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复合大鼠模型.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60 mg/kg,同时皮下注射三氯化铝100 mg/kg,连续45 d;采用Morris水迷宫考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 水迷宫测试显示,模型组大鼠与正...  相似文献   

2.
用显微注射方法,将精子注入小鼠卵母细胞卵周隙中,使精卵体外受精获得受精卵。并对精子注射后卵母细胞的成活率、受精率和受精卵的发育率以及移植后受胎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卵子存活率为75.36%(1309/1737),其中264枚卵裂,受精率为20·17%(264/1309),卵裂卵经体外培养后有192枚发育到桑椹胚及胚泡期,发育率为72.73%(192/264)。将其中73枚(桑椹胚10枚,肛泡63枚)胚胎移植到10只假孕受体子宫中,一只受体妊娠产仔9只,仔鼠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经侧脑室注射内皮素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ETR)拮抗剂对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急性癫痫发作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内源性内皮素(ET)以及ETR亚型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氯化锂联合匹罗卡品小剂量3次重复腹腔注射建立大鼠急性癫痫发作模型。在腹腔注射匹罗卡品之前,进行立体定位,在大鼠左侧脑室内分别注射1.5μL的生理盐水(NS)(空白对照组9只;模型组30只)、特异性内皮素A受体(ETAR)拮抗剂BQ123(15 nmol,18只)、特异性ETBR拮抗剂BQ788(15 nmol,18只)或ETABR非特异性拮抗剂PD145065(15nmol,18只)。建立模型后,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变,行为学评分采用改良Racine标准。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未见痫性发作,模型组大鼠有17只(56.7%)出现惊厥性痫性发作(4/5级痫性发作),其中15只(88.2%)出现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BQ123能显著减少匹罗卡品诱导大鼠惊厥性痫性发作成功率(P0.05)。BQ788组大鼠匹罗卡品诱导SE发生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3个ETR拮抗剂均不影响匹罗卡品诱导大鼠惊厥性痫性发作平均潜伏期(P0.05)。结论:内源性ET至少部分参与了匹罗卡品诱导大鼠急性癫痫发作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探讨中药何首乌饮对雌性衰老大鼠肾皮质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选用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及何首乌饮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采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肾皮质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 模型组大鼠肾皮质bcl-2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何首乌饮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增强(P<0.05).2) 模型组大鼠肾皮质bax表达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何首乌饮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减弱(P<0.05).研究提示何首乌饮可以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bax表达,抑制肾皮质细胞凋亡,从而起到一定的延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黛玉膏对肛瘘大鼠血管生成和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20只SPF级SD大鼠进行综合法构建肛瘘术后创面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黛玉膏组,每组10只。黛玉膏组大鼠使用药物涂抹伤口,模型组以0.9%氯化钠溶液擦洗。另选取10只仅造成创口的大鼠作为对照组,也以0.9%氯化钠溶液擦洗,各组大鼠每天处理2次,均连续干预14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局部血流。ELISA法检测肛瘘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内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组织Nrf2及HO-1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创面愈合率及血流量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黛玉膏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和血流量显著升高(P<0.05);CD31染色结果比较,模型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黛玉膏组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肉芽组织IL-1β、IL-6、IL-8、TNF-α比较,模型组较...  相似文献   

6.
研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模型在造模80 d内,新物体识别能力的动态变化.60 mg/kg腹腔注射STZ,72 h后检测空腹血糖≥16.7 mmol/L为模型复制成功,记录DM模型的成模率;模型制备第40、55、70天采用大鼠行为仪以接触次数、相对识别指数为指标,检测大鼠新物体识别行为的变化并记录空腹血糖变化及整个实验期间的死亡率.结果表明,造模72 h后DM的成模率为90%,整个实验期间的死亡率为21.7%;模型组的空腹血糖在造模第3、30、60、8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在造模第40d对新物体的相对识别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造模第55、7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在造模第40、55、70天对新物体的探究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6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STZ造模的DM大鼠在造模第55天开始出现新物体识别障碍,持续至70 d.  相似文献   

7.
用微注射方法,将MT-hGH融合基因注入昆明白小鼠原核卵的雄原核中,观察外源基因或其它成分(培养液,TE缓冲液),注入原核后对原核卵的存活率,卵裂率和体外培养条件下胚胎发育的影响。原核卵在雄原核内注入2pl MT-hGH基因悬液后存活率为86.17%,与只穿刺雄原核但不注射,注射培养液或TE缓冲液后存活率相近(分别为84.94%,84.49%和86.42%)。原核卵在注射MT-hGH基因后体外培养24h,活胚卵裂率显著降低(对照组为93.98%,注射组为87.96%P<0.01),注射MT-hGH基因组在体外培养下,2细胞胚到胚泡期的发育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66%和64.09%,P<0.05)。注射组胚胎发育速度延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安神脐贴对实验性失眠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及血清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以揭示其促眠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复制大鼠失眠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安神脐贴(2.70 g/kg体质量)组和地西泮(0.90×10-3g/kg)组。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和自主活动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GABA、NE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安神脐贴组和地西泮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大(P<0.05),自主活动中移动距离和速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在中央区出现频率和在中央区停留时间也有所下降。经安神脐贴和地西泮治疗后,大鼠血清中GABA含量显著升高(P<0.01),NE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 安神脐贴能改善失眠大鼠一般状况,减少自主活动,其促眠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GABA分泌,减少NE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测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代谢谱的变化, 探讨代谢组学在高尿酸血症研究中的应用。将20 只清洁级健康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高尿酸血症模型组(10 只)和空白对照组(10 只), 每日采用酵母膏(YEP)21 g·kg-1·d-1给予喂养, 氧氢酸钾(OA)以200 mg-1·kg-1·d-1腹腔注射1 次, 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第28 日收集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清, 进行1H-NMR 谱测定和主成分分析。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 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糖蛋白、丙酮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显著增加, 而甲酸浓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丙酮显著降低。由此得出, 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代谢组学发生明显变化, 血浆代谢组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尿酸血症大鼠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支气管内细胞移植的方法建立大鼠肺肿瘤模型。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平均体重169 g±10 g),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大鼠,气管切开,超细导管支气管插管,接种肿瘤细胞(1×105~5×105)。病理学检查,计算肿瘤成活率。结果造模动物40只,存活39只。接种1×105~5×105个细胞各组动物的肿瘤成活率分别为60%、80%、90%和100%。结论应用支气管内细胞移植建立常位大鼠肺肿瘤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其肿瘤成活率高,手术死亡率低,方法简单易行,易于重复。  相似文献   

11.
选取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并随机分为正常组(NC,10只)、糖尿病组(DM,14只)和糖尿病运动组(DME,20只),后两组通过6周高脂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糖尿病运动组(DME)进行为期10周的游泳运动,最后检测大鼠血液主要血清酶和心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表达水平及胶原代谢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NC)比较,糖尿病组(DM)大鼠血液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和心肌羟脯氨酸(HYP)、氧化应激及TGF-β1 mRNA、CTGF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上述指标在糖尿病运动组(DME)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组(NC)(P<0.05或P<0.01).以上结果表明:长期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胶原代谢紊乱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游泳运动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心肌氧化应激水平及TGF-β1/CTGF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用中药制剂对小鼠乳腺增生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腹腔注射造模,分对照组、模型组与预防组。模型组与预防组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隔天1次,并且预防组小鼠乳房涂抹百麦外用中药制剂,每天1次,共30天;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隔天1次,共30 d。测定各组小鼠体重变化,乳晕及乳头直径变化,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指标,并取小鼠第二对乳房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结果:预防组与模型组小鼠体重、乳晕及乳头直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E2水平明显降低(P0.05),P水平明显升高(P0.05);预防组小鼠增生的乳腺小叶、腺泡数、腺泡腔直径、导管直径以及胞浆面积较模型组降低。结论:百麦外用中药制剂具有预防乳腺增生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雌二醇水平而实现。  相似文献   

13.
分别选择健康SD雄性成年大鼠60只和36只进行慢性和急性镉染毒实验,均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中剂量染毒组(M组)、高剂量染毒组(H组).慢性实验采用每天分别给C组、M组、H组饲喂含镉0、5、10mg/kg饲料的大鼠全价饲料,连续6周;急性实验分别按含镉0、0.5、1.0mg/kg体重腹腔注射染毒,连续7d.研究了镉染毒对大鼠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慢性染毒大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急性染毒差异显著;慢性实验M和H组大鼠的RBC CR1花环率(%)从第2周起均显著低于C组,RBC-IC花环率(%)在第2~4周高于C组,且在第4周M组显著高于C组,以后M和H组均极显著低于C组;急性实验M和H组大鼠的RBC CR1花环率(%)和RBC IC花环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提示镉染毒引起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4.
将MT-hGH(小鼠金属巯因启动子--人生长激素基因)融合基因,用微注射的方法注入昆明白小鼠原核卵的雄原核中,观察注射外源基因对原核卵的存活,卵裂及2细胞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昆明白小鼠原核卵在雄原核内注射2p1 MT-hGH基因悬液后存活率为86.71%,其存活率与只穿刺雄原核不注射:注射培养液;注射TE缓衡液后存活率相近(分别为84.94%,84.4%和86.42%)。基因注射后原核卵存活率降低主要由注射针机械刺激引起的。原核卵在注射MT-hGH基因后注射胚卵裂率显著降低,以培养24h统计。注射培养液组活胚卵裂率为93.98%,丽注射基因组仅为87.96%(P<0.01)。注射MT-hGH基因组在体外培养条件下,2细胞到胚泡的发育率为40.66%,而注射培养液的对照组为64.09%(P<0.05)。注射基因组胚胎发育速度延缓,部分胚胎延缓12h。将基因注射后的原核卵经体外培养形成的198枚2细胞胚。45枚桑椹胚和161枚胚泡,移植给54只假孕受体,其中16只受体妊娠,产仔49只。目前存活25只。85日龄时。有6只小鼠体重为对照组平均体重的1.207~1.353倍,生长速度较快。经检测其中有5只呈阳性反应为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15.
将雌雄各半的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5,mL/100,g、0.75,mL/100,g和0.325,mL/100,g 3种剂量的小白菊注射液给药组,每组20只,连续35,d腹腔注射,进行小白菊注射液的亚慢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给药直至35,d均无死亡,3个给药组大鼠体重、进食量、脏器系数、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小白菊注射液在1.5,mL/100,g、0.75,mL/100,g和0.325,mL/100,g剂量下连续腹腔注射35,d对SD大鼠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癫痫清颗粒对戊四唑诱发大鼠慢性癫痫模型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10 g·L-1戊四唑(40 mg·kg-1),隔日1次,连续4周,停药l周后,再次注射相同剂量的戊四唑,根据癫痫发作级别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治疗四周,末次给药1 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大鼠腹腔注射10 g·L-1戊四唑(40 mg·kg-1),记录各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并通过HE染色观察癫痫清颗粒对戊四唑诱发大鼠慢性癫痫模型海马组织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印迹法观察癫痫清颗粒对戊四唑诱发大鼠慢性癫痫模型海马组织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癫痫清颗粒组癫痫发作级别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癫痫清颗粒可显著降低大鼠脑海马CA1区AIF和Ba X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癫痫清颗粒可显著增加大鼠脑海马CA1区Bcl-X/S+L的表达。结论癫痫清颗粒对戊四唑诱发大鼠慢性癫痫模型具有呈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听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成分(FC-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慢成分(SC-BAEP)和听觉中潜伏期反应(MLR)的异常变化.方法: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17只)和两个实验组(T1和T2组,各17只).T1组和T2组大鼠于7和10日龄腹腔注射胆红素溶液建模,累积剂量分别为90和120 mg/kg,C组大鼠于7日龄和10日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对照组和实验组10日龄大鼠腹腔注射6 h后随机抽出7只断头取血检测血清胆红素;其余大鼠分别于12、14、17和20日龄检测FC-BAEP、SC-BAEP和MLR.结果:T1和T2组10日龄大鼠腹腔注射6h后,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T1组和T2组大鼠FC-BAEP和SC-BAEP延迟出现;T1和T2组17、20日龄大鼠FC-BAEP除Ⅱ-Ⅳ IPL外,各波PL和IPL均显著延长,且T2组17日龄大鼠FC-BAEP各波PL均较T1组显著延长;T1和T2组17、20日龄大鼠SC-BAEP的PL显著延长,且T2组17日龄大鼠SC-BAEP的PL较T1组显著延长;T1和T2组17、20日龄大鼠MLR各波PL和IPL显著延长,除Pa-Pb IPL外,T2组大鼠MLR各波PL和IPL较T1组显著延长.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FC-BAEP、SC-BAEP和MLR基本呈同步一致的异常变化,SC-BAEP和MLR也是早期监测胆红素诱发的听力和脑损伤的客观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硫代乙酰胺诱导大鼠肝纤维模型,分析肝组织病理切片及肝纤维血清指标等,并检查肾脏病理改变。方法:选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模型B组、模型C组、模型D组,每组10只。根据大鼠体重,采用腹腔隔天注射硫代乙酰胺诱导肝纤维化,观察大鼠肝纤维化形成情况与肾脏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AST血清浓度均升高(P0.01),T-SOD活性显著降低,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模型C组与模型D组LN、HA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别(P0.01),模型D组CIV、PCⅢ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模型B组LN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别(P0.01)。肝脏病理组织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大量坏死,假小叶形成,肾组织有轻度病变。由此可知,硫代乙酰胺能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并且造成肾脏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未治疗组(6只)、正常治疗组(6只)、糖尿病未治疗组(8只)、糖尿病治疗组(8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4周后,将大鼠全麻后制作右眼角膜上皮损伤模型,损伤后0h,12h,18h,24h分别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显示损伤的区域,眼前节分析系统照相并分析损伤区域的面积。结果:角膜上皮损伤修复速度糖尿病组比正常组慢,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角膜上皮损伤修复速度比未治疗组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可使大鼠角膜上皮损伤修复延迟,但因角膜上皮修复较快,表皮生长因子促进糖尿病大鼠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观察芪丹颗粒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鼠的Ⅰ型前胶原和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用160只SD大鼠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对照组(N)、模型组(M)、芪丹颗粒剂1组和2组(Q1、Q2)、氢化可的松1组和2组(H1、H2)共6组.对照组20只气管内灌注和灌胃均用生理盐水.余140只SD大鼠经气管内一次性灌注博莱霉素A5按BLM 5 mg·kg-1体重诱导大鼠肺间质纤维化,随机取40只为模型组.芪丹1组和氢可1组分别从造模后第2天灌注芪丹颗粒剂(3 125 mg/kg)和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25mg/kg),药物干预后第7、14、28天分别处死动物.芪丹2组和氢可2组分别从造模14天后灌注芪丹颗粒剂和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用量同前),2组动物第28、42天分别处死.用苏木素-伊红(HE)评价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肺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芪丹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组和氢可组(P<0.05).在肺间质纤维化形成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呈动态变化,早期肺泡炎以Ⅲ型前胶原mRNA大量增生为主,晚期纤维化期以Ⅰ型前胶原mRNA增生为主.芪丹组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在第14天处于最高,至28天仍维持较高的水平,芪丹组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和氢可组(P<0.05).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在28天时芪丹1组和氢可1组及芪丹2组和氢可2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在42天时,芪丹2组与氢化可的松2组其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大鼠肺纤维化的早期以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为主,晚期纤维化期以Ⅰ型前胶原mRNA的大量表达为主.芪丹颗粒可减轻博莱要素诱导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的程度,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了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的代谢和表达,从而减慢肺间质纤维化的进程.芪丹颗粒对肺间质纤维化有治疗作用,且优于氢化可的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