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提高压砂西瓜生产的经济效益,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选育出压砂地专用中熟西瓜新品种:“宁农科1号”。该品种是以高代自交系M204-3为母本,以自交系F306-7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于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全生育期105d左右,果实发育期;35d左右;植株生长势强健,易坐果;果实椭圆形,绿底覆墨绿色条带,外形美观;瓤质红色,脆甜。果实整齐度好,商品率高;是高产、抗病、耐储运的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经行记》所载的末禄国寻支瓜就是西瓜,唐朝杜环是史籍中第一位在域外目睹、食用并记录西瓜的中国人。五代时期的胡峤是史籍可考的第一个在中国本土食用西瓜的人,他“始食西瓜”在辽大同元年(947)秋夏历八月十五日前后,具体地点为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政府驻地天山镇附近,来源则是天赞三年(924)“拔浮图城”时“契丹破回纥得此种”。浮图城的西瓜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西州回鹘都城高昌(今吐鲁番)。契丹(辽)“以牛粪覆棚而种”西瓜之法源自汉地,这是一种风障和温室覆盖相结合的栽培方法,对传统蔬菜保护地栽培技术进行了移植和发挥,且种瓜者当为汉人。洪皓最早将西瓜成功引种到江南,时间为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夏历八月。中国南方最早种植并收获西瓜的时间在绍兴十四年(1144)。出土的西夏文献汉文《杂字》所载“大石瓜”即为西瓜,来自所谓的“大石国”,即喀喇汗王朝。此“大石瓜”与契丹所得西瓜同源,均在893—915年间由萨曼王朝向喀喇汗王朝传入。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25日,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审定工作会议,对语言学名词稿件进行了集中修改。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董琨,秘书长李志江以及杜翔、李芸博士,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编辑温昌斌等人参加了此次集中修改工作。  相似文献   

4.
被中外学者推崇的“当代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以下简称“整体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6年10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指导下,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学科的“基本名词”审定工作启动,并已于2001年5月完成审定,计619条,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在《医学名词7》(科学出版社,2002年)一书中。  相似文献   

5.
《科技术语研究》2009,(1):21-22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科技术语研究》和《中国科技术语》从1991年到2008年分九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815个。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收集审定了第十批新词99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  相似文献   

6.
2009年2月18日,第二届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筹备会在中国电子学会学术科技交流中心召开。中国电子学会沙踪教授、刘汝林秘书长、林润华副秘书长、学术科技交流中心董凯虹副主任等电子学专家,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审定室邬江主任和赵伟编辑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林润华副秘书长主持。沙踪教授被推荐担任第二届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他在会上系统总结并充分肯定了第一版电子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并对第二版电子学名词的审定工作提出了总体意见和要求。中国电子学会刘汝林秘书长介绍了中国电子学会有关电子学名词审定的前期准备工作情况,表示中国电子学会高度重视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26日,显微外科学名词第三次审定工作会议在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召开。皿微外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第二军医大学侯春林教授,中山大学刘小林教授,同济大学张世民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徐达传教授,武汉大学喻爱喜教授,中山大学顾立强教授,解放军401医院丁小珩教授,以及中华医学会名词审定办公室张玉森研究员,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室主任邬江出席会议。会议由侯春林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2010年8月17日,中国近代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召开成立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武寅副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审定与研究室邬江主任,以及中国近代史名词审定委员会近30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近代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王建朗主持。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26日,显微外科学名词第三次审定工作会议在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召开。皿微外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第二军医大学侯春林教授,中山大学刘小林教授,同济大学张世民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徐达传教授,武汉大学喻爱喜教授,中山大学顾立强教授,解放军401医院丁小珩教授,以及中华医学会名词审定办公室张玉森研究员,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室主任邬江出席会议。会议由侯春林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和《中国科技术语》(原刊名《科技术语研究》)从1991年到2007年分八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667个。现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收集审定了第九批新词148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的审定。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17日,宗教学名词审定工作筹备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召开。社科院科研局副局长王正、文史哲学部工作室(哲学)副主任苇莉莉,宗教所所长卓新平、副所长金泽、各研究室主任,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编辑温昌斌参加了会议。在会上,温昌斌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的社科名词审定工作和审定原则及方法。与会专家研讨了宗教学名词审定工作的范围与方式。卓新平表示宗教所将牵头,依托全国宗教研究界一流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2009年12月24日,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科院计算所召开第一次审定工作会议。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陆汝钤院士,副主任刘群、陈左宁,委员邵维忠、罗晓沛、石纯一等,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张永涛编辑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3.
2013年3月10日,全国科技名词委肠内肠外营养第五次名词审定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蒋朱明教授主持。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与研究室主任邬江、中华医学会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玉森教授、协和医院和北京医院于康等著名医学专家,以及责任编辑邱碧华参加了讨论会。讨论会逐条全面审定了肠内肠外营养名词,各位专家畅所欲言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2009年12月24日,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科院计算所召开第一次审定工作会议。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陆汝钤院士,副主任刘群、陈左宁,委员邵维忠、罗晓沛、石纯一等,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张永涛编辑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和《科技术语研究》从1991年到2006年分七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539个。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收集审定了第八批新词128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22日,世界历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召开,社科院副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武寅,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刘青,原副主任潘书祥,审定室主任邬江,世界历史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吴恩远,学部委员廖学盛等3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28日,能源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筹备工作会议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12位能源专家,全国科技名词委原副主任潘书祥、审定室主任邬江、审定编辑高素婷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家发改委胡秀莲研究员主持。潘书祥简要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情况,对能源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简讯     
第二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会议于2001年2月20日在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召开。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赵寿元,副主任吴常信,委员戴灼华、杜荣骞、张爱民、刘一农、张晓、安锡培出席了会议。赵寿元主任主持会议。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代表卢嘉锡主任祝贺第二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并向各位委员颁发了聘书,他介绍了全国名词委的工作,希望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体委员要做好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审定工作,尽快命名,收集反馈、正式公布。全国名词委办公室副主任邬江介绍了科技名词审定的原则和方法。赵寿元主任就遗传学名词的收集、定名、统一、宣传等问题做了发言。会议决定2001年4月初召开第二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安排规划、进行分工,确定学科框架,明确选词原则和选词范围,全面启动遗传学名词审定工作,计划在三年内完成遗传学名词的汉语定名及释义工作。 (高素婷)  相似文献   

19.
全国科技名词委联合百度百科推广规范的科技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 日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全书百度百科签署授权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推广规范的科技名词。6月21日,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中的8万余条加注定义的科技名词内容率先被导入百科平台。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月16—17日,材料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复合材料组进行了英文注释及中文定义的终审工作,使得复合材料成为材料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中第一个完成审定任务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