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旧燃油车换新燃油车(TONF)是汽车行业常见的以旧换新服务.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一些汽车品牌商又推出了以旧燃油车换新能源车(TONE)服务.然而,TONF和TONE的并存可能加剧新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竞争.因此,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应在不同的以旧换新策略中做出权衡,并制定出相应的最优定价.基于此,本文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存在里程焦虑的情境下,构建了一个由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联合开展以旧换新的供应链博弈模型,探讨了经销商仅提供TONF,仅提供TONE和两者均提供的阈值条件,以及相应以旧换新策略下的最优定价决策.研究结果表明,经销商以旧换新策略选择不仅与新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单位生产成本有关,同时也取决于制造商提供的回购补贴大小.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也将对经销商以旧换新策略选择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当单位生产成本居中时,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大小在经销商以旧换新策略的选择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产品回收企业通过价格与选址的差异化竞争使经济收益最大化,将Hotelling模型应用于回收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分别分析了企业同步进入市场时的两阶段博弈和进入市场不同步时的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过程,研究了资源限制和市场进入次序对企业定价、选址策略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企业的博弈均衡结果,说明了回收能力对企业发挥市场竞争先动优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考虑由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制造商与第三方同时参与废旧产品的回收.根据制造商不同的联盟策略建立了以下四种决策模型:无联盟(模型D)、制造商与零售商联盟(模型MR)、制造商与第三方联盟(模型MC)、制造商与零售商和第三方同时联盟(模型MRC),分析了回收渠道竞争对制造商最优联盟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1)与第三方独立回收决策情形相比,当回收市场竞争强度分别低于一定的阈值时,模型D和模型MR中制造商进入回收市场对第三方有利,模型MC中制造商进入回收市场对零售商有利.其次,任何联盟形式下选择进入回收市场始终是制造商的占优策略.2)考虑回收竞争的背景下,闭环供应链系统利润并不一定在MRC联盟策略下最优,其比较的结果取决于回收市场的竞争强度.3)从制造商最优联盟策略选择的角度分析,当回收竞争强度小于1/2时,MRC联盟策略对制造商最有利;当回收竞争强度大于1/2时,MR联盟策略是制造商的占优策略.最后,利用算例分析了参数对闭环供应链均衡和制造商最优联盟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考虑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双向竞争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及回收决策问题.分别在制造商、零售商及二者同时回收三种渠道结构下,分析了制造商的CSR意识对新产品定价及废旧产品回收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在何种回收渠道结构下,制造商的CSR意识均利于降低新产品批发价格、直销价格及零售价格、扩大市场需求、增强废旧产品回收效果.制造商...  相似文献   

5.
考虑消费者跨渠道购物和退货行为,研究了双渠道零售商实施线上下单线下取货(buy-online and pick up-instore,BOPS)策略和跨渠道退货策略相结合的全渠道模式的条件,分析这种全渠道运营策略对企业线上线下产品定价、渠道需求等营销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消费者线上单位退货成本较高时,实施BOPS策略后会提高产品价格,增加总需求,同时有利于零售商增加收益;而当单位BOPS退货成本较小时,零售商实施BOPS后会降低产品价格,同时总需求和利润均增加.此外,全渠道BOPS策略的选择还要考虑诸如匹配率在内的产品特征.随着产品匹配率提高,实施BOPS策略会提高产品定价和总需求,也就是说,匹配率越高越有利于零售商实施BOPS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存在制造商回收和不存在制造商回收两种情形,研究了在线回收商的再售策略,构建包含制造商和在线回收商的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得出制造商不同回收情形与在线回收商不同再售策略(全部再售、部分再售或无再售)组合下的最优决策值。研究发现:转移价格的增大使得在线回收商再售策略选择发生转变,即全部再售—部分再售—无再售;随着回收价格竞争强度的增大,制造商的回收竞争威胁将导致在线回收商全部再售的动力提升;制造商参与回收竞争对自身利润以及回收率未必有利,但降低了消费者剩余,且随着竞争强度的增大,对制造商、回收率以及消费者的不利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品牌制造商NB产品感知质量的提升策略,即选择是否披露NB产品增值功能以及披露格式,建立了零售商只销售NB产品与同时销售NB和SB产品两种情形下的三阶段博弈模型.通过逆向递推法求解两情形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研究发现,零售商引入SB产品会改变制造商感知质量提升策略的选择,并降低制造商的利润,但制造商通过提升NB产品感知质量可以降低零售商自有产品引入对其造成的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8.
寡头竞争模型下的R&D溢出与内生定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产品成本时,产品定价具有内生基础。针对这一特点,将传统Hote lling模型中外生的定价策略作为内生变量,研究了技术溢出王件下的三阶段RD/产品问题:双寡头企业先决定RD投入水平,然后对单一定价策略或歧视定价策略进行战略选择,最后在产品市场中进行价格竞争。研究发现,歧视定价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占优策略。当市场中只有一个企业实施歧视定价时,其研发动力最强;当竞争对手同时实施歧视定价时,则该企业表现出明显的创新惰性,研发动力减弱。在均衡定价策略下,企业利润与技术溢出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适度的技术溢出有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而过度的技术溢出将导致社会福利降低。  相似文献   

9.
针对双渠道制造商通过在线渠道投放电子优惠券的供应链定价问题,构建了考虑公平关切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由此探讨电子优惠券在价格竞争中的作用,分析公平关切对电子优惠券投放及供应链成员利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商或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可降低对方收益.制造商越关注公平,其投放的电子优惠券面值越大,在线渠道需求增加,制造商利润增大,此时零售商应制定低价策略争夺市场.零售商公平关切度越大,实体渠道定价越高,需求量越少,利润降低.较大制造商公平关切度、较小零售商公平关切度组合情形的供应链总利润最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抢购事件的演化机理和防控决策问题,通过刻画公众异质性和不同类型公众的预期后悔心理,构建了不考虑和考虑预期后悔的演化博弈模型.进而推导了模型演化路径和事件引导策略的解析结果,以2020年新冠肺炎引发的双黄连口服液抢购为例进行了验证,并考查了公众预期后悔感知度和敏感型公众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预期后悔的模型能够刻画事件的局部爆发,且不同条件下预期后悔对均衡点的影响不同;将敏感型公众比例降低至一定阈值范围内,并控制公众预期后悔感知度和系统初始状态,有助于使事件向理想均衡点演化.  相似文献   

11.
中介企业协同竞争的演化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企业通过提供信息,将买卖双方联系起来。当一个中介企业受买方或卖方的委托,为其寻找交易伙伴时,既可以选择自己去搜寻信息,也可以选择与拥有该信息的另一个企业合作,共同促成这桩交易。为了探究中介企业之间的这种协同竞争机制,更好地引导中介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本文用两个演化博弈模型描述了中介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指出:①在不同的成本与收益约束下,中介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会收敛到不同的演化稳定策略。当中介企业独立促成交易能获得正的净收益时,他会选择竞争的策略;当中介企业搜寻信息的成本较高,独自完成交易无利可图时,才有同其他中介企业进行合作的可能。②中介市场的初始条件决定演化均衡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管理者生涯模型,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对于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通过分析模型发现:管理者越是过度自信,企业越可能摒弃保守的利用式创新战略(exploitative strategy),转而选择进取的探索式创新战略(exploratory strategy).此外,模型推导还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于企业创新战略的影响程度受到管理者能力水平以及创新战略的商业收益的影响.具体来说,管理者的能力水平越高,企业越可能选择探索式创新战略;探索式创新战略的商业收益越大,管理者越倾向于探索式创新战略,而利用式创新战略的商业收益的增加则会激励管理者选择利用式创新战略.利用算例进一步说明了上述结论,并分析了相关的管理学启示.  相似文献   

13.
考虑由一个零售商、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相互竞争的回收商所组成三层闭环供应链中成员的竞合博弈.根据制造商与其他闭环供应链成员的不同合作策略,针对分散化决策、制造商与零售商合作决策、制造商与单个回收商合作决策、制造商与两个回收商合作决策和集中化决策五种情形,对比分析闭环供应链成员在不同情形下的最优竞合策略.研究表明,产品中再制...  相似文献   

14.
钟胜 《系统工程学报》2007,22(3):313-317
通过博弈建模分析,揭示了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不同策略组合影响企业间竞争态势的机理,阐明了非合作-非合作策略组合只是供应链企业间一种简单的供应关系,只有合作-非合作策略组合才完全体现了合作竞争的思想.本研究对于供应链企业间建立正确的合作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粉丝经济下,当企业类型信息不对称时,品牌企业的最优策略.考虑包含两种类型的企业(原创性品牌或模仿型企业)与两种类型的消费者群体(粉丝或一般消费者)的两级供应链,构建两种信息结构下的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策略性竞争博弈模型,得出分离均衡及混同均衡下企业的最优决策.探索了品牌企业是否应该向消费者披露企业真实类型,若披露,则如何通过价格及质量进行信号传递;进一步研究了研究消费者群体中粉丝比例与粉丝行为模式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完全信息下,粉丝比例越大对品牌企业越有利;不完全信息下,若品牌企业选择分离均衡,当粉丝对模仿产品厌恶心理强烈时,粉丝比例越大对品牌企业却并非总是有利;即使品牌企业因前期投入大量筹建成本而导致收益低于模仿型企业,当粉丝比例足够大时,其收益终将高于模仿型企业;无论何种企业,其收益与粉丝心理收益总呈现出单调非递减性.  相似文献   

16.
从组织学习和知识创造的视角,主要讨论企业采取知识流程外包的策略选择问题.针对于知识流程外包中所存在的两种学习模式,即知识吸收效应和干中学效应,从知识的创造过程出发,凭借成本–收益的经济分析框架对企业知识流程内部运营和外包决策进行理论建模和比较分析.结论发现:在知识流程外包中,基于企业协同合作的知识吸收效应加强了干中学效应,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选择知识流程外包来获得所叠加的两种效应.其次,为了加强知识流程外包的绩效,企业重点是加强自身对知识吸收的能力建设.最后,为了提高两种学习效应的效果,企业应该从长期动态的角度去考虑外包决策,而非基于短期的优劣予以判断.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当顾客对不同的提前期–价格响应模式有不同的选择行为时,双寡头企业在不同竞争情境下的最优提前期–价格决策及其相应利润,并通过利润对比得出双寡头企业的提前期–价格响应模式的均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提前期–价格竞争市场中,双寡头企业的均衡策略会受到边际盈利能力和顾客对不同企业品牌的忠诚程度的影响.当慢速响应模式的边际盈利能力较大时,双寡头企业会处于同时采取慢速响应模式的均衡;当快速响应模式的边际盈利能力较大时,如果顾客忠诚程度较高,双寡头企业会处于同时采取快速响应模式的均衡,否则,会形成两个企业同时采取快速响应、同时采取慢速响应以及混合响应模式的三种均衡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个具备动力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和一个缺乏动力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组成的系统,考虑电动汽车制造商回收退役动力电池的情形.在竞争、专利竞合及批发竞合三种模式下分别构建博弈模型并求解,分析电动汽车制造商竞争与竞合策略选择及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决策.研究表明:1)最优策略(竞争、专利竞合或批发竞合)的选择取决于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议价能力、电动汽车替代程度、动力电池成本差异及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价值; 2)当两电动汽车制造商通过竞合策略(专利竞合或批发竞合)实现其利润的Pareto改进时,其整车价格也比竞争模式更低,即竞合策略对电动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都有利,同时,缺乏动力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率增加而具备动力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率降低; 3)具备动力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率及利润均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价值呈正相关,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价值对缺乏动力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率及利润的影响取决于两制造商的竞争/竞合关系及动力电池成本差异.  相似文献   

19.
定价决策权威对合作策略选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销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在确定型市场、制造商与销售商成本信息对称的情况下,研究了成员企业合作的条件.证明了在对联合收益分配的讨价还价博弈过程中不管哪一方先行动,只要先行动一方的定价决策权威处于由双方讨价还价成本系数决定的某一范围内,理性的制造商和销售商将选择相互充分合作并按照讨价还价的结果分配联合收益,实现“双赢”.并考察了该范围随双方讨价还价成本系数变化的变动情况.相反,当先行动一方的定价决策权威处于该范围外,制造商和销售商或者其中一方选择充分合作另一方选择部分合作或者同时选择部分合作.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设施选址模型针对空间垄断,忽视市场竞争.在低碳可持续发展背景下,针对政府碳交易机制下生产多种替代和/或者互补产品的两家制造企业安置设施竞争市场份额的问题,基于定义于整个非负价格区域上的互补需求函数,构建考虑运输碳排放的多产品竞争设施选址模型.该模型为双层规划,上层是领导者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模型,为带均衡约束的0-1混合整数二次规划;下层是跟随者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模型,为带均衡约束的二次规划.首先利用Karush-Kuhn-Tucker条件、大M方法和McCormick外逼近方法将双层规划转化为有界闭集上的0-1混合整数凹规划,然后提出具有全局收敛性的分支提升算法,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并阐明了碳限额和碳交易对企业决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