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小麦(Triticumaestivum)幼胚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切片观察表明:小麦的胚状体发生有两种方式,表面发生和内部发生.胚状体来源于愈伤组织中的单个原始胚性细胞.胚状体的发育经历了单个胚性细胞、胚性细胞团、球形胚、心形胚、成熟胚阶段.木实验支持胚状体单细胞起源的学说.  相似文献   

2.
利用乳酸菌固定化细胞生产果蔬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利用乳酸菌固定化细胞生产果蔬发酵饮料的研究。以山楂、胡萝卜为原料,利用海藻酸钠载体包埋法将分纯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制成固定化乳酸菌细胞。经增殖后,采用自制加工的2000mL生物反应器进行了半连续发酵试验。证明在pH6.2,温度控制在41 ̄43℃,装置2:1(V/V),发酵时间为20 ̄24小时的条件下,生产出的乳酸发酵饮料pH4.1左右,乳酸含量0.7左右。经调配,色、香、味具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离体筛选小麦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并再生植株。方法 以耐盐系小麦850512r的幼穗和幼胚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以所得到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一步和多步正筛选法离体筛选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结果 成功获得小麦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并再生植株。结论 小麦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的离体筛选并再生植株成功,证明在细胞水平上筛选并获得具有潜在耐水分胁迫特性的小麦新品系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吴江 《广东科技》1997,(7):7-7,22
一、前言 传统的发酵软饮料主要是指发酵乳类的饮料,即以牛乳、羊乳以及马乳为原料,经过乳酸菌和(或)酵母发酵而制成的产品。在这些发酵饮料中,各国有不同的规定,其中主要有三条指标,第一是乳中的固形物含量一般在8%以上;第二是乳酸菌活菌含量达到10~8个/ml,大肠杆菌群为阴性;第三是发酵酸度达到1.0%左右。传统的发酵乳以酸奶和液体  相似文献   

5.
结合生物学研究,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根据细胞形态计量学原理,以量化形式揭示了小麦胚性细胞发生中淀粉的代谢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淀粉的代谢呈现动态变化,在胚性细胞形成时,单个胚性细胞内淀粉的积累达到第一个峰值5.0098%,随着胚性细胞的分裂,淀粉含量逐渐下降,球形胚期淀粉再次积累,形成第二个峰值2.3656%,还结合量化结果讨论了淀粉代谢动态与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小麦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的幼穗为外植体,接种于N6B5MsI培养基上,30d后可形成大量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继代1次后即产生淡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和白色致密状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将此两种愈伤组织分别转入N6B5MsⅡ培养基上,25d后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大量体细胞胚.本实验从外植体接种后的0~25d及胚性愈伤组织转入N6B5MsⅡ培养基后的0~26d各分期取样固定,切片观察表明:小麦的幼穗诱导体细胞胚亦为间接发生,且多为外起源.但体细胞胚的发生既有来自于单个胚性细胞的,也有可能来自于多个胚性细胞或分生细胞团,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而形成体细胞胚  相似文献   

7.
小麦胚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麦胚油和胚蛋白的制取、应用及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分析了小麦胚芽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海藻汁液和大豆浆混合液为原料,接种固定化保加利亚乳杆菌于43℃发酵8h发酵液经过滤后,再接入固定化清酒酵母或产香酵母A-2于25℃或30℃下发酵12h,制成海藻豆乳饮料,经测定该饮料总酸含量为8.2~8.5g/L,总酯含量为1.6~1.8g/L,乙醇含量为0.83%~0.86%,碘含量为15~26μg/g。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以金耳发酵为主要原料生产饮料的过程,中菌液发酵后味的去除,通过试验得出:采取80℃-100℃,5min-10min处理新鲜菌液,可基本去除后味。  相似文献   

10.
栽培因子对小麦黑胚病发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播量、播期、灌水、施肥等栽培因子对小麦黑胚病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量对小麦黑胚病的影响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黑胚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表现略有差异.灌水次数和灌水时期对小麦黑胚病均有影响,但灌水次数影响较大,随灌水次数的增加黑胚率升高,花期灌水有利于黑胚病的发生.在常量追肥条件下,随追肥次数的增加黑胚率升高.  相似文献   

11.
麦胚的提取及有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我国麦胚资源丰富,但未得以充分利用的现状,列举了麦胚的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及其生理功能,介绍了小麦胚的提取方法,概要说明了麦胚可能制成的数种麦胚强化营养食品的生产工艺,指出了有效利用麦胚是一个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项目。  相似文献   

12.
脱脂麦胚蛋白粉的功能特性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面粉工业的副产品,小麦胚芽的世界年蕴藏量为1700万吨,大部分未被开发利用、小麦胚芽具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还含有谷胱甘肽等生理活性物质,经脱脂的麦胚蛋白粉具有优良的功能特性,如溶解度、持水能力、保脂、起泡能力、乳化特性和胶凝作用等,在食品中添加麦胚蛋白粉,不仅可以强化食品营养,还可以改善食品的结构和品质,提高产品的得率,国外麦胚粉主要用于法兰克福香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育种方法存在周期长、改良慢等缺点,基因工程育种现已成为小麦遗传改良的研究热点.因此,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在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以其自身具有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成熟胚愈伤遗传转化体系的各种影响因素,如小麦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转化效率、农杆菌菌株和转化载体等,并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的幼穗为外植体,接种于N6B5MsI培养基上,30d后可形成大量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继代1次后即产生淡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和白色致密状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将此两种愈伤组织分别转入N6B5MsⅡ培养基上,25d后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大量体细胞胚。  相似文献   

15.
以小麦晋2148,7506,7606,5926四个春性品种的幼胚为材料,用JQ700型高速基因枪将BPI121质粒导入小麦,研究并确立了轰击速度、钨粉直径、上方式、DNA浓度等基因枪转化参数。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将导入外源基因的小麦幼胚质片细胞通过胚胎发生途径再生成植株。供试的4个品种中有3个(7506,7606,5926)获得了可育的转基因植株。GUS基因的转化频率分别为0.6%,0.6%和1  相似文献   

16.
细菌纤维素绿茶发酵饮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绿茶,白糖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设计找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和配言。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富含细菌纤维素的绿茶饮料,独具风味,酸甜可口,清凉解热。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品种极多,生长发育及其生物学特性因品种而不同,现以我们种南大2419小麦为例说明小麦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物学特性。(一)种子的形态及萌芽小麦南大2419,籽粒呈卵圆形,背面圆而腹面稍平,中有一腹沟将种子分为二,大头背下方一椭圆形胚脐是胚存在的地方。小头着生有冠毛。南大2419属于半冬型小麦,陕西地区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辽宁东部山区野生植物资源—山楂果为原料,利用海藻酸钠(Alginate)载体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Hansenula anomala)细胞,经增殖后,采用自制加工的2000毫升生物反应器进行了半连续发酵试验,证明在pH5.1—5.5,温度控制在32—35℃,装量1∶1(v/v),发酵时间为16—20小时,乙醇的转化率最高可达到理论值的27.5%.通过固定化与非固定化细胞的乙醇发酵对比试验,征明固定化细胞具有发酵速度快、周期短、发酵能力强,并且可以连续使用等特点.发酵后所制得的饮料颜色呈淡金红,香味纯正,酸甜适口,具有山楂发酵饮料的独特风格.经测试,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是一种全天然、高营养的强身健体饮料.  相似文献   

19.
杨随庄 《甘肃科技》2001,17(1):28-29
近年来,无性系变异开始应用于农作物品种改良。无性系变异育种是继花药培养花粉单倍体育种技术之后成为实用化的细胞工程育种方法。 1 小麦无性系后代材料变异类型丰富多样,后代稳定快,能基本保持原品种特性 小麦无性系后代材料性状变异几乎包括了小麦的全部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等。Larkin等从墨西哥品种Yaque50E的未成熟胚得到数百株再生植株,其后代产生了一系列形态变异,如芒的有无,颖壳和籽粒的颜色,株高增减等。梁竹青等从未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获得了数千个再生植株,它们表现了丰富的变异。腾世云等对10个小麦基因型幼胚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以果汁和红茶浸出液的混合物为原料,采用多菌种乳酸菌和酵母茵对果茶汁进行乳酸和乙醇发醇,生产无醇饮料;并探讨了菌种的选择,多菌种的组成,比例和发酵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