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文化特色的基本要素。它对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的提升、对大众情感理念的传达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宁波传统文化的形态和风貌特征是“人居与水”的关系。这种“三江六岸”的格局形式到处记录着宁波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文章以城市雕塑为例.探讨宁波公共艺术的人文性,以反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传承并创造新的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唯物主义文论从“摹仿说”直至“艺术生产论”的历史流变及内在原因作了阐析 ,并对我国近 2 0年来的艺术生产研究作了审视。文章对历来争议较大的“艺术生产概念内涵问题”、“艺术生产论与能动反映说、意识形态论关系问题” ,以及有很大缺憾的“艺术生产论的空间与限度问题”、“艺术生产理论必须指导艺术生产实践问题” ,作了评析 ,发表了自己的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3.
在对“科学与艺术”这个课题的理解上,我认为应首先明确何为“科学”。在以往关于“科学与艺术”的研讨会上,李政道先生曾不止一次地提醒发言:“我建议探讨的主要题目是‘艺术与科学’,而不是‘艺术与科学技术’。”须知概念涵义的含混不清是理论错误的重要“基因”。因为概念毕竟是理论的“细胞”。  相似文献   

4.
当今,信息技术的进步,使文化飞速发展。信息作为体外物化精神性成果的存在.它的概念具有多义性,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信息概念,主要指人类内化外化文明,由书籍、图片、报章、电视、录像带、录音带、光盘、“英特”网和教学结构间动作动态流、乐声音响流、美感审美流等携带与传播的文化艺术信息与教学结构之间纵横多向的交流信息。本文认为应再认识和理解“信息”在面向未来的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及如何建设和利用“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5.
艺术批评不仅具备艺术意义,更有文化意义。批评的类型、模式、规模和观念,反映了该艺术的当代命运和流向,钟惦案作为中国当代电影批评的代表人物,其丰富超前的电影美学观念表现了中国人特定的电影文化心态,并深刻地影响了新时期中国电影。他的影评理论,将是我们建设崭新“影评学”的重要基础。一、“以社会为天职”:大众影评论影评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影评?在这个容易模糊的概念问题匕钟惦又明确地提出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词:大众影评。“电影评论从专家的书房里走出来,使原来只作为接受对象的电影观众,直接拿起笔来,抒发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行为”和“装置”艺术,作为后现代主义美术现象,是前卫艺术家们试图在社会性的精神废墟上重建理念、精神、价值、方法的艺术表现方式,由于前卫、先锋的概念错悟或语境误导,使前卫艺术活动产生了一些虚妄、无序的混乱现象,如何在审视中国当代前卫艺术的现状的同时,发现和维护其应有的艺术价值,使之成为当代社会动力结构中的活力因素和积极力量,应该是当前艺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艺术否定观”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和当前和谐社会文化构建的需要,其目的是既要接续中国文化传统,也要体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现实的要求,其关键是如何处理现实矛盾,如何把握艺术对传统思想观念的“颠覆”问题。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无疑是这种否定观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从西方文化实体的宇宙观出发,对西方艺术的美学问题进行了探计,通过对古希腊、中世纪欧洲、近代欧洲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的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典型”问题是贯穿于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过程的基本问题;也是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9.
敦煌艺术既不是西方艺术的东渐,也不是中原文化的西延。它是我国秦汉以降,以西部本土文化为中心,兼容世界三大文明的“五凉文化”的结晶。敦煌艺术是东方中古时期绘画和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和最完美的体现。要使敦煌的艺术生命不断延续,必须融入新的时代信息,发扬其艺术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0.
刘芳  黄展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3):124-126
本文通过对艺术与大众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当代公共艺术中的艺术形式有别于传统艺术门类,强调公共艺术的大众性;更为强调公共艺术中大众的参与性;并认为大众的参与不仅提高大众对艺术的理解与全民素质的提高,并可以在艺术与大众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桥梁,调动大众艺术创造力,更好的营造出全民化的艺术空间与氛围.  相似文献   

11.
将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方法及成果自觉运用到艺术研究当中,便有了艺术人类学,2006年12月22-24日,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并举办了首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的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相关议题有“中国艺术人类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人类学与艺术学交叉学科的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个案”,等等。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艺术形成的特点出发,对目前国内服装设计领域相当混淆的有关前卫服装、创意服装和实用服装等概念加以论证,指出;如将创意概念等同于前卫概念,或将创意概念和实用概念对立,那么,对服装的教学、设计和穿着引导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正确认识前卫、创意和实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国服装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七五”规划科技攻关项目“水平型大运量埋刮板输送机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对水平型大运量埋刮板输送机的输送机理及其主要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出了较合理的结论,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罗可可艺术长久以来一直被称为“艳情艺术”,其实质却并非许多权威性论断所定义的这般低俗,它优美典雅的装饰性风格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有力地说明了罗可可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象征,并具有不可否认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基本的生存需要出发考察艺术实践及其基本特征,艺术是审美实践发生学的经验历史追求及其自由的技术操作活动,它的核心是通过自由的技术经验操作,把人从物质的压抑下、从社会财富不合理的分配体制中、从逻辑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显现为自由而全面的在场发展态势,它的"物化"形态便是审美主体"直观"的文学艺术作品(文本)。由此,艺术实践的特征表现为相互环抱的两个层面:第一,在精神层面,它自觉"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审美理想与自由的技术经验操作的在场融合及其自由愉悦的审美价值效应;第二,在实践层面,它通过可操作、可复制的技术经验实践,使人与对象的感性实践联系由操作手段转化为在场目的、显现不可操作、不可复制的自由意蕴及其审美价值追求。在上述意义上,艺术评价的基础从形而上学层面真正转向自由的技术经验操作、转向审美经验情感图像化的符号形式。  相似文献   

16.
艺术享受·艺术修养·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享受、艺术修养、艺术教育三者是紧密相关的,艺术享受是美育的必要环节和重要途径,艺术修养是获得艺术享受的前提,而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在这三者中,艺术教育是核心,必须致力于建立艺术享受、艺术修养和艺术教育三者和谐发展,良性循环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化现象之一的艺术可视为具体的历史经验集合与文化的关联的一种行为表达,因而“行为”是艺术之文化解读的一个适宜维度。将艺术活动的模式化结构先做框架性呈现,以其为对该艺术活动场景进行归类并引导体验的前结构关系文本,再充实以若干在各程序环节上的个体具体行为乃至体验描述,此或可为艺术民族志的一种实验性写作。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与技术在传统的观念里是二个不相及的门类,在学科类别上也无交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新小组通过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对艺术技术相互融合、互为促进进行了相关探索,以制作"书"字形屏风书架为抓手,将二者进行融合、渗透,使学生从单一专业知识储备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人们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的提高,旅游活动也从单一的观光游览向综合旅游、文化旅游方向发展。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也愈来愈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从而成为一项特殊的旅游资源。本文以"书画艺术之乡"安徽萧县为例,在对萧县书画旅游资源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萧县旅游主打"书画牌",走产业化、合作化道路等书画旅游开发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