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石墨烯是一种有着优异性能的二维纳米填料,将石墨烯与聚合物复合是发挥其性能的重要途径,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对橡胶的力学机械性能、电学性能、导热性能和气体阻隔性能等都有很大提升。本文通过专利检索和数据统计对国内外专利情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期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化学法还原氧化石墨烯,构建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GCE),选用方波伏安法(SWV)测定微量镉.实验研究了石墨烯修饰电极对镉的溶出伏安行为,优化了石墨烯用量、富集电位、富集时间、pH值、支持电解质.结果表明石墨烯修饰电极明显增强了镉溶出信号,响应电流值与Cd2+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01~1μg/mL,线性方程y=27.859 2x+0.344 5(R=0.998),检出限为0.001μg/mL,所制备的修饰电极重现性和重复性较好,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6%和2.51%.所提出的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快速,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修饰电极可重复使用,能应用于实际水样中镉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化学法还原氧化石墨烯,构建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GCE),选用方波伏安法(SWV)测定微量镉.实验研究了石墨烯修饰电极对镉的溶出伏安行为,优化了石墨烯用量、富集电位、富集时间、pH值、支持电解质.结果表明石墨烯修饰电极明显增强了镉溶出信号,响应电流值与Cd2+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01~1 μg/mL,线性方程y=27.859 2x+0.344 5 (R=0.998),检出限为0.001 μg/mL,所制备的修饰电极重现性和重复性较好,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6%和2.51%.所提出的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快速,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修饰电极可重复使用,能应用于实际水样中镉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4.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GO),然后以GO、三氯化锑(SbCl3)和硫代乙酰胺(CH3CSNH2,TAA)为反应物,1,2-丙二醇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石墨烯/Sb_2S_3(RGO/Sb_2S_3)纳米复合材料.用XRD、FT-IR、SEM、UV-Vis DRS、PL光谱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物相、官能团、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降解罗丹明B(RhB)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Sb_2S_3为正交晶相;Sb_2S_3与复合材料对可见光均有较强吸收,其能带间隙分别为1.55eV和1.43eV;PVP和GO的浓度对材料的形貌、复合效果和光催化活性有重要的影响,当GO浓度为0.5mg/mL时,所制备复合材料(RGO/Sb_2S_3-0.5)的复合效果最好,有很多粒径为85~100nm的硫化锑纳米颗粒附着在石墨烯片层表面及片层之间,其在PL谱中的发射峰最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果最好,光催化效率最高,在300 W氙灯照射下,9h后其降解率达90%以上,是纯Sb_2S_3的1.3倍.另外,以对苯二甲酸(TA)为荧光探针,证明了光催化过程中羟基自由基(·OH)的存在;通过加入·OH消耗剂维生素C(Vc),进一步证明了在光催化过程中·OH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增强相的随机分布使得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复杂微观结构,极大地影响其物理力学性能,然而复合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纳米尺寸无损检测分析仍然存在极大挑战.该文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原子力显微技术(AFM)非接触模式下,带电探针与BaTiO_3/PS复合材料间的力电耦合交互作用,分析复合材料内的电弹性场分布,探究增强相掩埋深度与极化取向对AFM响应信号和静电力的影响.该研究为复合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AFM无损检测实验分析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以Fe~(3+)和Fe~(2+)发生化学共沉淀形成的具有磁性的铁氧化物纳米粒子为磁性源,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Fe_3O_4/GO二元复合材料,并利用TEM、XRD、FTIR等手段对Fe_3O_4/GO二元复合材料进行了物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磁性氧化石墨烯。研究了此二元复合材料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初始pH值对吸附的影响,考察了Fe_3O_4/GO对水中Pb~(2+)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H在7.0时复合材料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时间在210 min左右时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135.7 mg·g~(-1)。  相似文献   

7.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泡沫镍模板上生长石墨烯,获得三维石墨烯泡沫(graphenefoam, GF),并用PDMS 填充石墨烯泡沫,制备出GF/PDMS 柔性复合材料,进而研究了应力对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弯曲情形下,GF/PDMS 复合材料的电阻相对变化率随弯曲曲率的增加而增加,且曲率较小时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增加较快,曲率较大时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增加缓慢;在拉伸情形下,GF/PDMS 复合材料的电阻相对变化率随拉伸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其平均应变灵敏度约为6, 说明GF/PDMS 复合材料在柔性导体和应力传感材料的应用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简单、可重复的溶剂热蒸发法,以自制氧化石墨和氧化锌为原料,制备一系列不同比例的氧化锌和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将氧化石墨还原成石墨烯的同时,完成石墨烯与氧化锌的复合.通过XRD、SEM、Raman、XPS、PL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在PL光谱中,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中呈现出荧光猝灭现象,并且本征发光峰位呈现规律性的蓝移,这可能是由布尔斯坦—摩斯(BursteinMoss)效应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水滑石(LDH)材料因其组成、结构和形貌易于调节,具有丰富的活性位点,被认为是高性能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的替代材料,然而水滑石作为负极仍存在电导率差和结构易聚集等问题.于此同时,金属有机框架(MOFs)及碳基材料也由于其优秀的孔隙率、比表面积以及良好的电导率在储能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考虑到这二者有望对LDH的主要缺陷有所改进,提出了将原位沉淀、化学刻蚀法和静电吸附法相结合,使镍钴水滑石纳米笼(H-(Ni,Co)-LDHP)能够固定在GO上,从而得到镍钴水滑石纳米笼/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H-(Ni,Co)-LDHP/GO).这种GO上密集分布的中空纳米结构更能有效抑制水滑石纳米片的聚集,并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嵌.H-(Ni,Co)-LDHP/GO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在电流密度为50m A·g-1下,循环第一圈库伦效率可达68%,循环50圈后电容保留率为68.4%.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氧化石墨(GO),并以此为载体,利用光催化反应制备了POM/GO复合材料,达到分散氧化石墨烯的目的,避免氧化石墨烯的重新石墨化,为氧化石墨烯有效负载多酸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氧化石墨为基础,依据不同负载前躯体的特性,分别制备了不同多酸化合物负载的石墨烯-H3PW12O40、石墨烯-H3PMo12O42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等多种现代化测试仪器和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HCl-KCl缓冲溶液和100℃反应20min条件下,氯酸钾能氧化苯肼(R1)生成氯化重氮离子,进而与1,2-二羟基萘-3,6-二磺酸(R2)作用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的反应,而红色偶氮化合物在滤纸基质上发射强而稳定的固体基质室温燐光(RTP),Se(Ⅳ)可催化氯酸钾氧化R1与R2之间的反应,结果导致RTP急剧增强,从而建立了催化氯酸钾氧化R1-R2体系固体基质室温燐光法(SSR TP)测定痕量硒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Se(Ⅳ)的量为1.60~320 fg/斑(浓度范围0.0040-0.80ng/mL,0.40μL点样量)与发射光强度的△Ip值成线性关系,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Ip=13.12+0.4839m Se(Ⅳ)(fg/斑),n=6,相关系数r=0.9991,检出限为0.28fg/斑(对应浓度为7.0×10^-13gSe(Ⅳ)/mL(n=11)。对0.0040和0.80ng/mL Se(Ⅳ)分别进行11次的测定,其RSD为2.8%与3.5%.该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准确,用于蛋黄与枸杞子中硒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同时讨论了催化SSRTP机理.  相似文献   

12.
利用血红蛋白(Hb)结合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制备纳米复合物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并研究了电极上Hb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行为.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检测键合到电极表面的Hb,可知复合膜中的Hb保持了类似于本体环境中的亚结构.通过电化学实验可知,复合膜中的Hb表现出了表面控制的可逆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得到了标准式电位(Eθ')和表面覆盖度(Γ*)等电化学参数.在7.00×10-5mol L-1-1.26×10-3mol L-1范围内(R=0.9983,n=18)内,Hb-SWCNTs-CTAB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H2O2)表现出较好的催化还原活性,得检测限为1.96×10-5(S/N=3).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H2O2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过氧化苯甲酰((C6H5CO)2O2)的强氧化性对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 nanotubes,MWNTs)末端的切割效应,得到水溶性MWNTs',同时,利用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对MWNTs'室温磷光(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的增敏效应,开发了水溶性PA-MWNTs'磷光标记试剂.以MWNTs'-PA标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C-末端肽单克隆抗体(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antibody,AbHCG),获得可保持MWNTs'的RTP优良特性AbHCG-MWNTs'-PA标记产物.该AbHCG-MWNTs'-PA不仅能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发生定量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且免疫反应产物HCG-AbHCG-MWNTs'-PA能发射更强的RTP信号,据此建立了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免疫法(solid substrate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immunoassay,SSRTPIA)测定HCG的新方法.SSRTPIA的线性范围为0.040-20.0 pg HCG spot 1(样品体积0.40μL spot 1,对应浓度0.10-50.0 ng mL 1),检出限为0.017 pg spot 1(447/613 nm,双抗夹心法).该方法灵敏、准确、精密度好,已用于人血清中HCG含量的测定及人体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借助 HPLC-UV-MS 方法对云南洋蓟中多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和含量测定.液相色谱分离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分析柱,以乙腈和水(含0.08%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根据多级质谱分析,并与对照品和文献数据比较,确定洋蓟样品甲醇提取液中含有19种多酚类化合物.色谱实验结果表明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水飞蓟宾在其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最低检测限(LOD)分别为0.153μg/mL、0.336μg/mL 和0.313μg/mL,且在洋蓟样品中的含量分别为27.79 mg/g、10.25 mg/g和58.72 mg/g.  相似文献   

15.
基于聚丙烯酸钠存在的条件下,锌对高碘酸钾氧化钙黄绿素褪色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及聚丙烯酸钠对此催化反应有显著的增敏效应,从而建立了聚丙烯酸钠增敏催化高碘酸钾氧化钙黄绿素褪色光度测量痕量锌的新方法.在0.040-2.00ug/L范围内省;离子浓度与△A值符合比耳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A=0.04982+0.06828(Zn2+(ug/L),r=(1.9992,检出限1.9×10^-11g/mL.用于水样和人发样中锌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ReO4ˉ与碱性染料形成的离子缔合物不用苯等有机溶剂萃取,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ReO4ˉ-乙基紫-聚乙烯醇三元胶束增溶增敏体系,在水相直接显色测定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μg/10mL,回归方程为A=0.0729 CμG/10mL-0.0001,相关系数r=0.9994,摩尔吸光系数ελ=647=1.36×10^5L·mol^-1·cm^-1,检测限为1.4×10^-3/μg/mL.用于烟道灰等样品中痕量铼的测定,RSD为3.25—3.34%,加标回收率为99.1—100.6%.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改良的TCM199无血清培养系统,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放入一个腔前卵泡等条件下,探索添加物促卵泡激素对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摸索一套适合小鼠腔前卵泡体外生长发育的培养体系.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直径都不同程度的有所增长,其中400 mIU/mL浓度组在卵泡培养的同期时间,卵泡和卵母细胞的增长值最大,与其他各浓度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到第6天时,400 mIU/mL浓度组卵泡存活率最高,为66.7%.从卵泡成腔率来看,卵泡培养到第4天时,600 mIU/mL浓度组卵泡成腔率最高,为35%;培养到第6天时,400 mIU/mL浓度组最高,为45.2%.从卵泡发生生发泡破裂、排出第一极体来看,400 mIU/mL浓度组均高于其他浓度组.结果表明,400 mIU/mL浓度组卵泡和卵母细胞的增长值最大;从培养时间上看,卵泡存活率、成腔率、生发泡破裂率、排出第一极体率都最高,分别为66.7%、45.2%、16.6%、14.3%.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BMIM]PR),壳聚糖(CS)-多壁碳纳米管(MWNT)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BMIM]PF6,/CS-MWNT/GCE),并用于血红蛋白(Hb)的固定及直接电化学研究.电化学实验表明,[BMIM]PF6/CS-MWNT复合膜能大大提高电极的有效表面积及电子传导性能.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Hb在修饰电极表面呈现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对应于血红蛋白辅基血红素中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电对,式量电位(Eθ)为.0.451V,传递系数(n)和直接电子转移的速率常数(k)分别为0.427和0.065s^-1.在pH5.0-pH9.0的范围内,式量电位和pH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斜率为-40.6mV/pH,这表明Hb一个电子的传递伴随着一个质子的转移.同时,该修饰电极对H202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构造了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重现性的新型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滴涂法制备了分子筛修饰玻碳电极(SBA-15/GCE),然后采用滴涂法将血红蛋白(Hb)修饰到SBA-15/GCE表面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Hb/SBA-15/GCE).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对电极层层组装过程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实验表明Hb在薄膜内保持了其原始构象.电化学实验表明Hb在SBA-15/GCE表面能进行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将该修饰电极应用于H202检测,表出较好的电催化性能,催化电流(Ipc)与H2O2浓度在4.0×10-6mol L-1-3.4×10-5mol 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三倍信噪比计算得检测限为2.3×10-6mol L-1,表观米氏常数(KMapp)为8.7x×10-6mol L-1.  相似文献   

20.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氧化铝,以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等手段对不同温度下所得纳米氧化铝进行了表征.以固相萃取为富集方法,ICP-MS为检测手段,考察了不同晶型、不同粒度的纳米氧化铝对Cu2+,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降低,-氧化铝的吸附率大于-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