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字表示本体论之道,早于《老子》已有文字所载,老子只是援引,而非提出,老子无须给本体论之道“取字”或“取名”,“取字”说明显有误。《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到“可以为天地母”的“物”是“道生一”的“一”,而非“道生一”的“道”,“取字”说和“记载”说皆误。“字之日道”当注译为:字,生也;之,代词;道,本体论之道,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今译:产生它的叫做道。  相似文献   

2.
欧文·拉兹洛在《微漪之塘———宇宙进化的新图景》一书中提出第五种场"Ψ-场"———宇宙量子真空零点能全息场。这很可能预示着21世纪将发生的新的物理学革命,进而改变人类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并促使我们在哲学上重建本体论。继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获得实证之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论也将获得实证。  相似文献   

3.
老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在我国人民中一直影响很大。我国古代有儒、墨、道、法四大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为我国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有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又有些什么糟粕必须抛弃呢?根据一九七三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一书,按照唯物辩证法一分为二的观点,谈一下老子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世界本原问题 世界本原问题,是恩格斯论述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问题,即世界本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问题。根据恩格斯的论述,古今中外一切哲学家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我们称他为唯物主义哲学家,凡是认为精神是世界本原的,我们称他为唯心主义哲学家,这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除此而外不能再有其他别的标准,否则就要造成混乱。那么老子认为什么是世界本原呢?即老子是唯物主义哲学家  相似文献   

4.
“法自然” ,乃老子提出的哲学命题 ,他的写作观正是从这一哲学命题中显示出来的。对“道”的基本涵义的解释 ,及分别从“道”的本原说、“道”的功能说以及“道”的人格说诸方面加以阐述 ,以论证老子写作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比较文化的视角对《老子》的修身之道进行了分析。《老子》中的修身之道具有“内向超越”的维度,这不同于西方的“外向超越”。在《老子》中身不离道,道不离身,体性一如,在与道俱化中无己成己,而道动于返,用于弱,归于化。  相似文献   

6.
欧文·拉兹洛在<微漪之塘--宇宙进化的新图景>一书中提出第五种场“-场“--宇宙量子真空零点能全息场.这很可能预示着21世纪将发生的新的物理学革命,进而改变人类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并促使我们在哲学上重建本体论.继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获得实证之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论也将获得实证.  相似文献   

7.
老子“道”论包含丰富精深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道法自然,道之性:玄,道之用:弱和道之动:反。以此为立论基础,老子教育思想的无为自化、行不言之教、率性而行和生而不有等“自然”价值取向,对当前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先秦道家思想中"规律之道"内涵丰富,老子从"反者道之动"、"道法自然"作为"规律"作了系统、详尽的阐述。文子继承了老子"道"作为规律的思想,"道者,物之所道也",提出把道看作宇宙万物所遵循的根本规律,道也具有自身的规律,即为"反"。庄子将老子的外在规律之道转化,认为规律之道主要是存在于万物中使万物成为万物的原理。三者对"规律之道"的论述,既一脉相承,又有所突破,共同丰富和完善"道"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老子哲学智慧的核心是治国之道,在其哲学体系中,老子不但提出治国的最高境界在于无为,而且还对治国方略进行了具体规划。对于道的解读、老子哲学的来源及其归隐之路,也应从老子的本意进行研究,力求以老子之道治老子之学,回归老子哲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认为可以"肯定性的方式"或"否定性的方式"去表现崇高的对象。文章试图运用黑格尔的这种崇高表现理论来探讨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的言说方式,以及王弼对老子的"道"的言说方式的发展变化。王弼对老子的言说方式的发展是:通过他的"言义之辨",去"说"老子认为"不可说"之物。而这种说是一种"肯定性的方式"的说,也是一种诗意的说。从老子到王弼对"道"的言说方式的发展变化,从某个角度上,也说明了魏晋玄学为何没有走向宗教和哲学形而上学,而是走向"诗"和"诗化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