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叙述艺术,是小说修辞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指作家如何把一个虚构的故事制作成有组织的情节形式,把立体时间改为线性时间叙述出来的技巧。叙述观点,表现作家同故事之间的关系,是与作家的思维方式和感知方式相联系的。小说创作的这一“基本方法”,不但反映一个作家的独创性,他把握和表现生活的独特方式,而且反映作家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力度。叙述艺术,不单是艺术技巧、艺术形式问题。从文学史看,叙述观点是不断发展丰富的。屠格涅夫的六长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叙述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2.
自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斯提出"元小说"一词以来,欧美作家对此颇有剖析,虽然他们的说法各有侧重点,但都认可了元小说贯穿小说历史,也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实践创作中,美国当代元小说更是着重于语言任意性、小说虚构性、作者矛盾地位,以及互文性等主要观点,充分体现了元小说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华裔作家严歌苓的小说《白蛇》讲述了全国著名舞蹈家孙丽坤在“文革”中的遭遇。与传统的直接进行叙述的线性叙述模式相异,作家严歌苓在小说《白蛇》中采取“三重视角”与“双重结构”的文本完美地把现实舞蹈家孙丽坤塑造为抽象唯美的艺术形象。通过她的遭遇,作家揭示出中国极度强调道德美的文革时期艺术芙和道德荚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人们对艺术美的特殊情感。  相似文献   

4.
现代小说艺术的发展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本体特征,虚构性、叙事性和真实的生命创造正逐渐成为现代优秀小说的基本特征。从两类右派叙事作品的艺术比较中可以发现:正是由于它们对小说本体倾向上的不同导致了审美效应上的差异。所以,只有从小说艺术自身要求出发,才有可能创作出艺术性较高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5.
以"可能世界叙事学"理论为切入点,从小说的虚构性范畴中的虚构世界的本体论特征、叙事性范畴中的同质离散的叙事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叙事虚拟世界、经验性范畴中的叙事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抵牾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小说《万寿寺》中的可能世界叙事。叙事不仅是我们组织现实生活经验的手段,更是一种文化创造性实践,激励我们改变启蒙仍未完成的"现实世界",为实现多样态与美好的"可能世界"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先锋派”小说在新时期小说主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创新性: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将创作重心移向小说本身,释放作家与文本对话的欲望;思想上的创新则表现出一种后现代“解构主义”。这两个方面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与此同时,“先锋派”小说的创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即创作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思想倾向的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乡土小说体现了现代乡土作家对自我的二重放逐。他们告别故乡,就意味着成为乡土的一个“他者”,而同时又无法自如地进入城市的生存语境。于是他们只能把自己精神的栖所放在“别处”,在创作的“白日梦”中为漂泊的灵魂重构一个虚构性和理想性的精神家园,为现代人建构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人和自然完全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从方方的《状态》始,“潜对话”已成为方方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这在其近作《鸟泥湖年谱》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潜对话”不仅表现在单个人物、人物与人物、作者与人物之间,而且成为作品的结构性因素。作为与“对话”(公开对话)相对而言的“潜对话”,与巴赫金所说的“复调”有着明显的差异。作家个人的艺术选择、时代情势使中国出不了“复调小说”。  相似文献   

9.
曼斯菲尔德和伍尔夫是现代小说的大师,同时又是女性作家的代表,她们对现代主义叙事技巧的娴熟驾驭及个性化创新在短篇小说中彰显无遗。从曼斯菲尔德的《布里尔小姐》与伍尔夫的《邱园》的比较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两位女性作家对主题、人物和叙事结构的处理和对意识流技巧顿悟的处理上的异曲同工之处;两作家在短篇小说中以存在瞬间为其叙事中心:曼斯菲尔德围绕闪耀的时刻,伍尔夫聚焦重要瞬间,各自尽显叙事风采和魅力。两者又都以自己的方式凸现现代小说的艺术特征、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在艺术手法上两作家相互照应、相互承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私小说发展过程中西方与私小说、私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关系的理解和比较,在其差异的交叉点中寻找私小说异于中、西的重大不同,以反观私小说的主要特性及其特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何朝辉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95-97,153
元小说指的是"关于怎样写小说的小说"。在《人性的污秽》中,菲利普·罗思灵活地运用了元小说的叙事技巧,将小说创作的痕迹即小说写作的缘起、进展与结局等有意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积极地邀请读者参与到对小说意义的建构之中,凸显了罗思书写《人性的污秽》的"自我意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与协商性,使小说成为具有开放性质的后现代文本,体现了后现代派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的小说《“锻炼锻炼”》是作者在当时的现实语境中为了执着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而有意识地采用反讽叙事策略创作出来的。从叙事学的视角揭示这一文本反讽式的内在景观:通过在叙述者声音中夹杂一些不协调的音符而突显事件声音,并在两种声音的碰撞与冲突中揭示出文本的反讽意义;“隐含作者”与理性作者之间的内在矛盾正是这一文本形成的外在语境。  相似文献   

13.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和最重要的代表作。受其影响,明清时期历史演义小说繁荣兴盛,并在艺术形式、创作方法、思想倾向和人物描写方面,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创作特点:章回体的艺术形式;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与崇实翼史的创作方法;宣扬儒家学说的思想倾向;理想化与类型化的人物形象。这些创作特点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思想原因。  相似文献   

14.
网络穿越小说是"穿越时空"文学母题在网络媒体时代的文本演绎形式。本文从分析"穿越时空"文学母题的特性和网络媒体的特性入手,分析了网络穿越小说的文学母题特性和网络艺术特性,进而分析了网络穿越小说的时空特质,结论表明:网络穿越小说在文学意义上是一种全新的小说艺术形式,在美学意义上则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人在数字化环境中的虚拟性存在。  相似文献   

15.
焦循曲论充分肯定了戏剧创作中的虚构手法,并以“谬悠”称之.“谬悠”之说,形成于长期以来大量的艺术创作实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焦循将“谬悠”说运用于历史剧点评,认为历史剧和史实之间存在相互印证之关系,剧作家的合理虚构甚至比史官记录更符合历史真实.此外,“谬悠”手法在塑造戏剧人物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谬悠”之说对于戏剧艺术尤其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剧的创作构思、结构安排和人物塑造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等语文》是一门适合当代大学生需要的、偏重文化素养教育的基础性课程,“武侠、言情与通俗文学”是本教材设置的二十五个专题中的一个。不管文学界对武侠小说怎样评价,武侠小说的经久不衰及大面积阅读(尤其在高校学生中),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事实:与金庸武侠作品的流行这个现实格格不入的另一个现实是:校园中我们的教师在学生的武侠阅读中几乎是缺席的。如果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讲解,将有利于青少年的阅读,并最终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7.
 自2015年开始,中国科幻的发展步入黄金机遇期。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例,研析其在这一时期如何以“国家队”的角色介入并引领中国科幻发展。中国科协有良好的发展科幻的组织优势,对科幻的推动首先从打造“中国科幻大会”,搭建业界交流平台开始。2020年,与北京市全面展开“央地合作”,构建了“一会(中国科幻大会)”“一奖(涵及创作、技术、产业的科幻大奖)”“一园(首钢园)”“一体(科幻产业联合体)”的中国科幻发展模式。从科幻人才培养和科影融合两方面剖析了美国经验的启示。基于我国科幻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提出了中国科幻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刘恪默观冥证又观澜索源,给我们演示词语之动象,讲述词语之血缘。刘恪词语诗学约显三维,即体验之维,思辨之维,叙事之维。第一,先锋体验及其艺术精神,恰在追逐以及冒险地思考、呈现、铭刻那种不可还原的差异。第二,置身于多种文体的交互作用中,回归近代中国文学的源头处,往返在中外现代小说的多元风格中,刘恪宛若诗学王国的缀梦者,执着地要为现代小说语言生产打开一道可能的通途。第三,中国现代百年历史进程,乃是中外涵濡且在西方的宰制下由亚洲的中国通往世界的中国。小说语言形式的选择策略也反映了这段历史的幽情与壮采,恢宏与屈折。  相似文献   

19.
英国硬科学小说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雨果·根斯巴克开创的美国派硬科学小说,在50年代达到鼎盛。由于英国在二战中受到重创,其硬科学小说作品大都悲观、忧郁,描写天灾人祸。进入60年代后,随着新浪潮运动的掀起,硬科学小说宣告终结。  相似文献   

20.
刘义峰 《科技信息》2007,(30):175-175,251
The detective story is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forms of fiction by the fact that it is a puzzle. The Adventures of Caleb Williams (1794),written by English philosopher William Godwin,deserves an honorable place among the detective story's predecessors. Some critics consider it a gothic novel,others consider it a precursor to the English detective novel,and still others refer to it as the first psychological novel. It's very indispensable to make further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