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大地构造对矿床的控制作用骆耀南研究本区前震旦纪沉积地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特征时指出:“在前震旦纪时康滇地轴是大陆古板块边缘与西边一海泽古板块接触带上的造山带,两个板块分界线的类型,同近代环太平洋具岛弧、海沟和陆缘海等特征的板块构造型式可能大体相仿”。而岛弧海沟体系消亡后,转为晚  相似文献   

2.
《科学24小时》2011,(3):51-51
最新研究称,板块运动在火星地质历史中可能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和传统看法相悖。此前,科学界一般认为,由于火星太小,其较快的内部冷却速度不允许它存在板块活动。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员认为,火星奥林匹斯火山两北侧的一大片区域可能保存着板块活动的证据。这片区域存在大量的山脊和断崖。  相似文献   

3.
当地质学家勘察地球时,他们碰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基础物理和简单的计算机模型都证明地层中的地壳板块宽度最多仅有3000km,但事实上板块却以某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向两侧延伸了不少。位于太平洋底下巨大的地壳板块其横向跨度已达到了12.000km,同时其它的许多地壳板块的宽度也达到理论值的2~3倍。为了解决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现在通过巨型计算机模型的不断调试,已经有了些眉目。板块模型的运行规律是以模拟表层地壳和下层地幔的运动为基础。而在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大学工作的汉斯一彼得·邦奇(Hans-PeterBunge)和马克A·理查…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6个,分别为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相似文献   

6.
大西洋中脊现今扩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双根  朱文耀 《科学通报》2002,47(13):1027-1031
基于最新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发布的ITRF2000速度场建立独立于任何板块模型假设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0VEL,并求出北美与欧亚、北美与非洲、南美与非洲板块的相对Euler矢量,同此给出了大西洋中脊的现今扩张速度,与地质模型NNR-NUVEL1A相比,呈现出南大西洋中脊扩张速度大于北大西洋,但南大西洋中脊在减速扩张,北大西洋中脊在加速扩张,反映了大西洋中脊现今扩张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相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海相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主要经历了两大构造期和5个构造演化阶段.两大构造期是指早古生代板块离散-漂移控制下的海相盆地形成和晚古生代以来板块聚敛-碰撞控制下的盆地叠加改造这两大构造期.5个演化阶段如下:①元古界-中石炭世,小陆壳板块在大洋中的漂移和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海相盆地的形成;②晚石炭世-中三叠世,陆壳板块向北的拼合聚敛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盆地的发育;③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板块拼贴以后的构造稳定阶段和陆内沉降控制的湖相沉积盆地的叠加;④晚白垩世-古近纪,受新特提斯洋和西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海相沉积盆地经受陆内变形,发生埋藏、隆升剥蚀或破碎;⑤新近纪以来,受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及其远距离效应的影响,海相沉积盆地边缘发生前陆挤压和盆山耦合作用.构造演化过程控制了中国海相沉积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的形成奠定了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中新生代的构造叠加与改造决定了油气成藏与保存的关键条件.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漂移在大洋中的古板块上沉积的深水相泥页岩和陆缘海碳酸盐岩层序中,发育了优质的海相烃源岩和礁滩相储集层.晚古生代,陆壳板块聚敛并上升成陆,克拉通盆地内部的古隆起成为油气运移、聚集和储集的良好空间,同时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煤系地层形成了区域性的封盖层.中新生代的构造稳定性决定了古生代海相盆地的保存条件.具有前寒武系结晶基底,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盆地改造程度低的海相沉积盆地和其中古油气藏容易保存,例如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都是有利于海相油气勘探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杨槐 《大自然探索》1994,13(3):112-120
本文根据系统论哲学观,讨论了当代地质科学主导理论板块说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分析了所存在的四个根本性理论困难,并基此而提出地学发展的理论新命题──地壳及岩石圈板块运动属性的“三维与两维之辨.  相似文献   

9.
梁卓成 《科学通报》1985,30(19):1560-1560
一、前言 用铀系同位素测定年轻火山岩的年龄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测定30万年内火山岩的年代。腾冲火山群位于我国云南西部,地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边界,在这样地质环境下曾发生了自上新世以来大量的火山活动。测定火山的年代,对评价该地区  相似文献   

10.
<正>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东部有一座小山。白天,这座山烟雾缭绕。但是,每当夜晚降临,人们总能看到山上燃起阴森恐怖的“蓝色火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蓝色火焰原来,这是一座活火山,名为“卡瓦伊真”。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火山爆发和地震活动十分频繁,爪哇岛更是首当其冲。它原本就是一座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海岛,岛上沿东西方向一字排开几十座高大的火山,卡瓦伊真火山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海泓 《科学通报》1992,37(6):537-537
在“华南中生代造山作用”这一设想中,华南主要存在三个岩石圈板块:扬子板块,华南板块与东南亚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在前中三叠世处于分离状态,其间可能存在一洋盆,许靖华等曾称之为“板溪洋”。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科学预见,作者于1989年10月与12月,在分属于扬子板块的四川省武隆县附近与华南板块的广东省连县附近分别采集了下三叠统古  相似文献   

12.
19~ 2 0世纪中国人对地球科学没有重大的理论贡献 ,进化论我们没有 ,板块理论我们也没有贡献 ;而 2 1世纪可能对地球系统演变规律认识的突破 ,我们是不是还会错失这百年一遇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论甘青川发震块体及其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志德 《科学通报》1983,28(2):111-111
近二十年来,板块构造的研究中反映出板块边界与大地震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揭示了地震发生的某些规律性,明显地表现于海洋和大陆边缘。随着研究的深入,各地学者陆续把板块划分的更细一些,涉及到大陆内部一些板块边界的划分,即属于次级板块或孕育中的分离板块边界。我们曾讨论过大陆内部次级板块边界地震活动的特征,并提出划分次级板块边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地震防灾应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日本,虽然国土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的约1/400,但是从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来看,是一个地震、台风、暴雨、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容易发生的国家。日本列岛的附近有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北美板块、欧亚大陆板块。列岛正好位于这世界4大板块的活动地带。太平洋板块和非律宾海板块向北美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下面俯冲挤压,形成由5大岛弧(弧形状列岛)和5大深深的海沟构  相似文献   

15.
造波     
正如俗语所说,里面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地球也绝不例外。地球地幔中的固体岩石非常炽热,使它像热的奶糖一样能够流动,通过推动地球表面各处的构造板块从内向外地刻蚀着地球。碰撞的板块扭曲成山脉,或潜没到下面的粘性岩层中,几百万几千万年以后它又再度冒起,不过这一次它是从大洋中脊喷发而出的滚滚熔岩。  相似文献   

16.
西藏曾使世界变冷了吗?DavidPatcrsong著胡八一译当4000万年前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碰撞时,西藏高原被迫从中挤出升起。今天的气候就是这一不寻常的地形特征所带来的。在贯穿恐龙时代的整个2.5亿年间,地球曾是温暖湿润的,几乎为热带。此后大约40...  相似文献   

17.
扬子板块俯冲、断离的地震层析成象证据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根据三维P波速度层析成象结果,在大别-苏鲁造山带的莫霍面之下发现了古俯冲板块的踪迹。综合地质学和年代学研究成果推测,扬子板块向北俯冲于华北板块之下,并在170-200km的深度上发生了板块断离,年代大约为200-190Ma,这是板块断离是控制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的主导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金性春 《科学通报》1990,35(18):1416-1416
近年来,许多学者再造了中国现代应力场。一般认为,该应力场与相邻板块的作用有关。但问题并未真正解决,例如,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向NWW-NW方向俯冲,何以能在华北地区造成NEE向的挤压应力场?本文在重新分析了中国东缘各段板块边界作用力和方向,运用数学模拟方法探讨中国现代应力场与相邻板块作用的关系,获得了若干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南沙海域沉积物Sr-O同位素组成与古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训唐 《科学通报》1993,38(19):1786-1786
南沙海域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汇带,它的形成和发展受三大板块的共同制约,它是一个既具有封闭性、又有海峡与印度洋和太平洋相通的海域。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海域的形成和发展,对该区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Sr,O同位素组成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许茉 《科学之友》2005,(8):34-34
被称为“大地脸上最大伤疤”的东非大裂谷一直以来就是中外科学家向往的神秘土地。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的科学家们都已相继前往,探索这神奇的土地,寻找其板块分离的答案。地球上这最大的“伤疤”会变成海洋吗?地下岩石的类型如何?它目前分裂的情况如何?国外的地质学家们称,将非常接近于非洲与美洲的板块分裂,但是这种分裂也许将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