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鼠精子发生后期生精细胞的基因表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精子发生后期由圆形精子细胞分化为成熟精子的过程称为精子形成(spermiogenesis),为探索参与精子细胞变态的相关基因,利用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了Balb/c小鼠精母细胞,圆形精子细胞及长形精子细胞的1176个已知基因的表达谱,结果表明在这3种生精细胞中,共检测到208个基因的表达,其中大多数基因从精母细胞到圆形精子和长形精子表现为表达下调,但有7个基因在圆形精子细胞中表达上调,3个基因在长形精子细胞中表达上调,从以上差异表达的基因中选取了7个基因,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微阵列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发现其中的6个基因在不同生精细胞中的差异表达与微阵列结果一致,1个基因未显示出差异表达,这些结果为研究精子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以及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小鼠初级精母细胞带下受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灵 《科学通报》1997,42(13):1432-1436
众所周知,只有精子才能主动穿透卵子,使卵子受精,而变态前的睾丸生精细胞不能主动地使卵子受精。显微受精技术的发展使得变态前的睾丸生精细胞参与受精成为可能。1993年,Ogura首次将仓鼠球形精子细胞核注入成熟卵母细胞中,发现精核可以发育形成具有DNA合成活性的雄原核,并最终能与卵母细胞雌原核接合,为了减轻由于注射对卵母细胞的  相似文献   

3.
管汀鹭 《科学通报》1990,35(16):1268-1268
通常认为,蛋白质在生物膜中的分布为分散的无序状态;然而也发现有少数例外,即蛋白质在膜中呈有序分布的情况。例如,哺乳动物精子是一种极性很强的细胞,头部的前端存在顶体结构,精子的膜分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异性。已报道大鼠和豚鼠精子头部覆盖顶体的那部分质膜内存在规则的被格状结构,小鼠精子中段质膜内也有小片晶格状结构。目前这类晶格状结构正在引起科学家的重视和兴趣,但是由于种种困难而对其研究很少。  相似文献   

4.
许多年以前,一位学者庄严地宣布,他在精子细胞里看到了一个小小的个体,按照他的想法,发育就是这个现成微小个体成长的过程.这个学说十分巧妙地绕过了分化、发育等一系列难题,把一切都说成是简单增长的结果.但是他无法解释,精子中的个体从何而来,第三代、第四代直至以后各代的婴儿又从何而来?为了自圆其说,有人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认为大婴儿中有小婴儿,就像大盒子中装着小盒子那样,一个套着一个.传代过程,也就是不断抽出盒子的过程.一旦盒子全都抽光了--你看多么糟糕,据说生命(物种)也将完结.幸好大自然没有被他猜中,否则的话,我们真的要捏一把汗哩!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系统地对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大熊猫睾丸组织进行了精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以及曲细精发育的测定。大熊猫精子发生分批进行,在曲细精管切面,从基膜向管腔分别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及变态精子。  相似文献   

6.
非休眠期成年牛耳成纤维细胞用于核移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哺乳动物的自然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需要精子和卵子进行受精作用 .核移植技术为哺乳动物无性生殖提供手段 .以前 ,人们多采用未分化或分化不完全的胚胎细胞作为供核细胞 .自Wilmut等人应用成年绵羊体细胞作为供核细胞进行核移植获得全程发育以来 ,体细胞核移植已在多种动物上获得成功 .Wilmut等人认为 ,应用G0 期成年体细胞作为供核细胞是核移植成功的关键 (“G0 期假定”) .为了验证“G0 期假定” ,我们用非休眠期成年牛耳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 ,以去核牛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作为受体进行核移植 .实验中核移植后电融合率达5 1 .6 % ,融合后重组卵卵裂率达 5 4.5 % ,并且有 9.1 %发育到 32细胞期 .这些结果表明 :处于非休眠期的成年牛供核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至少能进行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无花果果实同化物韧皮部卸载机制,以玛斯义陶芬无花果5个时期果实为试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结合荧光染料示踪技术研究同化物韧皮部卸载路径的变化.无花果果实发育分3个时期,第1个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第2个快速生长期,第2个生长期和第3个生长期之间为果实发育的转折期生长期之间.超微结构观察表明,无花果始熟期前筛分子伴胞复合体和周围薄壁细胞存在共质体联系,但始熟期后变为共质体隔离,同时在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薄壁细胞间始终存在大量胞间连丝.羧基荧光素(CF)引入表明,始熟期前荧光染料从韧皮部卸出到周围薄壁细胞中,在始熟期后CF被严格限制在韧皮部没有卸出到周围薄壁细胞.结果表明,无花果果实始熟期是同化物韧皮部卸载由共质体向质外体转变的转折期,但同时韧皮部后运输始终为共质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金鱼精子头部的液泡结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管汀鹭 《科学通报》1988,33(9):719-719
迄今的研究表明:除了硬骨鱼和某些昆虫以外,一切动物的精子都有顶体结构,顶体本质上是由许多内含蛋白水解酶的液泡组成的,它在受精时起着重要作用,而没有顶体结构的精子头部往往不含有液泡。  相似文献   

9.
张清刚 《科学通报》1966,11(4):178-178
粘虫在幼虫期一般有六龄或七龄。幼虫最后两个龄期在暴食之后,大量的脂肪积累于脂肪体。在幼虫的每一龄期中,脂肪含量在蛻皮前降低,并随着取食而增长。变态期间幼虫停食化蛹,蛹期发育及羽化成蛾等生理活动动用了部分的貯存脂肪。刚羽化的成虫脂肪含量约占干重的15%。粘虫羽化后必需取食含糖的花蜜或植物分泌的汁液方能完成远距离迁飞和生殖腺的正常发育。雌雄必需补充一定的营养物质,否则不能产卵。当食物来源充足时,蛾体的脂肪含量可达千重  相似文献   

10.
金鱼精子酸、碱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汀鹭 《科学通报》1989,34(6):456-456
电子显微镜的研究表明,金鱼(Carassius auratus)的精子和其它种硬骨鱼精子一样,头部没有顶体结构,在尾部上存在液泡。近来,我们发现,金鱼精子的头部虽然没有顶体,然而却存在许多液泡;当精子被释放入水中(天然受精条件)或授精时,这些液泡能向外释放;此  相似文献   

11.
段崇文 《科学通报》1995,40(15):1413-1413
自从Austin和Chang提出获能以来,已有很多学者对哺乳动物精子获能的形态及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并逐渐进入到分子机理的研究.Cascien等(1976)报道了牛精子获能之初的腺苷酸变化,Fraser(1979)报道了咖啡因加速小鼠精子体外穿卵过程,Chan等(1981)报道了精子获能及顶体反应过程中有环核苷酸参与,紧接着Fraser(1981)发现dbcAMP能缩短获能时间及与cAMP相关的Ca~(2+)浓度变化,指出获能必须有Ca~(2+)参加,其后Monks(1987)又报  相似文献   

12.
精胺——地鼠精子体外获能和受精的抑制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其贤 《科学通报》1989,34(5):383-383
多胺化合物,包括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组织和体液中。在人精浆中,精胺(spermine)浓度甚高(2—15mmol/l)。然而精胺在生殖过程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有关精胺对哺乳动物精子活力、代谢和受精作用的报道也存在诸多矛盾。近几年来,一些作者证明精胺可抑制顶体素酶原的转化,导致受精率下降。此外,精胺还可增加人精子cAMP水平。Stanger和Quinn观察到精胺不仅可提高小鼠体外受精率而且还可缩短受精时间;但我们以往观察到精胺抑制豚鼠精子体外获能,导致受精率下降。这些结果表明,精胺可能参与精子获能和受精过程。本文研究精胺对地鼠精子体外获能和受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蝴蝶在幼虫期是那样丑陋,然而通过“完全变态”后,可谓脱胎换骨,展现出人们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描述的美。动物的“变态”指的是动物为了生存以不同的生命形式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即“变态现象”。蝴蝶的生命史中有卵、幼虫、蛹及成虫4个时期,称为“完全变态”,而虫的生活中没有蛹期称为“不完全变态”。蝴蝶的变态是分工合作的好例子,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任务。首先是卵,别看它不吃不动,其实胚胎正在里面努力发育为幼虫。幼虫的任务是吃,它不停地咀嚼植物的叶子,如果算上占身体比例很高的消化吸收系统,它的体质量可增加3000倍。它吃这么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大约四十年前,证实昆虫体内有激素存在以来,到目前已知昆虫从卵到成虫,所经历的蜕皮、变态、羽化及生殖过程,都是受昆虫内分泌系统分泌的各种激素调节控制的。昆虫间脑神经分泌细胞群分泌的脑激素,有激动前胸腺产生和释放蜕皮激素(蜕皮酮)的作用,进而控制昆虫的发育和蜕皮过程;脑激素还刺激咽侧体,使之产生和释放保幼激素,来控制卵母细胞的进一步成熟。昆虫的蜕皮和变态是在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两者相互协调控制下进行的,保幼激素在成虫期调控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化学结构分别如图1及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5.
生精细胞显微授精是把精子细胞、精母细胞或精了通过显微操作技术转移到卵母细胞中,以使其受精的方法,对精子细胞的受精能力、冷冻保存,应用精子细胞及精母细胞进行显微授精的研究概况及其实践应用等作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鞘磷脂酶加速体外豚鼠精子顶体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其贤 《科学通报》1988,33(23):1827-1827
哺乳动物精子顶体在受精前,必须经过顶体反应。顶体反应是精子穿透卵子透明带并与之卵膜融合,最后发生受精的必要条件。因此,促进或加速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将导致受精率的增加。 豚鼠精子在体内开始顶体反应至少需4h。Fleming和Yanagimachi报道了豚鼠附睾  相似文献   

17.
绒毡层乌氏体在Ca2+运输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祥红  王建波  利容千 《科学通报》1999,44(24):2640-2643
利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小麦花药发育过程中Ca^2+的分布,四分体末期,在绒毡层内表面、药室和花粉的表面均分布的携带Ca^2+的乌氏体,并且乌氏体和花粉的表面相接触,分表面开始有Ca^2+的积累,单核花粉期,其药室内分布有大量携带Ca^2+的乌氏体,花粉表面的Ca^2+境我,成熟花粉时期,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Tirlapur等人的应用荧光标记方法研究了花粉发育过程中花药Ca^2+的分布,认为Ca^  相似文献   

18.
冯怀亮 《科学通报》1994,39(12):1145-1145
研究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对于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胚胎发育中核仁的分化,是胚胎细胞基因活动的重要标志.最早期的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是受母本的mRNA和蛋白控制的,而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才开始表达自身的基因.因而,胚胎的早期发育就是一个从母本基因向胚胎基因控制转变的过程,也即基因差次表达的过程.不同种动物胚胎基因起动的时间是不一致的,如小鼠发生在2细胞期,牛为8细胞期,绵羊为16细胞期,而人为8—16细胞阶段.在貉早期发育胚胎基因表达的时间,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弧儿受体TR2mRNA在大鼠睾丸内的表达和细胞定位及其在大鼠和恒河猴隐睾中的表达变化;并利用原位3’末端标记法,了TR2基因在精子发生及生精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大鼠睾丸中,TR2mRNA特异定位于生精细胞,主要在减数分裂期的精母细胞和减数分裂后的圆形和长型精子细胞表达。  相似文献   

20.
棉酚是从棉籽或棉根提取出来的一种黄色化合物.1971年我国医药工作者发现棉酚有抑制雄性大鼠生育能力的作用.1972年以后,各地展开了大协作,现在全国已有十三个省、市和单位协作,对棉酚进行系统的研究.动物实验说明,棉酚能破坏睾丸曲精细管中的精子、精子细胞和精母细胞,从而破坏精于的发生过程,使精液中缺乏精子,达到抑制生育的能力.经过短期给药,停药后动物的生育能力可以恢复.还在小鼠、大鼠、豚鼠、兔、猫、狗和猴等实验动物进行了毒性观察,除狗对棉酚的毒性比较敏感外,对其他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