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曹煜 《河南科技》1991,(12):29-29
<正> 由于今年麦播期间遇到严重干旱,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干旱持续时间长、晚播小麦面积大、至今还有一部分没有播种上,因此,掌握好晚播小麦栽培技术,把小麦种足管好,对保证明年小麦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选用早熟、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春性品种。春性品种一般具有生长快、所需积温少,春化时间短、发育早、起身拔节早,而且春性品种播期比冬性品种晚5—10天,能够适合小麦播期适合我省晚播小麦春性品种有:豫麦18(矮早781)、豫麦17(内乡182),宛7107,豫西832。二、抗旱浇水种麦,提高播种质量,培育晚播壮  相似文献   

2.
梅四卫 《河南科技》2004,(22):10-11
郑麦9023属弱春性,幼苗偏直立,叶色深绿,叶片宽大,苗壮,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一般每亩成穗35万左右.其株型紧凑,通风透光性好,株高80~85厘米,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纺锤型,结实性较好,每穗结实30~35粒,长芒,白壳,籽粒白色、角质,千粒重45~47克,饱满度好,商品性佳,灌浆快.该品种晚播早熟,成熟期较豫麦18早3天左右,穗层整齐,后期熟相好.  相似文献   

3.
豫麦45号     
高产弱春性小麦新品种系河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研究室1985年用79B1/郑州761/无芸77/濮阳5号复合杂交选育而成,1997年10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豫麦45号。1999年荣获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和轻工总会组织的’95主要农作物后补助品种,并列入国家重点计划在全国适宜麦区推广利用。豫麦45号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5天左右,株高80cm,幼苗半匍匐,苗期生长健壮,分蘖力强,起身拔节早。穗长10-30cm,千粒重43g。主要优点是植株偏低,基秆粗壮,根系发…  相似文献   

4.
梅四卫 《河南科技》2004,(11):10-11
郑麦9023属弱春性,幼苗偏直立,叶色深绿,叶片宽大,苗壮,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一般每亩成穗35万左右。其株型紧凑,通风透光性好,株高80~85厘米,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纺锤型,结实性较好,每穗结实30~35粒,长芒,白壳,籽粒白色、角质,干粒重45~47克,饱满度好,商品性佳,灌浆快。该品种晚播早熟,成熟期较豫麦18早3天左右,穗层整齐,后期熟相好。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技》2008,(9):6-6
特征特性平安6号为弱春性大穗型中早熟小麦品种,生育期218天,与对照品种“豫麦18”熟期相当。该品种幼苗半匍匐,生长势强,苗期冻害轻;春季起身拔节快,抽穗较早;分蘖力适中,分蘖成穗率高,亩成穗数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6.
豫麦47     
该品种由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选育,原名丰优3号,1997年1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47。产量表现:1995-1997年连续两年参加河南省超高产春水组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14千克和535千克,1998-1999年在豫北大面积试种,亩产均超过450千克,是目前河南省乃至全国优质麦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介于春性和半冬性之间,抗寒性较好,适播期长。株高75cm,矮秆抗倒伏。一般亩成穗40万,穗粒数35粒,千粒重40克,成熟较早,落黄好。品质特点:营养品质和…  相似文献   

7.
小麦新品种豫农010豫农010系河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研究室和郑州市邙山区种子公司等单位合作选育而成的弱春性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79B1/郑州761//濮阳5号。该品种1991-1992年度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中的预备试验,在开封农科所亩产...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技》2009,(8):6-6
审定编号 豫审麦2007002 选育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 豫农21&#215;豫农127 特征特性 “豫农202”属半冬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27天,比对照品种“豫麦49”早熟2天.  相似文献   

9.
优质专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用途的小麦,弱筋小麦是适于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的专用小麦.目前适宜在河南省种植的弱筋小麦主要有郑麦004、偃展2000、豫麦50等.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河南省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了571个农作物新品种,主要农作物品种经历了4-7次大规模的更换,每次更换都使产量增长10%以上。尤其是“八五”以来,我们加大了新品种选育工作力度,先后选育出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如小麦方面的豫麦13、豫麦18、豫麦21、豫麦41、豫麦49、豫麦54等。到目前为止,已选育出25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其中小麦品种已审定62个,这些品种在生产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力选育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的同时,近年来还加强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选育出了如豫麦34、豫麦35、豫麦47…  相似文献   

11.
豫麦66号由河南省豫东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采用染色体生物技术培育而成,原名兰考906—4。2000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一、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半冬性、大穗、多粒型。单穗平均60粒以上,千粒重45克左右,白粒、角质,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茎杆粗壮,抗倒伏,耐旱、耐渍、耐盐碱,抗干热风,落黄好。以主茎成穗为主,高产栽培和晚播条件近似独杆。高抗 白 粉病、条锈病、叶锈病,中抗纹枯病、叶枯病和赤霉病,广泛适于黄淮麦区高、中水肥地早、中、晚茬种植。 经测定,该品种品质优良,属强…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技》2008,(8):6-6
审定编号 豫审麦2006013 选育单位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 品种来源 豫麦57诱变 特征特性“富麦2008”为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17天,与对照品种“豫麦49”熟期相当。  相似文献   

13.
1.自身因素。选择一个好的小麦品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优质的小麦品种是获得优质小麦的内因和基础,也就是说遗传物质是小麦品质的决定因素。目前.适宜我省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有豫麦34、豫麦47、郑麦9023、郑麦98等。  相似文献   

14.
成果推广     
<正> 豫麦14的选育及加工利用豫麦14的产量水平常年稳定在300~350公斤,也有突破400公斤以上的地块。豫麦14和国内外优质小麦品种相比较,具有产量较高,各项品质指标优良,并且互相协调的特点,整体表现为面团流变学特性好,面包体积大,蜂窝均匀壁薄而富有弹性,口感好,外观喜人,其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居国内先进水平。据中国农科院、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和郑州几家面包厂烤制面包鉴定结果看,豫麦14具有较好烘烤品质,一致认为该品种基本上达到了面包小麦的要求。豫麦14具有抗旱、抗寒、抗病、后期抗高温、落黄好、适应性强、稳产性好的优点,在一定范围内打破了产量和品质相关,克服了长期以来优质品种产量不高的缺陷。豫麦14茎杆祖壮,根系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防治。1.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如:豫麦34较抗白粉病。豫麦47较抗条锈病、纹桔病。要压缩感病品种面积,搞好品种布局,防止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  相似文献   

16.
豫麦36号(豫农001)豫麦36号系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研究室在范濂和吕德彬教授指导下,用(百农3217×豫麦1号)×陕农7859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品种。原名豫农001,1995年9月第四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并命名为...  相似文献   

17.
<正> 晚播麦主要是指寒露至霜降节(10月20号前后)播种的小麦,比普通栽培播期晚20天左右,这种晚播麦晚播不晚熟,高产了倒伏,据吴桥县1987—1988年度3500亩的试验示范,原产可达到400—450公斤/亩,是提高粮食单产增强农业后劲的一条新途径,使晚播麦高产稳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小麦晚播延长了夏玉米的生长期,使夏玉米可种植增产潜力大的中晚种,如掖单4号、2号等,以充分利用高温多雨的夏秋有利季节,提高玉米单产(单产600—650公斤/亩),  相似文献   

18.
周棉6号     
《河南科技》2009,(10):6-6
审定编号 豫审麦2008005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品种来源 豫麦2号&#215;周8826 特征特性“豫保1号”屠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6天,比对照品种“豫麦49”晚熟1天;幼苗直立,叶色灰绿。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亩成穗数偏低;株高81厘米,较抗倒侠;株型略松散,叶片较大,穗层整齐;  相似文献   

19.
信息博览     
小麦新品种豫麦49 优质、高产、强抗倒小麦新品种“豫麦49”的选育及应用课题由温县祥云镇农技站、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完成。豫麦49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抗倒伏性强。参加黄淮生产示范平均单产461.7公斤,品质达到优质面包小麦和优质方便面标准。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该品种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该品种是将优质、多穗与抗倒结合于一体的高产、超高产品种,经济效益突出。(沃 文)棉花新品种豫棉19号豫棉19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20.
豫麦70-36     
《河南科技》2006,(8):6-6
品种来源豫麦70—36是内乡农科所对国审豫麦70(内乡188)进行改良培育而成的新品种。2005年3月1日农业部对豫麦70—36品种权进行了公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