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重塑记忆     
<正>假如,你能去除一些让你伤心难过的记忆;假如,你能将一些全新的体验植入脑中;假如,你能轻松记住考试的所有内容……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幻想:如果自己拥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就能轻松自如地记下周围人的姓名和模样,记忆各种数据资料,在考试测验中取得超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外貌评价总让我备受打击" 玲玲刚刚上初中时,班里的一些女同学会聚在一起讨论谁的面容姣好、谁的身材出挑等话题.玲玲总会被人问:"你有多重呀?"委婉一点的说法是:"你可以当我们的大姐了,保护我们这些小女生."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07,(23):62-63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睡眠有多重要,也很想提高睡眠的质量,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为了睡眠而烦恼呢?那是因为我们缺少正确的睡眠知识.有时候你正在坚持的"睡眠理论"未必是科学的,而有时候你不屑一顾的方法却是有效的.在此,我们列举了几个你或你身边的人经常沿袭的"睡眠理论",让睡眠专家告诉你正确与否吧.  相似文献   

4.
记忆从来不是记录在胶片上的电影,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只有目录的故事,随着每一次的讲述,由讲述人———我们自己———根据当时的情况,重新丰富它的内容。"明明记得就在这个抽屉里啊……"从小到大,每次找不到东西之后,妈妈总会像变魔术一样从另一个地方找出来,用事实推翻了你的"明明记得……"有时,你甚至觉得这是针对自己的恶作剧,因为所有这些记忆都太真实了。记忆,你给自己编的故事很少有人怀疑自己记忆的真实性。1993年,被心理学家汉斯·克劳姆巴格和  相似文献   

5.
张宇 《科学24小时》2021,(11):29-31
肥胖,是现代人的一大困扰.肥胖不仅影响体型,而且还会损害健康,因此许多人选择加入瘦身的队伍.然而,减肥不易,在感慨脂肪"挥之不去"、瘦身屡屡失败之时,有人试图找寻一些捷径.殊不知所谓的捷径可能已经让人陷入了某些误区.错误的瘦身理念不仅会让你与正确的审美观念背道而驰,而且最为可怕的是,不当的行为还会让健康离你而去.  相似文献   

6.
记忆与遗忘     
<正>据说,金鱼的记忆力有7秒钟,而餐厅服务员工作时的记忆力只有3秒钟,那么你能记住多久之前发生的事呢?大脑能记住多少信息一些具有非凡记忆天赋的人,他们令人叹为观止的记忆能力让我们知道,我们大脑的记忆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与用了一定数量后就不能再拍摄任何照片的数码相机存储卡不同的是,我们的大脑似乎永远不会耗尽空间,能够无限地记录新的信息。长期以来,神经科学家一直试图测量出人类大脑的最大容量,却一直未能得出最后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睡眠有多重要,也很想提高睡眠的质量,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为了睡眠而烦恼呢?那是因为我们缺少正确的睡眠知识。有时候你正在坚持的"睡眠理论"未必是科学的,而有时候你不屑一顾的方法却是有效的。在此,我们列举了几个你或你身边的人经常沿袭的"睡眠理论",让睡眠专家告诉你正确与否吧。  相似文献   

8.
正"打疫苗"是很多人对于疼痛和恐惧的最早记忆。国人一生中需要接种20多种疫苗,民间过去有"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说法,如今疫苗让我们远离了麻疹、天花和乙肝等疾病的侵袭。有种痛叫"打预防针",正是童年经历的重重"痛"的考验,才让我们更强壮。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贤哲们十分重视记忆力.凭借非凡的记忆,他们能够在众人面前进行激情的演讲,讲述恢弘的史诗,甚至全身心投入激烈的辩论当中.而对现代人而言,尽管所有先前需要我们记忆的信息都可以在高科技便携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的协助下储存,但仍有许多必须通过我们大脑记忆的信息,让我们知道周遭各种复杂的机械系统是如何运行的,确保我们安全驾车或搭乘公交车,甚至使我们明白在不同场合(比如学校、餐厅、公司的休息室等)应该谈论怎样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好莱坞掀起一股经典科幻动作片翻拍风,《全面回忆》就是其中之一。该片的1990年版由保罗·范霍文执导,更早的原著是菲利普·迪克的短篇小说《我们可为您批发记忆》(电影中记忆公司的广告语)。《全面回忆》的一大议题是记忆与自我的纠葛。人的身份认同建立在经历之上,而用外部手段篡改记忆,就相当于干扰了人的自我认知。片中存在一种能够将虚假的记忆强加于人的技术。男主角奎德是个行事周密爱为自己留有退路的职业间谍,在记忆重灌之前已预先设定好了线索,以便让"另一个自己"能够按图索骥,找回原  相似文献   

11.
<正>提高记忆力的简单技巧如果让你记忆一个电话号码或记住一系列事实,你会怎么做?很有可能你的做法是错误的。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即使我们都拥有认知能力,但却并非完美,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反省性思维存在精神盲点,比如关于如何更好地学习记忆,我们的认识就存在有很大的盲点。事实上,我们很难认识到如何  相似文献   

12.
瞌睡虫的苦恼:墙上挂钟的指针早过了12点,左邻右舍纷纷熄灯入睡,你躺在床上,瞪大眼睛,尽管数了几百头羊,我们瞌睡虫还是请不来周公邀你钓鱼.这时候,恨不得有人用榔头敲你一下,好让我们瞌睡虫发挥作用,让你一睡到天明.你也许不知道,和你同一时间躺在床上数羊的人多着呢!现代社会快速的步调、令人喘不过气的工作压力,让大多数人的瞌睡虫晚上都睡不好.  相似文献   

13.
给EQ加分     
正人们通常将EQ理解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你可能也会想起一些堪称"社交明星"的小伙伴:他们似乎总是"很会说话",很能讨得别人的欢心,别人总是评价他们"EQ很高",也因此更乐意为其提供机会和帮助,让他们更容易取得成功。其实EQ的内涵远不止这些,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EQ呢?什么是EQEQ即情绪智商(Emotional Quotient),与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对应,是对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随着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的流行,"开心农场"等娱乐游戏也随之风靡互联网.其中,"偷菜"一词瞬间蹿红网络,席卷网民生活.于是,"你‘偷’了吗"便成为大家见面的招呼语. 直到今天,不光在大城市,二三线城市,甚至在一些农村的网民中,偷菜一族也甚为流行,很是火爆.他们每天在"偷"与防"偷"中乐此不疲,甚至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有的人认为从中找到了乐趣,有的人则觉得这种无聊的游戏让人迷失.  相似文献   

15.
克服疲劳     
在老板偷偷视察时,发现你正瞌睡打盹,也许你有一些理由,但是有些时候,你觉得自己无缘无故地犯困,明明昨晚睡眠充裕,但上午11点,你就想蜷曲到会议桌下面。也许有些看不见的力量在消耗你的精力。如果你能了解原因,就可以克服它。周末睡到中午起床一些"工作狂"朋友曾经说过:"我死去的第一年,一定要补上所有的瞌睡债。"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则会选择星期六的早晨补觉,这真是个糟糕的方法。底特律亨利·弗德医院的睡眠紊乱研究中心主任第莫思·罗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生物钟,他决定我们何时困倦,何时清醒。当你每天早晨七点起床,而周末睡到中午时,你会感到更疲倦。"这部分是由于身体释放的肾上腺皮质素(与警  相似文献   

16.
腾月 《科学24小时》2013,(12):55-56,F0003
<正>正如宇宙学上存在着一个让所有物理定律都失效的"奇点"一样,信息技术正朝着"超人类智能"的奇点迈进。计算机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相信,这个信息奇点即将到来,那时,人工智能将超越人脑。这是真的吗?有不少人在记忆知识的时候或许会想,我的大脑要是台电脑就好了,可以一直记住那么多知识且永远都不会忘记。但是,如果真的把你的大脑变成电脑,你会同意吗?或许没有一个人愿意,  相似文献   

17.
正运动让身体变得更健康更强壮,那么运动对大脑有什么益处吗?最新研究发现:运动能让大脑变得更聪明、更有效率。想集中精力复习应考?想改善自己的记忆能力?还是想更好地发挥你的创造力?或者是抑制对食物的欲望?那就锻炼你的大脑吧,总有一种适合你的大脑锻炼方式可以帮到你。我们都知道,举重运动可以让肱二头肌更发达;瑜伽动作可以让肢体得到舒展和放松;跑步运动可以强身健体,让你的腰围快速瘦下来。锻炼身体的理由有很多,运动健身是明智之举,大多数人都知道,可供选择的运动方式有许多,也  相似文献   

18.
记忆删除     
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说,记忆删除是一个两难的抉择.记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但同时也在大脑里留下一些难以磨灭的痛苦痕迹.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来说,那些可怕或痛苦的记忆会不断地出现在大脑里;同样地,对于那些瘾君子来说,以往吸毒的快感记忆也不断地激发着他们对毒品的欲望,让他们明知不该,却欲罢不能.科学家认为,通过删除或者抑制相关的记忆,可以有效阻止不良情绪或不良行为的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9.
脾气秉性对于一个人如此重要,以至于当我们掌握了一个人的脾气秉性时会用"看透"这个词来炫耀对方在自己眼中的状态。一切可能的方式都可能被我们利用来分析一个人(包括自己):面相、星座、行为动作、为人处事、传记、聊天记录……甚至网易新闻还用网友的新闻态度来分析、了解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你可能在某个新闻态度上被测出是像乔布斯一样的偏执狂。乔布斯的这个特点让人很难联想到他的星座——双鱼座——据说特点是多愁善感,但如果你用"多愁善感"和"星座"作为关键词,会发现每个星座都说自己是多愁善感的。  相似文献   

20.
学会珍爱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了人们关注的重心。结合心理教育本身特点,运用心理游戏(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因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你步入了认知的误区,痛苦不堪,它会给你一把“空椅子”,让你走出困境;你对学校、社交恐惧,它会给你一些方法,使你“系统脱敏”;你陷入自卑、焦虑的深渊,它会给你一道阳光,让你自己走出迷茫……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在会谈中让人恍然大悟,使人豁然开朗,这是心理学的一大特色。本期,我们设计的活动是《神奇的魔术箱》: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