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情趣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我认为不仅仅是单纯的教授英语词句,更重要的是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情趣味中愉快的接受英语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2.
杨冬云 《科技信息》2009,(8):232-232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提高语文成绩,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必须引“源头活水”进语文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语文“人文性”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运用被“击活”的语文知识,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至力于‘导’。”“应试教育”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重教而不重导,不仅扼杀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造潜能,而且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过多,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讲,总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记不牢,而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会几乎等于零。  相似文献   

4.
“诱趣探求法”教学模式是通过激发学生兴趣 ,令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使其在探究过程中发展思维 ,获得知识。该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理论依据 :①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陶行知指出 :“盖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 ,则从事弥力 ;从事弥力 ,则成效愈著。”“学生有了兴味 ,就肯全部精神去做事体” ;③教育心理学以事实证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功能目标 :①培养学生对点钞课的浓厚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在对“科学与艺术”这个课题的理解上,我认为应首先明确何为“科学”。在以往关于“科学与艺术”的研讨会上,李政道先生曾不止一次地提醒发言:“我建议探讨的主要题目是‘艺术与科学’,而不是‘艺术与科学技术’。”须知概念涵义的含混不清是理论错误的重要“基因”。因为概念毕竟是理论的“细胞”。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在四十年代初就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学生不仅要“知”字、词、句、段、章、语、修、逻、文,而且在听、说、读、写方面都能“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要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就要切实研究并解决听、说、读、写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该“彩壳’’建筑的设计构思进行综合论述,强调建筑师能够利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新工艺和美学在建筑领域的完美结合,运用平面和空间设计的tt压”、‘‘提”、‘‘切”、“推”、‘‘插’’等设计手法以及将结构、材料、色彩、声学的有机融合,达到建筑的商业、经济、人文和艺术等综合效果,完全可以创作出个性化、时代化精品。  相似文献   

8.
郑崇 《科技信息》2012,(33):328-328,310
时下职高语文课堂普遍存在教学越来越难开展,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的问题。整个语文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让学生重拾语文学习兴趣入手,以激发兴趣、培养兴趣为途径,激活职高语文课堂,让其重新活泛起来。  相似文献   

9.
爱的魅力     
沈益亮 《奇闻怪事》2006,(10):31-31
有这样一则寓言:“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她们到家里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中我们中间的哪一位?”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了进去,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我们历来都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了一切。在童话中如此,在教育中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乃各级各类学校及教师的光荣职责,“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是代当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培养极富创造力的“富创型学生”,防止‘只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书生型学生”是顺应现  相似文献   

11.
教学艺术是凝聚、融汇了教育机智在内的,针对具体的教学模式的创造性的运用,是教师高度驾驭纷繁复杂的教学“变数”的能力的综合体现。提升教学艺术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核心。具体表现在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对教学流程的完全掌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适时调度上。  相似文献   

12.
论“‘文革’地下诗歌”中的青年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诗歌是“‘文革’地下诗歌”的精华,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不仅是“‘文革’地下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以其现代主义的美学追求为新时期新诗潮的涌现作了充分的艺术准备。本文详细论述了青年诗歌的成因、思想意蕴、艺术特质及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亚娟 《科技信息》2009,(19):249-249
新课改背景下,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锻炼良好思维品质,提高语文课堂实效.语文老师应从文本的“动情点”“精彩点”、“关键点”、“探究点”、“思考点”选准切入点,塑造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14.
叶书利 《世界博览》2010,(22):28-29
11月2日,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华为上海研究院对10月底媒体热议的华为“接班门事件”定性:“这是个‘哇哈哈’的问题。媒体现在很沉闷,如果不‘哈哈’,大家就压抑。没到愚人节就开了个大玩笑,这是‘成人哈哈’,反正你就哈哈一笑,这事情就过去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计数鱼类的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汉语中计数鱼类的量词主要有“条”和“尾”等。“条”是人们运用了隐喻的认知语义扩展方式,而“尾”则是转喻。日语中计数鱼类的量词有‘本’‘匹’‘头’‘枚’‘尾’和‘杯’等。其中,‘颈’‘尾’是转喻的认知语义扩展,‘匹’‘本’‘枚’‘杯’是则隐喻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一定规模的语料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这么’+动词”格式和“‘这么一’+动词”格式既有相同点,更有不同点。“‘这么’+动词”中出现的动词种类多,有心理动词、行为动词、能愿动词,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这么’+动词”可以单独出现,此格式除了表示已然动作、未然动作,还可以表示正在持续的动作。“‘这么一’+动词”中出现的动词少,仅为行为动词和心理动词“害怕、想”,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这么一’+动词”不能独立单说,不能表示持续动作,由于“一”的存在,此动作都是已然的。  相似文献   

17.
林水福 《科技信息》2013,(10):351-352
兴趣的力量,前人早有认识。孔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真理与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为此,教师只要在课堂上较好地运用课堂口语,讲究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聪明才智,就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1]。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文学与艺术就有割不断的联系,许多大文学家也是艺术家,像西晋的嵇康、唐代的王维与白居易、宋代的柳永、苏轼及黄庭坚、清代的曹雪芹,他们或精通音律,或擅长书画。有的艺术家也是文学家,像东晋的王羲之,一篇《兰亭集序》,既是书法史上也是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既要有专业的知识,又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让艺术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艺术情趣,笔者在以下几方面作了研究与尝试。  相似文献   

19.
李军 《奇闻怪事》2009,(9):16-18
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目前,“育人大计,‘正心’为本”正在逐步形成共识。学科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学校的学科教学就应该将心理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本文仅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教育谈点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20.
“河湟花儿”异彩纷呈的衬词运用是非常具有特点的。因此常有:“无‘花’不有衬,无衬不成‘花’”的提法。不难看出衬词在“河湟花儿”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衬字、衬词、衬句的应用体现了“河湟花儿”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语言特征也构成了“花儿”独特的艺术风格、手段和艺术特征。根据衬词在“河湟花儿”中的应用,可把它们分为虚衬字、词,句首呼唤性衬词衬腔,句中衬词,句尾衬词几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