied by altering the pH value in the water film on the thalli surface, treating them with carbonic anhydarase inhibitors (acetazolamide and 6-ethoxyzolamide), adjusting the CO2 concentrations in the air, and comparing the theoretical maximum CO2 supply rates within the adherent water film with the observed photosynthetic CO2 uptake rat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incipal exogenous inorganic carbon source for the photosynthesis of P. haitanensis during emersion was atmospheric CO2. The driving force of CO2 flux across the water film was the CO2 concentration gradient within it. Carbonic anhydrase accelerated both extracellular and intracellular CO2 transport. The emersed photosynthesis of P. haitanensis was limited by the present atmospheric CO2 level, and would be enhanced by atmospheric CO2 rise that would trigger global warm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