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加强粤港澳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大战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粤港澳三地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为中心城市,积极地建立协同创新发展的城市集群。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将会深刻地影响世界经济。这种国家管理的整合,必然成为全世界的学习典范。论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把制造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要求,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共建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攻关,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对标全球知名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仍然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深度协同创新不够、一流科技企业数量不多等问题。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构建创新型企业梯队、推动科金产融合、集聚天下英才、打造开放创新环境等,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紧紧把握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主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载体,对构建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大湾区三地的制度性差异、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缺乏完善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有待提升等原因,成为制约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瓶颈。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转型升级阶段,需要加强理念、机制和主体方面协同,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湾区建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利用2010—2014年的数据,构建科技创新资源评价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资源分布进行综合评价,对其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资源排名由高到低分4个层次;从时间变化来看,深圳逐渐超越广州成为科技创新资源存量最多的地区,佛山在2014年超越香港,肇庆的科技创新资源在2013年开始下降,其余城市的排名基本不变或小幅波动;从空间来看,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以广州-深圳-香港为轴线向外扩散,形成了一条创新走廊;但高存量地区对于周边地区带动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6.
采用熵值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借鉴“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效率和经济贡献率。研究结论表明:(1)时序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总体呈增长趋势,科技创新效率在波动中呈微弱增长趋势,科技创新经济贡献率波动起伏较大,呈微弱下降趋势。说明科技创新能力要转化为科技创新效率和经济贡献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2)区域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效率和经济贡献率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地区生产总值排名靠前的城市,科技资源投入更为丰富,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表现相对更为突出。(3)创新要素方面,各评价指标所反映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差异。各城市应注重结合创新要素情况,注重科技创新工作中的“补短板、强弱项”。  相似文献   

7.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大湾区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有助于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有助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及人才高地.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协同发展过程中面临宏观和微观层面多方面、多维度的复杂情况.在复杂性理论视角下,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协同发展,大湾区高校需要建立非线性思维,认识协同发展的整体性;远离平衡状态,激活协同发展生命力;实现自组织发展,增强协同发展内驱力.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活力最强、人口增长迅速、城市扩张最为显著的区域之一.基于长时序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夜间灯光数据,通过构建城市扩张热点指数、扩张动态指数、综合扩张指数及结合现有的扩张指数探究近30 a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时空扩张的特征.结果表明:1998-2008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热点扩张最显著的时期,热点、次热点的分布范围分别占城市群总面积的9.59%、22.17%;1988-1998、1998-2008、2008-2018年城市群建设用地的扩张强度分别为0.22%、0.38%、0.29%,扩张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扩张的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广州、佛山、东莞、深圳4个城市;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综合扩张速度表现出一定的梯度等级分布,近20 a的城市综合扩张协调度呈上升的趋势,综合扩张的标准差由1998-2008年的0.061下降到2008-2018年的0.045.研究结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部的景观设计、土地优化提供决策支持参考.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科技创新水平深刻影响城市群的升级发展。珠三角城市群,即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作为国家最高层级城市群及粤港澳大湾区主阵地,其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尤为重要,而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具有支撑和促进作用,故以珠三角城市群的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07—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效果。结果显示,企业RD投入、财政科技支出、风险投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效果依次递减,而金融机构贷款会抑制科技创新。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极作用愈发显著.提高海洋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协同水平,推动海洋技术创新网络优化升级,对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1986~2018年海洋专利数据,运用动态网络分析的方法,从整体网络和关键实体两个层面出发,对3个不同阶段下的海洋技术创新网络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技术创新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但结构改善相对滞后;网络呈现出整体松散、局部紧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澳门人才短缺问题对澳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造成较大制约。论述了澳门需要在7个方面参与和贡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对澳门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澳门人才短缺的主要成因,梳理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做的努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澳门人才短缺问题的5点建议,即制定人才长远发展规划、构建大湾区人才共享机制、优化专才引进制度、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和海外人才回流、以及改革人才工作机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2.
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状况分析及治理对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梳理粤港澳大湾区河流、水库、近岸海域的水体污染现状, 分析城市内涝、河流及入海口水量变化问题, 发现湾区水体污染主要由大城市密集的人口和工业活动造成, 不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和管理体系使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 对生态用水的过度侵占是水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总结国际先进湾区完善立法、提高标准、控制排放和保护生态的水环境治理经验, 对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的进一步治理提出对策: 1)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污水处理; 2)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 3) 控制围垦, 加强生态保护; 4) 加快推进社会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3.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陆地生态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采用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反演粤港澳大湾区NPP,探讨其时空格局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  相似文献   

14.
加强基础研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举措。本研究系统梳理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导向,从创新主体、支撑平台、科技资源、科研环境及成果产出等维度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的创新主体持续壮大、支撑平台布局加快、科技资源投入强化、科研环境不断完善、成果产出显著增多,但仍存在基础研究主体大而不强、科技人力资源质量不高、经费投入低于国际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质量不优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基础研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总结三大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及其他典型湾区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在技术、政策和监管等方面的经验, 归纳粤港澳大湾区典型红树林群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现状,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各种污染物对红树林湿地的污染情况, 并结合大湾区未来发展规划, 对其红树林湿地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1) 恢复、重建红树林; 2) 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3) 加强管理、宣传和科普教育; 4) 加强科学、科技研究以及科学保护; 5) 建立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 加强大湾区联动合作。  相似文献   

16.
当前,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与城乡建设的快速扩张导致人地灾矛盾加剧,因此,研究城乡建设空间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就尤为重要。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城乡建设空间及自然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法、综合归纳法等方法,探究粤港澳大湾区城乡建设空间扩张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1)城乡建设空间扩张与自然灾害关系密切,且是双向影响关系;(2)城乡建设空间扩张与灾害演变相关性大小存在区域差异,灾害易发区与城市建设密集区的重合,两者关系更为密切;(3)地质灾害、暴雨洪涝灾害的演变与城乡建设空间扩张相互影响程度大;(4)城乡建设空间扩张加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性;(5)自然灾害的存在限制城乡建设空间扩张的发展方向,增大了城市开发的成本,易发生灾害的区域需要避免进行高强度建设和重要设施布局。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和发展中的“精准联系人”角色逐步向“精准联系”功能丰富和拓展。发挥和提升“精准联系”功能成为澳门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下“国家所需、澳门所长”和“一国两制”发展新实践的重要保障。面对来自土地空间、产业、区域合作、人才等方面的挑战,澳门应强化优势、强调协同,采取“精准连接”“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和“精明增长”的策略,高质量提升“精准联系”功能,全面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澳门回归20年来创新科技发展的概况,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澳门的创新科技能力在全球城市体系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排名。研究发现,澳门的创新科技发展在国际和区域的位次仍有较大上升空间,问题的焦点在于科技产业化不足,主要源于科研平台成果转化功能欠缺、具有创新的企业主体缺位、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偏低、缺少科技管理职能的专职机构。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围绕创新科技定位、科研平台功能强化、科研人才培养和引进、以金融市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设立科技创新局统筹创新科技和产业化发展、拓展创新科技领域等,提出了促进澳门创新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频地波雷达系统监测得到的海表流资料, 选取907个高密度空间点, 运用调和分析等方法, 探究粤港澳大湾区2020年3月的潮流特征。结果表明, 该海域潮流以不规则半日潮M2分潮为主, 且浅水分潮影响显著。主要全日分潮和半日分潮的倾角都在120°~160°之间, 即最大流速都为西北?东南流向, 表现为向岸?离岸流动的趋势。随着与海岸线距离的增加, 潮型系数和浅水系数逐渐增大, 区域南部离岸区表现出不规则全日潮的特征。可能最大流速和实测最大流速的范围分别为0.33~71.01 cm/s和58.63~149.99 cm/s, 其大值都分布于研究区的西北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