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MTT法研究了LaCl3和GdCl3对小鼠免疫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GdCl3在0.001~10μmol/L浓度内均能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增殖,0.001~0.1μmol/L的LaCl3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其他浓度没有影响;除0.1μmol/L浓度外,其他测试浓度下的LaCl3均促进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0.001μmol/L的GdCl3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0.01~1μmol/L时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10μmol/L时转而促进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浓度为0.1μmol/L的LaCl3和GdCl3对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他测试浓度下均促进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时间为4 h时,0.001μmol/L的LaCl3对NK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其他浓度下的LaCl3均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0.001~10μmol/L的GdCl3均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作用时间为8 h时,0.001和0.01μmol/L的LaCl3显著降低NK细胞的活性,0.1和1μmol/L的LaCl3提高NK细胞的活性,当浓度为10μmol/L时对NK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1μmol/L的GdCl3降低NK细胞的活性,其他测试浓度均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这提示LaCl3和GdCl3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影响模式与其作用浓度、作用时间以及稀土元素的种类都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ConA刺激下小鼠T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染色,建立了在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A(ConA)刺激下评价小鼠T细胞增殖的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对T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应用CellQuest和SPSS10.0 forW indows软件分析增殖细胞各代所占比例和增殖指数(PI)。结果: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染色分析显示,随着SB203580浓度从0.5μmol/L逐渐增至15.0μmol/L,T细胞增殖逐渐减弱,以15.0μmol/L SB203580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呈剂量依赖关系(r=-0.97,P<0.01);SB203580浓度增加至20.0μmol/L时,细胞大量死亡。选用SB203580最佳浓度(15.0μmol/L),随时间从24 h至72 h递增,SB203580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以72 h抑制作用最为明显,84~96 h后,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论:p38 MAPK在ConA刺激的T细胞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体外实验观察长春新碱对人体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效果.通过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24、48 h作用效果不理想,在72 h从质量浓度0.031 25μg/mL开始的长春新碱能造成对人体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达到8μg/mL时抑制效果基本达到最大.实验表明,长春新碱对人体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是一种效果较高,毒性较低,需要作用时间较长的化疗药.  相似文献   

4.
分别用0 μg/mL到100 μg/mL的伴刀豆球蛋白ConA加入人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ConA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利用形态学观察、乳酸脱氢酶活力测定法(LDH)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最后进行了caspase活性检测.加入25μg/mL的ConA培养24 h后,细胞的生长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对其免疫调节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以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在刀豆蛋白A(Con A)的刺激下,穿心莲内酯对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抗原CD69表达的影响;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染色分析穿心莲内酯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碘化丙锭染色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终浓度为10、20、30、40 μmol/L的穿心莲内酯对Con A刺激的早期活化抗原CD69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Con A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并明显阻止T淋巴细胞进入S期,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穿心莲内酯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体外活化及增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抑制T淋巴细胞进入分裂周期.  相似文献   

6.
研究从绒白乳菇菌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乳菇菌素D的免疫抑制作用及机制。运用体外培养法取BALB/C小鼠脾细胞,研究乳菇菌素D对静止脾细胞、Con A(刀豆蛋白A)和LPS(脂多糖)刺激后的脾细胞(含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运用MTT法经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并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ng index,SI);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运用ELISA检测法观察乳菇菌素D对脾脏中T淋巴细胞分泌IL-2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静止的脾细胞无抑制作用;对Con A和LPS刺激后的脾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最大浓度药物组刺激指数SI低至0.28;高浓度的乳菇菌素D对Con A刺激的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L-2,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果显示乳菇菌素D通过抑制抗原刺激后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开发以乳菇菌素D为母体、经结构修饰、安全低毒的免疫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从绒白乳菇菌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乳菇菌素D的免疫抑制作用及机制。运用体外培养法取BALB/C小鼠脾细胞,研究乳菇菌素D对静止脾细胞、Con A(刀豆蛋白A)和LPS(脂多糖)刺激后的脾细胞(含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运用MTT法经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并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ng index,SI);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运用ELISA检测法观察乳菇菌素D对脾脏中T淋巴细胞分泌IL-2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静止的脾细胞无抑制作用;对Con A和LPS刺激后的脾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最大浓度药物组刺激指数SI低至0.28;高浓度的乳菇菌素D对Con A刺激的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L-2,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果显示乳菇菌素D通过抑制抗原刺激后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开发以乳菇菌素D为母体、经结构修饰、安全低毒的免疫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稀土元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噻唑兰(MTT)法研究了氯化铒(ErCl3)和氯化镝(DyCl3)对小鼠免疫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浓度为0.001,0.1,1μmol/L的ErCl3抑制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其他测试浓度下的ErCl3对小鼠脾细胞增殖没有影响.除浓度为0.1μmol/L的DyCl3对小鼠脾细胞增殖没有影响外,其他测试浓度的DyCl3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在测试浓度范围内,ErCl3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促进-没有影响-促进;DyCl3均促进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而且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大,其促进作用减弱.ErCl3和DyCl3对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的影响是类似的,浓度为0.001和0.01μmol/L的ErCl3对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同样浓度的DyCl3则促进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升高浓度为0.1μmol/L时,ErCl3和DyCl3均抑制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进一步升高浓度为1,10μmol/L时,它们都转而促进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时间为4h时,ErCl3和DyCl3均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当作用时间延长到8h时,其提高NK细胞的活性的能力减弱,甚至个别浓度转为降低NK细胞的活性.研究结果提示,ErCl3和DyCl3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影响与其作用时间、浓度和稀土化合物的种类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在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周期和活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藉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ConA)或佛波醇酯(PDB)加离子霉素(Ion)刺激,流式细胞术分析ERK1/2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周期和活化的影响.结果: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染色分析显示,不同浓度(5、10、20、30、40 μmol/L)的PD98059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关系(r=0.985,P<0.01).碘化丙锭染色分析表明,PD98059可阻止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PD98059对PDB Ion刺激的T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与ConA刺激相似,不同的是S期和G2/M期的变化较ConA作用更显著.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染色显示,不同浓度的PD98059仅能轻微影响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标志CD69和CD25的表达.结论:PD98059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阻止其进入S期和G2/M期,但不能明显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早期和中期活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甜菜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应用MTT法观察体外甜菜碱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不同时间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甜菜碱终浓度0.4、4、20 mmol/L均可促淋巴细胞增值,但终浓度4 mmol/L效果最为明显,在甜菜碱刺激24、48、72 h后,淋巴细胞均可显著增值,但随时间的加倍,增值幅度并不明显,综合考虑,24 h效果更好.终浓度4 mmol/L甜菜碱不同时间均可促进淋巴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且作用18 h效果最明显,其G0/G1期由97.03%下降到89.99%,S期由2.58%升高到9.08%.到24 h后,其诱导作用反而有些下降.因此,甜菜碱4 mmol/L作用24 h促淋巴细胞增殖最为理想.4 mmol/L的甜菜碱18 h促进淋巴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交通相关PM2.5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交通相关PM2.5的免疫毒性提供实验依据,采用0、50、100、200μg/mL PM2.5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24 h和48 h染毒,FITC-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早期凋亡和坏死;采用0、20、80、320μg/mL PM2.5浓度分别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24、48、72 h,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内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特异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3)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含量.结果表明,50、100、200μg/mL PM2.5染毒细胞24 h和48 h后,淋巴细胞早期凋亡和坏死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20、80、320μg/mL PM2.5染毒细胞24、48、72 h后,各剂量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除80μg/mL PM2.5染毒72 h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20μg/mL PM2.5染毒细胞24、48、72 h后,细胞内cAMP含量均比生理盐水组升高(P<0.05).PM2.5染毒72 h后,CREB表达水平随PM2.5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可见,交通相关PM2.5可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凋亡,且细胞内cAMP和CREB参与了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刺激剂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影响.采用密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并采用1μmol/L的CFSE进行标记,通过流式细胞术技术检测刺激剂抗CD3/28抗体、植物血凝素(PHA)和佛波酯(PMA)培养72 h对淋巴细胞分裂与增殖的影响.并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刺激剂对淋巴细胞上清IFNγ质量浓度的影响.0.125μg/m L的抗CD3/28抗体和5或10μg/m L的PHA可以显著诱导CFSE绿色荧光逐渐递,形成类似"五指峰"样图谱,说明这两者具有很强的诱导淋巴细胞分裂与增殖的作用.相比之下,单用PMA促进淋巴细胞分裂与增殖的作用较弱.此外,抗CD3/28抗体、PHA和PMA均可增加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但其作用强度如下:抗CD3/28抗体PHAPMA.采用CFSE标记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的实验,得出抗CD3/28抗体和PHA是高效的淋巴细胞活化刺激剂,而且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0.125μg/m L和10μg/m L.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的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re FIP-fve)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对白细胞介素-2(IL-2)的促分泌作用及对血细胞的凝集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SP Sepharose XL色谱柱纯化重组的免疫调节蛋白;将纯化后的蛋白作用于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血细胞,用MTT法检测蛋白对脾细胞增殖和血细胞凝集的影响;用ELISA法检测蛋白对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结果经过SP Sepharose XL色谱柱纯化后可获得纯度为86%的重组蛋白;纯化蛋白浓度在80μg/m L时最大限度促进细胞增殖;蛋白浓度在2μg/m L时开始出现凝血;ELISA检测结果显示:重组的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结论经过SP Sepharose XL色谱柱纯化后可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纯化后的蛋白与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同培养,不仅可以促进脾细胞的增殖,而且能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的水平;蛋白与血细胞共同培养能够促进血细胞的凝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运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在多克隆刺激剂(ConA)刺激下早期活化抗原CD69表达的影响;运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DA-SE)标记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增殖相关指数;用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PI)染色分析T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化.结果:终浓度为25、50μmol/L的bioA对ConA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抗原CD69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50 μmol/L抑制达到峰值;CFDA-SE染色法显示,25、50 μmol/L bioA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终浓度为5、25、50 μmol/L的bioA能够使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滞留于G0/G1期,减少处于S期和G2/M期细胞数.结论: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周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寻二去水卫矛醇(1,2:5,6-Dianhydrogalctitol,DAG)对人脑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为DAG抗肿瘤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体外实验,并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DAG对11株人脑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观察DAG的半数抑制浓度。【结果】DAG对IMR-32、SH-SY5Y、U87、A172、BT325、T98G、SHG-44、U373、C6、SK-N-BE、U251等11株人脑肿瘤细胞作用72h后半数抑制浓度(72h-IC50)分别为24.28μg/mL、19.24μg/mL、21.55μg/mL、25.13μg/mL、20.63μg/mL、21.03μg/mL、24.91μg/mL、23.52μg/mL、22.06μg/mL、22.92μg/mL、23.44μg/mL。【结论】DAG在体外对上述11株人脑细胞均有抑制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杨素对小鼠T细胞体外活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白杨素(CR)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小鼠T细胞体外活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活化T细胞CD69的表达情况;用羧基荧光素已酰已酸(CFDA-SE)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增殖相关指数;用碘化丙锭(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加入终浓度为5、25、50μmol/L的CR后,活化T细胞CD69的表达率由ConA对照组的(85.12±1.07)%,分别降低为(78.42±1.82)%、(66.24±1.43)%和(53.09±1.77)%;72 h的T细胞增殖指数由ConA对照组的2.29±0.14分别降至1.91±0.02、1.47±0.03和1.14±0.0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表现为:随着CR浓度升高,处于G0/G1期的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25μmol/L时,G2/M期细胞也减少。结论:CR能有效抑制小鼠T细胞的体外活化和增殖,阻滞活化细胞从G1期进入S期,是一种潜在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显微形态观察和功能检测分析超抗原(SEA)对Jurkat 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原子力显微镜(AFM)体外检测Jurkat 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其细胞膜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SEA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膜超微结构与Ra值明显发生改变.Jurkat T淋巴细胞经过质量浓度为0.1-100 mg/L SEA,作用48 h期间,Jurkat T细胞的表面超微结构(平均粗糙度,Ra)和增殖活性(A值)变化非常明显.其中,质量浓度10 mg/L SEA作用24 h,Jurkat T淋巴细胞表面结构变化最明显,而细胞增殖活性在48 h达最强.结论:SEA作为超抗原作用于Jurkat T淋巴细胞后,Jurkat T淋巴细胞的活化表现出表面形态结构改变先于代谢水平的改变,较后者更灵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II(UII)对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生存率及活性氧产生的影响,进一步研究UII促VSMC的增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大鼠VSMC,以不同浓度UII(10-10,10-9,10-8,10-7,10-6)分别刺激VSMC(0h,24 h,48 h,72 h),噻唑蓝(MTT)法检测VSMC吸光度(生存活力);荧光探针(DCFH-DA)法,检测不同浓度UII刺激后,VSMC中活性氧含量.各项检测均重复3次.结果:随着UII刺激浓度的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VSMC吸光度呈上升趋势,10-9 mol/L UII刺激48 h,72 h及(10-8,10-7,10-6 mol/L)UII刺激24 h,48 h,72 h,VSMC吸光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随着UII刺激浓度增高,VSMC中活性氧的生成也呈升高趋势.结论:UII可促进VSMC生长、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活性氧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北沙参免疫活性多糖的最佳制备方法,采用4种方法制备北沙参多糖样品,并进行体外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对各样品进行免疫活性比较。以提取率及体外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率为指标,分析95%乙醇回流除去小分子、除蛋白及不同浓度醇沉等步骤的必要性,确定北沙参免疫活性多糖最佳制备方法。通过提取率及体外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率比较,经沸水提取、浓缩和干燥后获得的北沙参免疫活性多糖样品提取率最高,达33.15%;且该样品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在62.5 μg/mL浓度下增殖率达到33.93%。结果显示北沙参免疫活性多糖的最佳制备方法为沸水提取、浓缩并干燥即可,无需进行95%乙醇回流除去小分子、除蛋白及不同浓度醇沉等步骤。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体外AHH-1淋巴细胞辐射损伤模型,研究儿茶素、槲皮素和葡萄籽原花青素之间的协同抗辐射作用.结果表明:当儿茶素质量浓度为10μg/mL和槲皮素质量浓度为5μg/mL时,儿茶素质量浓度为10μg/mL和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15、25、30μg/mL时,槲皮素质量浓度为5μg/mL和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25μg/mL时,槲皮素质量浓度为10μg/mL和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20、25μg/mL时,两物质间皆具有协同抗辐射作用.当儿茶素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槲皮素质量浓度为15、20μg/mL以及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10、20μg/mL时,儿茶素分别与槲皮素、原花青素存在拮抗作用.当槲皮素质量浓度为5μg/mL和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20μg/mL时,当槲皮素质量浓度为10μg/mL和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15μg/mL时,当槲皮素质量浓度为15μg/mL和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15、20、25μg/mL时,原花青素与槲皮素皆存在拮抗作用.因此,在适量浓度范围内儿茶素、槲皮素和原花青素之间具有协同、拮抗抗辐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对开发抗辐射功能食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