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江西南部崇义组植物群的发现,为研究我国这一时代植物群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在总结江西南部崇义组植物群研究成果盼基础上,从植物群的面貌、鱼化石群的特性、上下层位关系、岩相古地理及与邻区类似植物群的对比等诸方面,讨论了崇义组植物群的时代,认为它属于晚期法门期,代表我国独具特征的晚泥盆世末期的植物群。对江苏五通群植物群的时代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认识。最后,对文中所提到的圆痕木属的一新种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皖南龙潭组为一含煤地层,分布很广,可采煤层1—3层.在此含煤地层中产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其保存完好、种属繁多,且产出的层位也较稳定.关于皖南龙潭组植物群及其时代的问题,至今很少人作过系统的论述,1980年,李星学、姚兆奇和冯少南等同志撰文论述到此问题.笔者近几年在皖南采集了龙潭组一些植物化石,进行了整理和初步分析.本文着重叙述了皖南龙潭组植物群的特征,并对其所属时代提出了粗浅的看法,以供人们进一步研究中国南部二叠纪含煤地层尤其是研究华南二叠纪植物群特征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阜新盆地阜新组和半拉山组植物群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根据阜新组和半拉山组植物群的特征讨论了它们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4.
勉县群为陕南勉县至紫阳一带早中侏罗世陆相含煤沉积;自下而上分为三个组,即洪水沟组、沔水组、堰河组.该群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该植物群是典型的南方型Ptilophyllum—Coniopteris植物群。根据沉积特征及植物化石分布规律分析,勉县群三个组的形成时代依次为:早侏罗世、早中侏罗世、中侏罗世。有趣的是,在沔水组中下部发现了有花植物中华木兰(Magnoliamiocenila),为研究被子植物早期起源历史提供了一份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兰州窑街煤田中侏罗世植物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对兰州窑街煤田窑街组的植物化石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窑街组植物群以银杏类最为繁盛,真蕨类次之,真蕨类中又以蚌壳蕨科占优势,苏铁类和松柏类亦较发育,有节类贫乏。在植物区系上,它是我国北方“Cono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的一部分,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6.
专题研究表明,龙首山确有石炭、二迭纪地层分布。区内石炭系包括下、中、上三统,下统为南洼顶组,因产Yuanophyllum带的珊瑚、腕足类和苔藓虫化石,相当维宪晚期沉积。中统包括三岔组和尖山组,前者所产植物化石与靖远组类似,时代属纳缪尔期,后者的动、植物化石与本溪群、羊虎沟组的一致,时代为维所发期。上统沿用太原群,植物化石组合面藐与我国早期华夏植物群一致,时代为斯特芬期。龙首山石炭纪地层的确定,为进一步探讨该区的地质发育史和相关地质问题,提供了实际材料。  相似文献   

7.
梯田不仅是重要的农业资源,也是利用山地、丘陵坡地的一种农业耕作方式,是水土保持中一种有效的田间工程措施,更是我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的起源与演变过程,是我国梯田农业文化的重要分支。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统计资料,对崇义客家梯田和核心区的范围进行了确定;并基于地方史志记载、研究文献、姓氏族谱、民间传说,对崇义客家梯田的起源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文物的发掘,表明在崇义境内很早已有人类定居,认为元朝时期是客家梯田的雏形阶段,仅为零星的局部小块;明清时期为形成阶段,形成阶阶相连的成片客家梯田,梯田也已基本完工;清朝以后到至今为稳定阶段,客家梯田处于稳定时期。最后从客家梯田规模、劳动力数量及结构、种养殖特征、农耕技术等方面阐述崇义客家梯田系统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野生分布于江西南部地区的1个江西植物新记录种和1个变种,其中江西省植物新记录种为全缘桂樱Laurocerasus marginata(Dunn) T. T. YuL. T. Lu;新记录变种为香港新木姜子Neolitsea cambodiana Lec. var.glabra C. K. Allen。标本存放于赣南师范大学南岭植物标本馆(GNNU)。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甘肃永昌大泉龙首山东段山西组中发现的两种羽杉化石:松形羽杉WalchiaPiniformls(Schlotheim)和长叶羽杉W.longifolia(sp.nov.)。前者系欧美地区早二迭世的重要标准化石,在我国和东亚俱属首次发现。后者是本文建立的一个新种。这两科羽杉化石的发现,不仅给我国山西组植物群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山西组地质时代的确定,进一步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吉林珲春土门子组孢粉样品分析。建立了Quercoidites-Ulmipollenites-Liquidambar-pollenites组合。根据孢粉植物群特征及其与周围地区对比,其地质时代归属新近纪中中新世为宜。孢粉组合中喜温成分占多数,亚热带成分如Caryapollenites、Liquidambarpollenites等也较为常见,反映了当时比较温暖湿润的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在我国第三纪植物群区系中属于东部落叶阔叶林植物区。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放大镜观察的方法对东胜煤田侏罗系延安组中保存的大量植物化石进行分析,共鉴定出24属64种.在此基础上,对侏罗系延安组植物群组合特征及其所反映的古气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植物群可分为有继承性的Coniopteris szeiana-Nilssonia pterophylloides-Eboracia lobifolia与Neocalalamites hoerensis-Podozamites lanceolatus上下两个组合;该植物群与北京门头沟植物群、豫西义马植物群主要属种相同,都是银杏纲、真蕨纲占优势,并以蚌壳蕨科的繁盛为特征,均属于我国北方地区早、中侏罗世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可进行对比;植物群组合特征反映东胜煤田延安组时期为季节分明、偏潮湿的温带-暖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12.
1956年秋季起,笔者开始对安徽南部山区的种子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在采集、整理、鉴定标本时发现了一些前人没有记载过的,在我国和安徽省分布上为新记录的植物,种、变种和变型共18个。现报道如下:1.圆瓣冷水花Pilea angulata(B1.)B1.本种已知分布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湖北、湖南、广西、江西、浙江、福建、台  相似文献   

13.
风火山群为青藏高原北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的一套红层,因沉积环境及岩性等因素,其化石发现非常稀少,关于其时代有各种不同看法,影响了青藏高原地质过程的正确重建.本文从青海省南部风火山北坡该群上部层位的2块样品中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其时代可以明确地限定为晚白垩世晚期即?晚Campanian至Maastrichtian.结合前人的化石记录,推测整个风火山群的沉积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晚期(?Albian)至Maastrichtian.当前风火山群孢粉植物群以被子植物花粉为主,裸子植物花粉和蕨类、苔藓类孢子次之,且麻黄类及与杉科、柏科有关的花粉在组合中含量突出,指示当时的气候温暖、干旱,是一种亚热带森林-灌丛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我国内蒙古东部霍林河煤田植物化石及其生物地层的初步研究,概要的介绍了目前确定的34属62种大植物化石及部分孢粉。淡水瓣鳃类等化石.根据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及同相关植物化石群的对比,认为霍林河植物群及其产出地层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通过植物群组合性质研究,提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霍林河地层可能曾地处北半球或暖温带.  相似文献   

15.
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是我国特有古老孑遗植物之一。探讨了江西篦子三尖杉的地理分布、群落特征以及江西与全国篦子三尖杉的关系,结果表明:1)江西的篦子三尖杉群落主要分布在萍乡、安福、遂川、大余、崇义、南丰、铜鼓、奉新、修水等地;其中江西南丰和遂川分别为篦子三尖杉的最东沿和最低海拔区域(288 m);2)我国篦子三尖杉的地理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武夷山脉以西,海拔为300~2200 m的亚热带地区,显然,江西南丰是篦子三尖杉的分布东缘;其次,全国而言篦子三尖杉呈"零星块状"分布,即大陆型"微间断分布"格局;3)篦子三尖杉群落特点:多分布于溪谷两侧的阔叶林下,群落小,多为增长型结构,稳定性和恢复性差,易受干扰,适合就地保护或种植于武功山以南低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6.
兰州阿干镇煤田下侏罗统大西沟组植物化石的特征及时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明,兰州大西沟组植物群与苏联中亚伊塞克—库尔地区早侏罗世早期植物组合最为相似,两者都以具大型小羽片的枝脉蕨(Cladophledis)高度繁荣为特色.大西沟植物群与我国南方同期植物群有较大差异.银杏类和苏铁类植物在组合中所占比例的高低以及锥叶蕨(Coniopteris)的是否存在,可能是鉴别我国北方早侏罗世早、晚两期植物组合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长春市南部双阳区吊水壶岩溶洞穴群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区发育岩溶洞穴群的地质环境、成因和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金缕梅科植物是以亚洲为主要分布地区的植物群,约有100(140)种,分隶于27属中,其生长于中国及其邻国或地区者约有17属76种16变种(张,1975),而且特别集中于我国的南部。兹因金缕梅科植物在我国的地理分布饶有意义,特就《中国植物志.金缕梅科》所记载,参考有关文献,作初步探索如次。  相似文献   

19.
饶军 《江西科学》1993,11(4):238-241
岩泉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黎川南部,处武夷山脉中段西侧.这里有高等植物1800多种,隶属于235科、816属;大型真菌100多种;隶属于26科、62属;有保护植物21种;药用植物有1008种,隶属于187科、555属.其中珍稀药用植物80多种,大宗药用植物20多种.文中按药用部位分成8大类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20.
巴豆是一种常用的中药,从我国南部至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南亚次大陆和斯里兰卡都有分布。由于分布广,变异大,特别在叶形、叶的质地及毛被上出现一些不易识别的相近类型,给药品的收购及鉴别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在编写《中国植物志·大戟科》的过程中,就国产巴豆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区分出一个新的自然群,并给予小巴豆新名字。据广西药检所黄燮才同志(S.Z.Huang)口述,小巴豆不收购供药用。Croton tiglium L.Sp.pl.1004,1753;陈焕镛,海南植物志2:144,图366,1965;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