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芳香醛与羟胺反应合成了苯甲醛肟(2),苯甲醛肟(2)与氯乙酰氯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氯乙酰苯甲醛肟(3),中间体3与中间体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反应得到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肟酯.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进行了结构确认.  相似文献   

2.
通过重氮盐的偶联反应以及Claisen-Schmidt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三氮烯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通过MS、1H-NMR、13C-NMR等方法得到证实.利用MTT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的筛选,发现5个新化合物均具有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3.
甲基苯甲偕胺肟合成及其捕收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o-甲基苯甲偕胺肟、m-甲基苯甲偕胺肟、P-甲基苯甲偕胺肟三个新化合物进行合成,并对其用于黑钨矿、白钨矿、萤石三种氧化矿浮选的性能以及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甲基苯甲酸为原料,经氨水中和、脱水及与羟胺反应后制得甲基苯甲偕胺肟.浮选试验结果表明:三个化合物对三种矿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捕收作用,矿物的可浮性按黑钨矿、自钨矿、萤石的顺序依次降低,化合物的捕收能力按o-甲基苯甲偕胺肟、m-甲基苯甲偕胺肟、P-甲基苯甲偕胺肟的顺序依次增强.对化合物的结构一性能关系的研究得到与浮选试验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抗乙肝病毒活性药物,根据活性片段拼接原理设计了一系列新型结构的去氢胆酸肟类衍生物,并预测其抗乙肝病毒活性。以去氢胆酸为原料经过酯化(或酰胺化)、肟化等反应合成8种新化合物和1种已知化合物,其中,肟类3种,肟醚类6种,均为E构型。以1H NMR、13C NMR和MS测定其结构,发现肟化反应均发生在去氢胆酸3位的羰基上。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目标产物对乙肝e型抗原HBe Ag的分泌具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a和2c的活性较好,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70.36μmol/L和97.34μmol/L。初步分析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发现甲氧肟醚类化合物活性最好。研究结果为该类结构的新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乙酰乙酸乙酯(1)为原料,以醋酸为反应介质,通过与亚硝酸钠的肟化反应得到化合物N-羟基亚胺乙酰乙酸乙酯(2),化合物2在缓冲的乙酸溶液中通过锌粉还原、与环己酮(3)加成环化反应生成化合物2-乙氧羰基-3-甲基-4,5-四亚甲基吡咯(4),反应的总收率为38.95%.而采用"一锅煮"合成方法制备化合物4可使反应的总收率达到49.76%.考察了在该反应体系的pH值为3.8~4.0时,其他一些反应条件对目标化合物4合成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为:锌粉与反应物1的摩尔比为2.9:1,反应温度为95~100 ℃.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用元素分析、IR、1H NMR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控制和跟踪克拉霉素合成工艺,制备了克拉霉素A(E)-9-O-甲基肟.以克拉霉素肟为原料,通过硅烷化、甲基化和脱保护三步反应合成了克拉霉素A(E)-9-O-甲基肟,并进行了HPLC分析和表征(1 H NMR和13 CNMR).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催化剂、溶剂和pH值会对此化合物的合成产生很大影响.HPLC分析条件:流动相为乙腈∶KH2PO4(0.033mol/mL)=45∶55(pH=4.0),检测波长210nm,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此化合物的合成有利于用HPLC方法对反应进程进行有效跟踪与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抗癌酮(Antineoplaston A10)降解物中谷氨酰胺与异谷氨酰胺类衍生物显示出抗肿瘤少性。为此,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苯乙酰谷氨酰胺类化合物供抗肿瘤活性筛选,采用合成酰基叠氮化合物,再与胺类于低湿下反应生成酰胺类目标化合物,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收率好,而且手性中心不发生消旋化,所合成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MS及元素分析方法鉴定。对所合成目标化合物做抗肿瘤活性评价,采用MTT法对L1210细胞进行了测试,初步结果显示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存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在甾体化合物中引入氮原子或含氮官能团后,所得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会明显提高。用酮经过酯化、肟化、重排、水解等反应合成3-氮杂-A-homo-4a-雄烯-4-酮化合物,并用六种人体肿瘤细胞珠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以联苯甲酰和硫代羰酰肼为起始物在Mg2 离子诱导下(2∶2)大环化合物C30H24N8S2的合成;分别分离或合成了开链中间物C29H22N4O2(1∶2)和C16H18N8S2(2∶1);对这3个化合物用IR,1HNMR和MS等进行了结构表征.成环反应体系进行紫外跟踪,对形成大环化合物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三苯基二氯化锑与二茂铁乙酮肟反应,合成了三苯基锑二茂铁乙酮肟配合物[C5H5FeC5H4C(CH3)=NO]2SbPh3,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在pH=6~7的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9个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乙醛酸稀土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n_2A_3·H_2O(Ln=La,Pr,Nd,Sm,Eu,Tb,Er,Yb和Y,A为配体)。通过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认为配体为四齿配体,配合物具有双核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用含有酵母tRNA和小白鼠氨酰tRNA合成酶的异源检测体系,测定到小白鼠脑组织的氨酰tRNA合成酶,运载氨基酸tRNA的活力,随小白鼠年龄和不同氨基酸而异,是否小白鼠全脑的不溶蛋白,也随年龄而有变化。作者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对小白鼠全脑的不溶蛋白进行了测定。根据凝胶等电聚焦图谱证实,不同年龄小白鼠全脑不溶蛋白的主要组分是相似的,但在530毫微米波长处的吸光值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结果是否与该组分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有关,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3.
以赤霉素GA_3为起始物,经十步,合成了赤霉素的环氧衍生物ent-13-乙酰氧基-1α,10α-环氧基-3β-羟基-1-甲基-20-去甲赤霉素-16-烯-7,19-二酸-7,19-二甲酯,这是一个新化合物.与此同时,还合成了其他三个新化合物,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分析方法证实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The problem in practice of determining the proper combination of Z_i in a set of changegears may be abstracted to the problem of finding the proper combination and permutation ofthe elements a_(i,i+1) of the set A_1 to give maximum M-d. Some results to find optimal combina-tions of the elements of the set A_1 have been reported in part I. In this part, some rules forpermuting these elements are introduced. By means of these rules, three kinds of intercalated setsof A_1 have been found, namely: (1) Sets with an even left wing, (2) Sets with coincidence of bothwings, and (3) Sets with circulated elements.  相似文献   

15.
该文给出一个无领域套基的空间的例子,证明了可分空间或拓扑向量空间中,领域套基的存在性等价于A1公理,并利用序数理论构造了一个非可分空间的例子,其中每点存在领域套基但不满足A1公理。  相似文献   

16.
合成一些新的有机磷化物,组成为(ArO)PhP(s)Y(Y=Cl、NCS).测定了mP、IR、HNMR并进行了元素分析.Ia的除草活性尚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将以往正抽象测度的定义中无限可加性改为半可加性,并且又给出了一个函数f,利用函数f又给出了测度的另外一个定义,使得此测度既具有以往的正测度的含义,又能够应用到模糊集合、矩阵、组合论、群论等其它方面上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和MN15方法,研究了气相α-丙氨酸二价锌(α-Ala·Zn2+)配合物的2种稳定构型(两性的A_1和中性的A_2)的手性转变. 研究发现,A_1可通过以氧为桥、氮为桥、锌为桥、氧与氮联合为桥以及氧与甲基碳联合为桥等多种途径进行氢迁移,实现手性转变;A_2可通过以氧为桥进行氢迁移,实现手性转变,还可以打开螯合环向A_1异构,按A_1手性转变的多种途径实现手性转变. 势能面研究表明,A_1以锌为桥进行氢迁移的手性转变反应具有优势,活化自由能垒是197.2 kJ·mol?1,A_2打开螯合环向A_1异构后,再以锌为桥进行氢迁移的手性转变反应具有优势,活化自由能垒是228.7 kJ·mol?1. 结果表明:气相丙氨酸锌可以很好地保持其手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dl-樟脑经氧化、氨化或经肟化、还原,分别制得双官能基的1,2,2,-三甲基-1,3-环戊二胺5和1,7,7-三甲基-3-氨基双环[2.2.1]庚-2-醇9.化合物5和9分别与硫代磷酰二氯酯6发生关环反应,得到新型的多环硫代磷酰二胺酯7和硫代磷酰胺酯10.本文合成化合物714个;化合物1017个.这些化合物大都具有一定的杀菌、除草或植物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用硫氰酸钾与硫代磷酰氯制备对芳基硫代磷酰二异硫氰基酯 ,并通过这些化合物与不同的胺反应 ,合成了 8种新的对芳基硫代磷酰取代硫脲化合物 .并给出了这些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等实验数据 ,并对谱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