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崂山风景区绿茶产业带以生产绿茶为主,2006年以前产品均以崂山茶之名进入市场,是我国本世纪新崛起的较具影响力的地方名茶之一,2002年面积已在1000hm^2以上。该产区大部分茶园分布在距崂山风景旅游干线或支线不足500米的范围,产区村庄密集、工贸企业众多、采石场星罗棋布,逐年增加的城区建设和旅游开发带来的汽车、人流激增。另外,该产业带99%的茶园以实生种甚至群体种建园,良种化程度极低;80%以上的茶园需要塑膜拱棚保护越冬,增加了投资成本和塑膜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3.
4.
兰州、白银沿黄灌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至201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1万亩,总产量430万吨,总产值55亿元,蔬菜已经成为两市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调”生产基地。其中,兰州市以露地高原夏菜为主,面积71.2万亩,总产量190万吨,产值占种植业的2/3。白银市以设施蔬菜生产见长,种植面积18.5万亩,产量78万吨。两市的蔬菜产业已经形成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配套良好的运行体系,产品除供应本地市场外,主要销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的五十多个城市和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外销总量三百多万吨。 相似文献
5.
重庆现有茶园62万亩,年产值超过4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茶叶已成为山区农民收入致富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开发、推广、提高瘦肉型猪繁殖率综合技术,秸秆固化地火取暖与沼气中温发酵一体化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关键配套技术,推行瘦肉型猪无公害产业化生产,实现生态养殖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开发、推广、提高瘦肉型猪繁殖率综合技术,秸秆固化地火取暖与沼气中温发酵一体化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关键配套技术,推行瘦肉型猪无公害产业化生产,实现生态养殖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与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共同进行抗病虫害的茶树品种选育和生态控制技术研发,引进日本长崎农林实验场精准施药和施肥以及茶园物理控害的新技术和设备,并进一步集成和优化,形成茶叶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从而解决茶叶种植中农药大量使用造成茶叶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增加茶叶出口,提升茶叶产业,提高国内茶叶安全生产水平。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以下标志性成果: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生8名,硕士生8名;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8篇(其中4篇为SCI收录论文),国内学术会议论文14篇;参编专著2部;获自主知识产权7项,6个软件专著,1个标准;引进国际高级人才7名;引进1个设备、2个技术。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是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政府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措施,是一项事关人们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民心事业。4年来,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而成的“无公害苹果化学疏花技术”于2004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06年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1.
12.
对中国江淮流域与位于茶树起源地带中心的云南地区茶叶利用方法历史演变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茶的食物特征和饮料特征及文化特征强弱互现是茶利用技术演进的一条主线;根据历史文献并首次通过考察云南遗存的传统习惯用茶方法,来还原我国唐代以前其它地区的茶叶利用方式;提出烟草流入我国对于普洱茶清代贡茶地位的形成有一定相关性,并对近代普洱茶制作方法的演变及其原因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3.
14.
15.
海水设施养殖是世界各国开发海洋的重要发展战略方向,也是我国新时期向海洋领域拓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开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低耗的海水设施养殖技术研究,大幅度提升我国海水养殖产业技术水平,对提高养殖产量、改善养殖品质,增强我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民收入的提高,是拉动内需的关键,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加速器。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道路是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文章从豆芽菜生产、发展的历史,试论述农业产业化对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虽然是产茶大国,茶叶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种种原因,茶叶世界贸易量却位居第三。大量低档茶、碎茶、夏秋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通过茶叶综合深度加工生产速溶茶粉、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咖啡因、茶多糖、茶蛋白等, 相似文献
18.
福云20号原称“福云5820”,它与福云6号(GS13033—1987)、福云7号(GS13034—1987)和福云10号(GS130351987)等3个国家优良品种一样,均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7年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云南大叶种为父本,通过自然杂交,于1958年秋,从母本树上采籽播种而得的第一代有性群体(简称福云58型)中,通过1959~1962年单株观察分离,并用无性繁殖法选育出的无性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