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技术的哲学思考。他们的思想包含了对技术问题的深刻反思和追问,成为现代技术哲学的思想渊源。深入探究古希腊时期技术的哲学思想,对于丰富和完善现代技术哲学思想体系裨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不同意传统哲学对技术的界定,他在其存在论的基础上对技术的本质展开了追问.海德格尔经过对技术追问的逻辑发展,发现了技术的本质是座架,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式,从而实现了对传统技术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在哲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其所具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极大地优化了哲学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各学校及哲学教师应当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哲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努力创造条件,自觉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哲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技术合理性的问题历来是技术哲学所探讨的中心和关键。在技术哲学中 ,技术合理性常常被理解为工具合理性。然而 ,传统的技术合理性观念显然不能涵盖发展态势日益迅猛的现代科学技术 ,本文借鉴社会建构主义观点和方法对技术合理性的社会建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发生在后现代的物质技术条件和文化背景之下,因此其思维方式、问题旨趣、理论建构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趋向与特征,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自觉地把握这些趋向与特征,有利于整体上推进中国的技术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现代技术的发展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越了传统技术,技术的人性化、智能化也方兴未艾,正在改变原有的产业格局。在重新认识和评估现代技术时,从本体论角度审视技术,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看待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哲学视野中的本体论"本体论"是从"ontology"翻译而来,后在我国哲学界广泛应用,用来表示"存在之哲学"。最早由巴门尼德抽象出存在的表述,"存在者存在,他不可能不存在",这从有形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技术哲学10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入哲学的研究领域、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发展至今历经了100余年。100余年的发展,使技术从单纯自发地改造自然、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需求逐渐成为人类理性的行为,对技术的哲学研究也从技术的定义、技术的本质等本体论、认识论的范畴发展到对技术价值、技术伦理、技术应用、技术预测、技术方法论等层次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哲学的研究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社会,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从深层次考察,它还是一个哲学问题、宗教问题、伦理问题.解决环境问题不仅需要技术的更新、经济法律制度的变革和工业文明的转型,更有赖于我们哲学范式的改变、伦理观念上的觉悟.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应将环境与技术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出发对环境资源与技术发展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现代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进步与繁荣,又给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对于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一方面,为了能迅速地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必须大力弘扬以技术理性和人之主体性为内涵的现代性核心理念,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技术.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和工业文明又会不可避免地把一个环境污染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技术问题不仅表现在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也使文明陷入困境.因此,在当下对技术与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技术负效应不断显现,技术异化成为技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从技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入手,探讨了技术异化的根源,评述了国内外对技术异化价值观的研究,运用辨证的方法对技术异化进行了新的解读,提出技术异化激发人类改造世界的潜力;技术异化为人类改进技术提供了切入点等新观点,从而促进我们对技术异化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占婧 《科技资讯》2005,(24):157-158
通行于世的技术观提出了技术的工具性规定,这没有揭示出技术的真正本质及人类与技术本质的关系。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海德格尔从存在原理出发,在对流俗技术观的剖析和批判的基础上,对技术本质进行追问,阐释了他独特的技术思想,认为“技术之本质即座架”。本文从海德格尔关于技术工具性规定批判、现代技术本质及技术与人类历史命运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海德格尔技术观的思想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作为应用于人类社会的有效手段与工具,技术在改造自然、刺激人类需要和满足欲望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技术时代,技术也被无端泛化,推广到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当然也包括教育教学领域,这就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渐成为一种危险。与此同时,历久弥新的海德格尔技术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条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通过关于技术本质和现代技术本质的探寻来寻找教育危机的解决之道。最终我们发现,危机的解决其实就蕴含在本质之中,教育艺术的持续生长成为唯一的解决之道,并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现代技术的“双刃剑”效应需要人们理性的思考和认真的对待。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阐述了技术不同于科学的内涵、负面效应及人的责任;从分析技术悲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审视技术价值观的选择,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模式;并要求在意识、科教、法律与道德和国际合作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远程教育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教育是现代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发展远程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学校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远程教学非常关键。本从现代远程教育对相关技术的要求出发,就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模式、所涉及到的卫星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流媒体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力求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技术、市场等现代因素向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升华。现代社会技术与市场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生存层面。技术消费是技术哲学、传媒经济学和消费经济学边缘产生的概念。技术消费为消费社会符号的编码解码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文化器物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符号是判断文化传承脉络的主要依据,技术消费深度决定器物文化传承的时空深度。技术消费的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是消费社会信息经济和传媒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王进 《科技信息》2010,(9):155-156
社会技术问题是近几年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文章从社会技术的存在性、概念和性质出发,结合制度起源、定义、构成要素及功能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制度与社会技术的共性,并揭示二者的内在关系即制度可以被纳入社会技术的研究范畴中。最后从社会技术的角度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失业保障制度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6.
技术哲学领域的知识创新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如何借助计算机,自觉创造人机共生的知识创新机制,实现知识创新的全面提高,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阐释了语料库建设对技术哲学研究的作用,介绍了语料库建设的支撑技术,并分析了哲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滑涛 《科技信息》2013,(20):265-265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育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型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对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各国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横向做对比,对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如何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工程,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找到一条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教育人工智能是教育学科走向科学化的关键路径。当前中国教育人工智能研究和实践严重滞后,缺乏基础理论创新、实践应用支持和大数据库建设。教育人工智能研究的学科定位出现偏差,长期存在对教育技术单一学科分支的路径依赖,形成了研究壁垒、思维惰性和创新恐惧,导致当前教育人工智能研究浅层化。应对教育人工智能发展的研究需求,不能过度依赖教育技术学科,应凸显本轮教育人工智能发展的颠覆式和破坏性创新特质,超越教育技术范畴。一是摆脱教育技术学科限制,引导形成全教育、全学科、全过程、全参与者共同进行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研究新格局,加强重大基础理论创新,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融合,形成理论引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创新系统,引导形成全面参与的新研究范式,全面推进教育人工智能研究。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技术恐惧,全面引入教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法,推动学科从业人员的思维转化与能力提升。三是借助技术壁垒,形成新的教育研究行业标准,将教育学科打造成为可以与其他社会科学体系进行科学对话的规范学科。四是响应产业界需求,对教育人工智能产品进行有效性评估,形成基于评价的产品研发自我调适系统。  相似文献   

19.
技术在人类的现实生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技术是我们得以改造自然实现人类自身基本生存的工具,另一方面,技术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存在物,自身构成了人与自然相沟通、相联系的桥梁与中介。随着技术哲学的不断发展,对于技术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开始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文章力图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探讨技术作为人与自然相沟通的中介在人们现实生存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期在关于技术本质问题的思考方面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蕴含着技术哲学思想。本文试从技术哲学这一视角出发来评述亚里士多德的技术思想体系。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即:一、"技术是制作的智慧";二、亚里士多德的技术目的论思想;三、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中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