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以生命过程的理念认识地质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年代的研究是以大跨度时空范围来探讨地球的演化过程,然而至今尚没有以生命和生态环境的全过程的大跨度理念来综合认识地质年代。本文是从生命的诞生、发展进化和衰亡的全过程的大视野来认识地质年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人类发现自身陷入一种境地,在那里似乎没有真正意义的途径使我们从围绕自身的技术型企业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走向生态纪元的社会。很多社团近期已经热心于进入一个生态社会并在一些领域采取行动,这些领域便是新故事、生物区域主义以及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由于电子健康创新与发展的实践需要,电子健康的社会研究备受关注。本文运用社会-技术系统的多层分析框架,分析和探讨了影响电子健康创新与发展的复杂因素以及电子健康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认为电子健康系统的推广、应用与创新不只是信息技术向健康领域扩散的简单线性过程,而是动态的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即技术与社会活动的协同演化过程,除技术因素之外,更应当关注用户、组织、制度乃至更广泛的异质性社会因素与非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多样性的再发现:从技术社会到生态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最终要求我们放弃"技术社会"的发展模式,走向以尊重、保持和发展多样性为基础的"生态社会".技术社会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生态社会的出现则是人类主体选择的结果.从技术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换,将标志着人的文化进化的一种成熟以及理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社会-技术互动网络(STIN)模型为分析纯电子期刊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概念工具。根据STIN模型,纯电子期刊的形成就是一个由新技术为一方,与由读者、作者、编者、出版者等构成的另一方之间展开的复杂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构和生成了纯电子期刊这个技术产品。这表明,任何一项新技术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可行性和相对优势,还要受制于技术所嵌入的社会背景(social context)中经济的、社会的、政策的和观念层面的诸要素之间围绕技术而进行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6.
技术主体是与作为客体的技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并以对方的存在为存在基础的一对哲学范畴.技术主体是在技术产生、发展、应用和完善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的角色.技术作为人的主体性的展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行动,通过与人和社会的互动,社会地建构了技术,同时人也在根据由自身推动的技术发展的进程和模式塑造和建构着人类自身,并被多种社会因子所建构.这种建构从本质上表现为历史性、社会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社会-技术的多层次分析方法,立足于医疗人工智能的演化进程,系统探寻影响医疗人工智能创新的非技术因素及其与社会之间的交互关系.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单纯的技术迭代和线性组合,其本质是一种受到多方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技术与社会协同演化的过程,应当重视解决政策、经济、文化等多种异质性要素在内的社会问题,充分考量利益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转基因技术发展初期的社会选择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指出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语境条件下,农业化工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抗除草剂品种成为技术研发的优先方向,企业并购成为技术推广的主要策略,同时由于政府部门监管模式的转变,转基因技术的演进逐步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变迁轨迹,为之后的社会争议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9.
从存在论上,萨特将责任看作是人的绝对自由的逻辑要求,海德格尔将责任看作是此在生存的一种"缺欠"所致,其目的都是消除人与责任之间的外在关系。马克思从人的现实性出发,强调技术的社会责任在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强调人对自然的责任关系。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技术具有生态使命,目的是要探索人与自然之生态关系的生态阈值,以此科学地寻求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适度关系。在生态问题上,盲目的保护与盲目的开发一样,都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基因技术是当代生命技术的重要形式。当代生命技术重塑了人们关于生命的观念与对生命形式、生命质量的期许,罗斯从"生命本身的政治"视角探讨了当代生命技术召唤出来的主体政治与身份政治实践,建立了从希望技术到生物公民的理论进路。当代生命技术与生命政治实践的联结,既提出了生命政治的当代化问题,也建立了从生命政治视角讨论当代生命技术的议题与空间,来自技术的经验现实与生命政治理论的反思性、批判性可以形成互补的知识框架与辩证的讨论视角,从而推进当代生命技术的深入观察和当代生命政治理论的拓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纪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现在人类所面对的地球上的种种变化已经超出了地球的承受能力,产生了全球危机。在地球的地质——生命历史中,这是继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物种大批灭绝之后的第三次终结。宏观生物学强调对地球整体的理解。它涉及五个领域——陆地,水,空气,生命,人类的思维。人类思维所产生的技术如果不能与自然界的技术相兼容的话,人类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采用与自然相容的技术,走向生态纪元是必然的发展过程。满足生态纪的五个基本条件包括:理解宇宙是一个交流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的堆积;实现地球的可持续生存;认识到地球是时间沉积的馈赠;要实现地球是原初本原,人类只是其发展演化出来的产物;实现单一的地球共同体的存在。走向生态纪,还需要创造性、伟大的故事,人类有效的回应以及生态纪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关于技术存在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本体论不仅应该包含技术本质论的内容,而且也应该包括技术存在论的内容,它主要是探讨技术的根基问题、技术"何以是"的根据问题,所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技术是否为一种客观现象?技术是如何获得"存在"身份而成为"此在"的?技术是如何"物成其所是"的等等.只有将我们的探讨向这些领域不断扩展,技术本体论才更富哲学的意味.  相似文献   

13.
实践生成论:对技术否定性本质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本身是实践地生成的,技术与实践的结合即技术化实践和技术应用,既生成着技术的肯定性本质,也生成着技术的否定性本质,赋予技术某种先天本质的观点是错误的.克服技术负效应的根本途径,不是诅咒和弃绝技术,而是反思和检讨人类实践观念的片面性和实践方式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四个部分阐述了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中"技术编码"这一范畴的理论内涵和基本特征,厘清了其理论来源,进而阐述了这一范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事业的思想和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陕甘宁边区独特的历史环境,顺应并积极推动了自近代以来科学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的历史潮流,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有利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思想和政策,在陕甘宁边区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科学技术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昭示了旧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社会政治之间存在的干涉与自由的权力张力中,自由研究是其重要的一极.自发的好奇心是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术自由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自由也是科技主体的一项权利.同时,处于权力张力中的自由研究必然存在固有的限度.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基本定律的独立性之争及其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公理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公理的独立性问题.考察公理化最为发达的物理学中关于独立性问题的争论,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公理独立性问题不同于逻辑学和数学,有自身独特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萨顿新人文主义科学教育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劼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97-100,104
萨顿认为,科学史的研究和学习,有助于公民科学素养的养成.可以帮助人们建构新人文主义,使科学得以理性的发展;可以培养人们对科学的信仰和科学批判精神;会告诉我们对成长中的青年应当宽容;有助于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创新:持续与活力之间的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发展中存在着两个相互彼此相关的核心要素,即技术发展的持续性(旧)与技术活力(新),而技术创新则构成了技术的持续性与技术活力之间的张力。本文以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为主线,对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中的新旧关系做了具体的论述,并得出新依赖于创造性;新观念不可预测;新的理解需要以旧的知识为基础;新的并不必然就是进步等结论。  相似文献   

20.
怎样看待环境悲观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环境悲观主义的基本观点、环境悲观主义的现实意义、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环境悲观主义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今天的环境哲学研究中关于环境问题的一些错误理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