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氧化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静云 《科技信息》2009,(25):I0317-I0317
SO2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也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其本身能直接伤害植物的茎叶,严重时造成植物死亡。通过本次实验活动.使学生看到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由此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以蓖麻(Ricinus communes L)为材料,研究了在二氧化硫(SO_2)熏气下,叶子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花粉萌发与生长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叶片质膜透性的增加量与 SO_2的浓度组合呈正相关变化。在不可见伤害状态,基本是依处理时间而单向梯度增加;在可见伤害状态呈双向梯度增加效应。当质膜透性发生可逆性变化时,认为是一种刺激性伤害,经过一定时间可以恢复为正常;发生不可逆变化时认为是致死性伤害。成熟叶质膜透性的可逆性阈值是17.7ppm。不同成熟度叶子质膜透性的变化是:老叶>成叶>幼叶;而对伤害的敏感性为:成叶>老叶>幼时;同一生长阶段的叶片质膜透性也有变异,其规律是老叶>成叶>幼叶。经 SO_2处理的叶片,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会被分解,组成比例发生变化,叶绿素总量迅速下降。在不可见伤害状态,叶绿素 b 比叶绿素 a 下降的快,二者比率增大;在可见伤害状态则相反,叶绿素 a 比叶绿素 b 下降的快,二者比率减少。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量随 SO_2处理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恢复过程减慢。将经过2.5小时微室培养,花粉萌发50%做为可逆性阈值。高于者可以恢复正常,认为是一种刺激性抑制,萌发不足50%者难以恢复正常,则认为是致死性伤害。基于质膜透性和花粉萌发率提出的两个可逆性阈值,供做确定大气污染程度和鉴定植物相对抗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植物叶钾离子(K~+)渗出量,是指示SO_2伤害的敏感指标,它与气孔开度呈显著正相关变化。将经ABA溶液培养的植物,通过熏气试验和HSO_3~-模式处理证实:ABA有促进气孔关闭,减少SO_2进入体内的作用;也具抑制HSO_3~-的伤害,减少K+渗出的功能,因此可以认为ABA是兼使植物增加蔽性和耐性的一种化学保护物质。  相似文献   

4.
宁夏煤炭资源丰富,到2000年原煤产量预计将从1985年的1214万吨增长到2500万吨。因此,不论现在或将来,煤炭在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中都占主导地位。今后火电工业也加速发展,火电装机容量将由1985年的33.6万千瓦增长到240万千瓦以上,仅火电厂燃煤即达800万吨以上。随着能源及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其直接后果将形成大气严重污染。本调查通过对宁夏两个地区大气中SO_2浓度的测定和对52种植物叶片中硫含量的分析,初步掌握了宁夏地区大气SO_2对植物影响的规律及目前状况下植物叶片硫含量的起始值,为今后开展大气污染监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充分探讨了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减排约束性指标是强化政府责任的指标,论述了减排的技术保障,并提出要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只有在政策保障、技术保障和监督保障等方面认真规划和实施,才能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6.
将晶粒模型用于描述炉内石灰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并在晶粒模型上量化地模拟了反应产物层堆积使反应气体扩散受阻和晶粒体积增加的情况,利用经验性公式考虑了由于石灰烧结对反应的影响,编制出相应程序,并将模型结果与文献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气孔是SO_2等有毒气体进入植物的主要入口,马场等(1979)指出:植物叶伤害面积(%)与气孔开度有高度正相关;谷山等(1970)则认为与气孔开度无关,是为其数量所制约。气孔接触SO_2后是关闭或者开放反应也各有报告(BECKERSON·D·W和HOFSTRA·G1979,谷山、有门1970)。控制气孔运动是提高SO_2抗性机制的一个方面,据报导(近滕、管原1978,马场等1979)ABA有促进气孔关闭的作用,无疑它也是减少SO_2伤害的化学物质。我们于1981相1982年,以12种植物为材料,探讨了气孔开度指标与SO_2伤害的关  相似文献   

8.
黄连木抗二氧化硫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年生的黄连木实生苗,使用不同浓度的Na2SO3、NaHSO3混合液对叶片喷施处理的方法模拟SO2污染,对黄连木部分生理指标和叶片含硫量等的变化及黄连木抗SO2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混合液处理后叶片形态特征及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较小,比较稳定,可以耐受的处理浓度为200mmol/L以下,黄连木对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抗性.各处理均总体上导致保护膜SOD、POD活性、细胞膜透性增加;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叶片含硫量与处理浓度成正相关关系.以日本珊瑚树、蚊母为对照进行浸泡试验,黄连木吸硫能力介于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9.
将晶粒模型用于描述炉内石灰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并在晶粒模型上量化地模拟了反应产物层堆积使反应气体扩散受阻和晶粒体积增加的情况,利用经验性公式考虑了由于石灰烧结时反应的影响,编制出相应程序,并地模型结果与文献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雄性Whists大鼠实验对大气污染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进行生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硫三级污染安静组和二氧化硫二级污染安静组相比,三级污染组的大鼠肺组织抗氧化系统SOD,CAT,GSH-PX活性降低,而MDA含量升高.大鼠在二氧化硫污染环境下运动,SOD,CAT,GSH-PX活性明显低于二氧化硫污染不运动组,而MDA的含量明显升高.这表明污染级别越高对机体的危害越大,如果在此环境下运动会加剧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葡萄酒加工过程中添加剂分解出的二氧化硫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不良作用.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检测非常重要.目前,葡萄酒中二氧化硫光化学传感器[1~3]主要采取传感膜作为指示剂载体,具有指示剂容易泄漏等缺点.  相似文献   

12.
改性粉煤灰脱除二氧化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实验研究了改性后的粉煤灰处理低浓度二氧化硫问题,探讨了改性粉煤灰含湿量、用量、烟气量和二氧化硫浓度等因素对粉煤灰脱硫效率的影响.实验发现:改性粉煤灰在含湿量为30%,用量为30g,烟气量为200L/h,SO2浓度为0.2%时对二氧化硫的吸附效率在98%以上,持续时间达到30min,其效果优于市售一级活性炭,说明粉煤灰对二氧化硫的脱除有很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拜耳赤泥吸收低浓度二氧化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赤泥液固质量比、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对二氧化硫吸收率和赤泥脱碱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二氧化硫吸收率与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从二氧化硫吸收率和赤泥脱碱率两方面考虑,拜耳赤泥吸收低浓度SO2的适宜条件为:液固质量比5∶1,搅拌转速150r/min,反应温度25℃;此时,SO2吸收率为93.14%,尾气中SO2的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二氧化硫吸收率随时间的增长而降低;赤泥的脱碱率为70.45%,此时脱碱赤泥的碱度达到水泥的碱度要求,可作为原料生产水泥.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硫对小鼠脑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又称彗星试验)研究了SO2吸入对小鼠脑细胞DNA的损伤.研究结果表明,SO2可引起小鼠脑细胞彗星尾长显大于对照组,且随SO2吸入浓度的增加,脑细胞彗星尾长度也增加,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还表明,SO2对雄性小鼠脑细胞DNA损伤比雌性小鼠严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SO_2与烷烃在337nmN_2分子激光辐照下生成光化学烟雾。实验测量了烟雾的平均颗粒大小,烟雾的稳定散射光强度与N_2分子激光功率、烷烃的C—H键键能以及温度的关系,得到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6kcal/mole。结果表明光化反应的第一步是H原子提取反应,光化学烟雾是依靠van der Waals力将分子集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6.
欲望的限度     
王冬凡 《科技信息》2009,(12):116-116
欲就是人的感性认识。它摸不着,看不觅,却的确存在于每个人。所不同的是人们的欲的限度。欲在人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人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人们对待欲的态度甚至决定了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18.
刑法修改回应民意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要求,也是确保刑法有效实施的前提。但是过度回应民意不仅会导致情绪性立法、应急性立法的出现,还会导致刑法范围的过度化,违背刑法的谦抑性,破坏刑法的稳定性和体系性。因此,刑法修改在回应民意时应当保持合理限度,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实现立法与民意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9.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测定二氧化硫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不同浓度在不同的保存条件下SO2的测定的具体数据,分析了用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SO2的稳定性。实验显示中浓度的溶液,用玻璃瓶存放,在室温下或冰箱内保存,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二倍体菘蓝为材料,研究二氧化硫对菘蓝根尖生长及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二氧化硫对菘蓝根尖生长及细胞分裂没有影响;高浓度的(1.5~2.5mmol/L)二氧化硫能够抑制菘蓝根尖的生长,同时使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发芽率下降,并诱发细胞分裂异常,且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