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开关电源中,输出电压反馈电阻的大小正比于其消耗功耗.为提高芯片系统效率,提出了低反馈电阻技术,低反馈电阻技术关键在于产生低的参考电压与反馈采样电压进行误差放大.给出了低至18 mV的基准电压电路的设计过程和仿真结果,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极型、互补型、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BCD) 1.6 μm工艺的功率LED照明驱动芯片以验证低反馈电阻技术.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电路的运行效率高达95.6 %,输出电流纹波系数为(2.14 %)/V.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LED驱动电路由于采用AC-DC变换器,需要大的电感和电解电容,导致LED驱动电路存在体积大、成本高、寿命短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交流电压直接驱动的LED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仅需要MOSFETs和运放等有源器件,输入电流能跟随输入电压呈正弦波形变换,以获得高功率因数和低THD。仿真和实验验证该驱动电路的电气特性。  相似文献   

3.
LED照明是当前照明市场的热点趋势,对于其驱动电路设计方案也层出不穷.本文根据恒电流二极管的特性,针对LED照明中的小功率和大功率LED的不同特性,分别给出了驱动电路设计.保证LED驱动电路性能的同时大大简化了其驱动电路设计,降低了驱动电路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一种大功率LED驱动电路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PT4115设计了一种可调光的Buck型大功率LED驱动电路,对其外围电路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针对负载电流热补偿和降低输出纹波进行了电路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可见光通信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利用LED实现照明和信号的无线传输,而LED驱动电路对可见光通信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影响光源的发光效率和信号的传输距离。通过对LED驱动原理的分析,设计了基于直流驱动和交流驱动的LED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驱动电路。结果表明,设计的驱动电路可以有效进行信号的无线传输,实现了无线通信和照明功能。  相似文献   

6.
贾虎  邓升平 《科技信息》2012,(36):I0218-I0220
本文对单色LED显示屏的扫描与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74HC138,74HC595,74HC254三种主要驱动芯片的功能作用,最后设计制作一种可以用于室内外大屏幕组装拼接的LED屏幕,并实现汉字的移动、翻转、闪烁等动态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LED驱动电路的无色偏高集成度要求,提出一种新型全集成的可调光白光LED驱动芯片。该芯片在无需外部电感、电容的同时完成了白光LED的驱动,并实现了片内集成的调光功能,可用于需要高集成度或避免电磁干扰的场合;芯片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的方式来实现调光功能,在获得大范围亮度调节的同时可以避免色彩偏移现象的发生;芯片内部采用一种无外置电容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作为功率变换单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转换速度。采用CSMC0.5μm混合信号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芯片可以提供占空比在0到100%之间固定变换的峰值为350 mA的输出电流,实现了大范围的亮度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于清洋  符雪  张新元 《科技信息》2011,(16):I0115-I0116
LED显示屏由于其亮度高、工作电压低、功耗小、小型化、寿命长、耐冲击和性能稳定等本身具有的优点,从而在当今社会受到广泛重视而得到迅速发展。本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LED显示屏系统。具有显示稳定清晰,亮度均匀,组装灵活,安装方便,尺寸大小可调整的优点,因而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为LED显示屏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一代绿色照明光源,它具有效率高、寿命长和无污染等优点,但是作为储能电容的电解电容限制了LED驱动电源的使用寿命,阻碍了电源功率密度的进一步提高.结合Buck-Boost辅助电路,设计了一款新型的无电解电容的LED驱动器。利用新的拓扑电路结构去除电路中的电解电容,提高了LED驱动电源的使用寿命.最后利用数据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照明LED驱动芯片中功率管的研究与设计。该芯片采用CSMC0.6um5V标准CMOS工艺设计,功率驱动管采用EDNMOS结构,以提高功率管的耐压。芯片能直接驱动3W的照明LED,并在环境温度和电源电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提供恒定的电流输出。芯片的电源效率可达到75%以上。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某大功率双向buck-boost直流变换装置进行了设计和仿真研究,确定了装置的主电路拓扑结构,根据设计需要计算选择了主元器件参数,搭建了基于电流模式闭环控制的双向直流变换装置的仿真模型.引入工程设计法设计了该装置的电流调节器和电压调节器.该方法简化了闭环系统的设计,满足工程设计指标的需要.基于所搭建的仿真模型对双向直流变换装置的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大功率LED照明驱动电源在效率、稳定性、使用寿命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一款以XLT604为控制芯片的恒流驱动电源,辅以过压保护电路,散热,过温处理电路,EMI滤波,PFC校正电路,驱动36 W的大功率LED,亮度可调,效率高达86.4%,电流可靠性好,稳定度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现有LED驱动器采用变频控制实现后级的调光EMI高、脉宽调制(PWM)控制电路结构复杂,引入LLCC,LCLC等高阶谐振拓扑实现恒流输出系统体积大,成本高且功率密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电感的谐振式多路均流LED驱动器。采用可变电感(VI)代替固定电感值的方法,改变谐振频率实现调光及后级控制;引入谐振实现各开关管零电压开关(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将谐振电容用于各路均流以简化驱动器系统结构。根据LED驱动电路理论分析和仿真,设计制作了11 W实验样机,实现了4路LED均流调光。研究结果表明多路LED驱动电路改善了驱动器的均流和变频调光性能,提高了驱动器的功率密度和使用寿命,适合在手术照明和家庭照明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LED以其发光效率高和寿命长两大优势在现代照明领域中得到很快的发展,各种类型的驱动电路也应运而生,文章设计的LED驱动的主电路是Buck-Boost型的DC/DC变换电路,应用PID算法的峰值电流控制PWM电路进行了反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型LED驱动器有较好的稳定性,对负载扰动和输入电压扰动的抑制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以提高白光LED驱动器的效率为目标,以Cadence软件为平台,在深入研究电子元器件功耗与尺寸大小关系的基础上,采用0.18 μm的CMOS工艺,设计了驱动4只串联白光LED的升压型驱动器.实验表明,该驱动器具有转换效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均可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高亮度超多位LED数码显示驱动算法——按段扫描算法,该算法既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又弥补了亮度受限的缺点.利用该算法,理论上可以达到2 500多个数码管的高亮度显示,彻底解决在显示多位LED数码管时亮度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驱动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LCM).详细说明了字符型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及数据流程,重点对其内部驱动芯片HD44780各引脚和时序进行研究,建立FPGA模型.对各个模块功能加以说明,通过硬件描述语言VHDL编程实现,并给出部分主要程序代码,Spartan3E系列的XC3S500E目标芯片上通过调试.  相似文献   

19.
用于WLED驱动的电流检测放大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依据WLED驱动芯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设计了一款能用于电流模式PWM的电流检测放大器,其中引入了一种易实现且稳定性好的频率补偿电路.所设计的放大器采用CSMC 0.6μm Mix signal DPDM工艺,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且低功耗,能够很好地应用于白光LED驱动.  相似文献   

20.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bionics, a prototype of the earthworm-like micro robot was developed and manufactured for entering the small tube.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the action and mechanics analysis, the controller was designed. This micro robot with 6mm diameter was driven directly by three electromagnetic linear drivers. Mobile cells were joined with two degree-of-freedom joint and the whole body was flexible and soft. The driving force reached 10.8g in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and the angle of imaging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shape memory alloy (SMA). The driving force, velocity and movement of micro robot in flexural tube were tested through experiment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driving force was in proportion to the range of frequency, and the micro robot could current, and the velocity reached a maximum in certain move in the thin tube flexib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