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外来入侵杂草——假臭草的基本信息、分布、危害,描述了假臭草植株、花、果、种子的形态特征,为口岸制定检疫性杂草假臭草的检疫鉴定方法,提高疫情检出率,防止其传人、传播、扩散和危害,为口岸快速、准确的检疫鉴定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2.
郭琼霞  黄可辉 《武夷科学》2004,20(1):184-187
本文通过对检疫性杂草锯齿大戟的植株、花、果的形态特征 ,分布、危害等进行研究 ,为对锯齿大戟的风险研究和管理、口岸杂草检验检疫的快速准确鉴定和提高检出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检疫性有害生物菟丝子种子的形态特征的研究,为口岸制检疫性杂草菟丝子的实验室检疫鉴定方法,提高检出率,防止其传人、传播、扩散,为口岸快速、准确的检疫鉴定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检疫性有害生物菟丝子种子的形态特征的研究,为口岸制检疫性杂草菟丝子的实验室检疫鉴定方法,提高检出率,防止其传人、传播、扩散,为口岸快速、准确的检疫鉴定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检疫性杂草硬雀麦的分布、危害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概述,对其植株、花、果、种子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口岸提供快速、准确的检疫鉴定,提高疫情检出率,及为有效地防止其传入、传播和危害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检疫性杂草硬雀麦的分布、危害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概述,对其植株、花、果、种子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口岸提供快速、准确的检疫鉴定,提高疫情检出率,及为有效地防止其传入、传播和危害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实野燕麦的形态特征与危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向荣  郭琼霞  虞赟 《武夷科学》2007,23(1):241-243
通过对不实野燕麦的植株、花果、种子的形态特征,分布和主要危害的研究,为口岸制订危险性杂草不实野燕麦的实验室检疫鉴定方法,提高检出率,防止其传人、传播、扩散,为口岸快速、准确的检疫鉴定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南方三棘果的植株、花果、种子的形态特征,分布和主要危害的研究,为口岸制订危险性杂草南方三棘果的实验室检疫鉴定方法,提高检出率,防止其传入、传播、扩散,为口岸快速、准确的检疫鉴定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昆士兰实蝇的形态特征,分布和主要危害的研究,提出了加强检疫的有效措施,为口岸制订检疫性害虫昆士兰实蝇的实验室检疫鉴定方法,提高检出率,防止其传入、传播、扩散,为口岸快速、准确的检疫鉴定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振  黄可辉 《武夷科学》2009,25(1):17-20
本文阐述了检疫性有害生物辣椒实蝇的分布、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危害、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与检疫对策,为口岸检疫鉴定和制定针对性检疫措施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黄顶菊在不同质量分数NaCl胁迫下的生长及生理响应机制,对1 a生盆栽苗进行了不同质量分数NaCl胁迫处理.结果 表明:NaCl处理明显抑制了黄顶菊的生长.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POD、SOD和CAT 3种酶活性均出现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2.
运用离析法和显微照相等技术,比较了黄顶菊、豚草、加拿大一枝黄花3种入侵植物茎和根中次生木质部细胞的特征。结果表明,3种入侵植物根、茎的次生木质部中孔纹和网纹导管分子较多,具多尾性,单穿孔板,少数导管分子还具侵填体等特征,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3种植物在系统进化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同一种植物中茎的导管分子平均长度长于根中,平均宽度宽于根中,且均达极显著差异;同一种植物的茎中和根中导管分子的长度、宽度并不一定有一致性。管胞细胞、纤维细胞的平均长度和宽度在3种植物间均未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些现象都说明植物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基于振动测试的大跨桥梁损伤检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文章将基于振动测试的大跨桥梁损伤检测分为 4个阶段 ,介绍了大桥损伤检测中的振动测试和有限元模型建立 ,着重讨论了几种常用的损伤检测方法 ,包括损伤指标法、反分析法、模式识别法和异常检测法 ,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 ;对现有损伤检测方法用于大跨桥梁存在的一些问题 ,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斜拉桥主梁是其运营中最为主要的受力构件,主梁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针对结构健康监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马氏距离累积量的时域损伤识别方法。首先,构造基于马氏距离累积量的结构损伤识别向量,给出了利用监测数据进行损伤识别的操作流程。其次,建立了金塘大桥有限元模型,以正弦力激励的方式获得结构单元在健康及损伤状况下的加速度数据;并利用无损伤状态下的加速度数据作为参考样本,损伤状态下的加速度数据作为待测样本,通过对比损伤识别向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斜拉桥主梁的损伤识别。最后,针对金塘大桥的实桥监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马氏距离累积量的损伤识别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识别斜拉桥主梁的损伤状况。  相似文献   

15.
工程上,关于结构动力可靠性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其中,利用模态分析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证明结构的频率变化可以用来进行结构损伤定位。损伤的判定方法主要有预测模型的方法、基于柔度变化的损伤定位方法、基于结构动力特性的损伤检测可视化方法、基于损伤柔度曲率的新指标的方法、相邻差分曲率差值方法等。目前安全性鉴定标准大多是建立在单个构件的检测基础上的,主要检测构件的变形、损伤、材料性能等参数,直接确定结构的安全性,着重于分析构件的动力特性检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振动模态小波变换模极大的结构损伤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将小波奇异性检测原理应用于结构损伤检测的方法:对结构的模态振型进行离散小波变换,根据小波变换模极大诊断结构的损伤位置;利用BP神经网络模拟多个尺度下小波变换模极大与损伤程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根据网络的输出诊断结构的损伤程度.为了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以某简支梁损伤检测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离散小波进行结构损伤检测,无需计算Lipschitz指数,而且精度可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遗传算法在结构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将结构的损伤诊断问题等价为结构的损伤模式的识别问题,并应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功能来实现损伤状态的优化识别。其中应用结构的第一阶振型变化率作为结构的损伤诊断标识量,从而减小遗传操作的种群规模,极大的提高了遗传算法的计算效率。四边固支板结构的单位置以及多位置损伤诊断算例说明了该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8.
板结构裂纹损伤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板结构的裂纹损伤动力特性并研制了损伤诊断方法。首先以四边固支板结构为例进行裂纹损伤的动力特性分析,进而比较了裂纹损伤与局部损伤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裂纹损伤诊断的方法,并以一阶振型变化率为损伤标识量提出了裂纹损伤诊断步骤。最后应用提出的损伤诊断方法对含裂纹损伤的周边固支圆板结构进行了损伤诊断,结果显示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神经网络法在定量损伤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索一种可能的结构损伤在线监测方法,使结构损伤动力识别的研究更具工程实际意义,以工程上常用的截面开口槽形梁为试件,用试验模态分析与神经网络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位移频响函数指标、应变频响函数指标和模态频率指标在结构损伤定量辨识中的灵敏性。结果证明了神经网络法与试验模态分析技术相结合检测结构损伤的可行性,并指出应变指标对损伤更敏感。此外,指出了对于具有复杂模态的结构无法获取模态的完善信息时,用有限个点、有限个方向的测量数据进行损伤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结构损伤检测问题常常可转化为数学上的约束优化问题。采用粒子群算法(PSO)求解约束优化问题。可求解结构损伤检测问题。首先介绍基本粒子群算法,然后建立结构损伤检测问题的数学模型,采用悬臂梁单损伤和多损伤的数值仿真研究,验证了粒子群算法求解结构损伤检测问题的可行性,最后针对实际结构振型测试时振型的非完备性,直接利用非完备振型,求解损伤检测问题,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利用非完备振型,仍可得到较好畴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