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建类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危机是由人的失范行为导致的。人如果还有不是为了人类社会的正常生存发展而破坏自然的失范行为,那就说明人还没有彻底摆脱动物的本性,人还不是真正的人,距离人的本质的实现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必须从人的本质出发探求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过于崇拜自然而失落了人,否定人的本质。“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把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价值观扩大到自然,实际上是削弱人的作用、人的特性,也否定了人的本质。只有以类为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才能真正体现人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性的伦理话语中,表面上将自然与环境作为同一个概念来使用,而实际上暗含着根本性的转折:从自然向环境的重心转移,反映了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并预示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恶化的趋向。由是观之,环境伦理不过就是现代社会伦理的延展,尚未改变保护自然的伦理次序:把原有的基本社会道德规范加以推广,把生态平衡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价值加以重视,以为就此达到了环境伦理的目的。与此不同,生态伦理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最终会对人的社会现实生活产生影响,触及人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从环境伦理到信息伦理,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伦理理论却在价值论的路径上找到了契合点。自然实体的"内在价值"构成了环境伦理的价值基础,但将自然实体进行数据集合化的"信息体"却无法成功地将"内在价值"嫁接于信息伦理之中,而基于物质和信息的"双重存在"、"双重演化"理论的"普遍关系效应"的生态价值观有效消解了"内在价值",并且成为了信息伦理的新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环境价值探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以其特有的生态功能而蕴涵着巨大的环境价值,其广泛的应用却出现了对环境价值追采的背离。需要探析其深刻的认识论原因和社会原因,通过转变科学范式,确立科技创新的生态导向,为人与自然的积极平衡提供技术支撑,以实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价值的回归。处于人与自然矛盾之中和市场经济压力之下,推进科技创新,改变科技落后状态是硬道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自然价值与环境伦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环境伦理研究引发出的自然价值问题,反过来又成为不同的环境伦理观立论的依据和我们划解它们分野的症结。在环境伦理学讨论中,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关于自然价值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7):123-128
环境科学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学科群,其性质体现在"应用科学论"、"交叉整合论"、"社会建构论"和"新范式革命论",其新意不仅在于"它应用整体观和系统论",也不仅在于"对旧有学科研究范式的同化、综合从而产生新质的过程",而且还在于新范式中体现的"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揭示的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由此,考察环境科学的体系结构论,发现"1+4+X"的环境科学体系结构论,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首先,它的建构,基于自然科学分类的类比,没有考虑哲学门类。其次,根据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自然学科"的分类类比,把环境科学体系概括为"I+II+III",即"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环境自然科学和环境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层次和结构,其发展有五大特征。由此,建议建立"大环境科学学术共同体",形成"跨范式"的环境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环境哲学视域内的生态价值与人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把价值视为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是失之偏颇的。这是造成只重视主体价值,忽视生态价值的重要原因。只有把价值视为是主体与客体的互益性关系,才能在强调主体价值的同时重视生态价值。生态环境对于人类具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全球生态危机迫切需要自觉协调好当代人的价值与下代人的价值,局部价值与人类整体价值的关系,开创主体与客体互益,发展与环境双赢,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生态文明道路。  相似文献   

8.
环境正义与生态正义是本质不同的概念。环境正义关注人类差异性主体对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正义,是局限于传统社会正义的理论范畴。生态正义则强调人类补偿对自然伤害的矫正正义,是表征人类与自然和谐秩序的范式创新。通过对生态与环境、生态正义与环境正义的深入辨析,可以看出环境正义的局限性和生态正义对环境正义的超越性;进而在生态正义的视野内基于对权力、资本、科技和价值等实践中介形式的考察,探索出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文明时代的资源环境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时代的资源环境价值,以资源环境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为尺度,按其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功效不同,区分为生态价值和生产力价值两种形式。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努力实现两种价值的平衡。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界定生产力价值实现的最高上限和生态价值实现的最低下限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浅析环境公益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锐减、臭氧层空洞等等无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在创造着巨大经济财富的同时必须对自己的生产方式做出深刻的反省,人们的环境价值观、道德伦理观也在经历着深刻的转变.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组成部分从各个角度提供解决的途径,并共同付出努力才能成功.因此,法学也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环境公益诉讼便是其中的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教育的生态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教育理念是“生态和谐”概念在教育上的移植和借用,从生态学角度看,教育和谐就是教育生态的平衡。和谐教育具有整体效应、边缘效应、耐度定律和最适宜原则、竞争机制和协同进化等基本生态规律,和谐教育构建的生态策略首要的就是处理好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与自然的和谐、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发展伦理学的价值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发展模式是一种只有动力机制而缺少评价和规范机制的发展模式。它在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相当成功,而在解决“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的问题上却是失败的。发展伦理学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是对社会发展本身的价值关怀和伦理关怀,在对“自然价值”的理解上,发展伦理学克服了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的片面性,合理解决了自然界所具有的“工具性价值”与“环境价值”,“存在性价值”与“消费性价值”的内在冲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价值的,伦理的基础,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消费价值对使用价值的背离,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挥霍性的消费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消费方式和消费观的革命,把人类的利益,子孙后代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规范社会发展的提高的价值尺度和伦理尺度,是发展伦理学的终极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美国学者H.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思想做了简要介绍和分析,认为该理论在西方环境伦理学阵营中独树一帜,从价值论角度出发,论证了自然界内在的客观价值。我们认为,他所提出的自然“内在价值”概念是对价值概念的泛化,错误地把价值的客观性等同于价值本身,把存在命题与价值命题混为一谈。本文指出,对价值概念的准确定义是正确认识自然价值,即真正实现自然价值概念提升的前提和关键,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的理论能够担负起这一任务。据此,本文将“自然价值”定义为自然对于整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社会的建制,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其设置取决于当下社会的需要和对未来社会目标的设定。基础教育决定了国民的“三个基本”——基本的知识体系、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的价值观。工业文明的教育体系意在培养工业社会中合格的社会人。工业文明是建立在数理科学及其技术体系之上的,故数理科学是其基本知识体系的核心部分。数理科学与机械自然观是相互建构的。故机械自然观既是其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其基本价值观。生态文明是与工业文明迥异的一种文明形态,需要其国民具有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三个基本”,故需对当下基础教育加以调整。加强博物学是一个可操作的方案。博物学可以作为基本知识体系的重要乃至核心部分,从博物学中,也能产生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关怀伦理重视关怀、情感、责任、情境、公平等的表达,成为了众多学者在各种论述中重要的价值观取向。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怀环境伦理在关怀伦理的基础上建构起体现爱与关怀的生态伦理文化,这是目前生态文化的一种新的伦理道德转向。对于关怀伦理学来说,必须加入生态思想的观点,才能扩展其理论的适用范围,因此,我们暂且以关怀伦理学为架构,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论述中重新诠释关怀伦理学在环境议题中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如何在工程领域培养一批又一批具备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观和技能的人才,则成为解决新的主要社会矛盾的关键。在技能和价值观二者之中,价值观的教育和养成更为重要,难度更大。学界正在推行通识教育,力图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工科学生对"真、善、美"的鉴赏力和理想追求。然而,由于通识教育目标不明确等诸多因素,工科的通识教育效果尚不理想,出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现象。为此,我们在化学工程教育中开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学工程伦理》研究生必修课程,试图将它作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之间的桥梁,期望能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全球胜任力和竞争力的一流工程人才探索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在机械自然观基础上,以事实与价值的割裂为前提,把人类利益的幸福追求作为道德行为的终极目的和尺度。面对生态危机及其根本解决,人类中心主义无法走出自然保护的两难困境。只有根本意义上的生态伦理,才能使人类道德观念的转变达到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环境伦理学的争论焦点是自然的价值问题,回答自然价值问题的理论根据是自然观。当前作为自然价值之根据的自然观有神话自然观、机械论自然观、有机论和整体论自然观,以及实践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将自然置于实践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视野之下,自然的价值就是"自然向着人的生成"价值;同时,在实践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视野之下,理解环境伦理学的价值话语及其争论,阐明环境伦理的价值图景与重叠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在价值标准上的模糊性是阻碍它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工程伦理教育的价值谱系由自然伦理、商谈伦理和责任伦理构成,其确立的依据主要是当今工程活动中的实践伦理和价值关系。自然伦理主要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商谈伦理主要涉及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责任伦理主要涉及的是人与社会和个体与自我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新时期的环境保护战略转变的需要,提升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确保环境管理目标的技术可达性和环境工程实施的有效性,我国政府于2006年9月下达了<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任务. 通过<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研究,构建以技术政策、可行技术指南和工程技术规范为核心的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编制与规划及体系建设相关的系列管理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