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机构动力学特性仿真的高压断路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多体动力学原理,利用多体系统仿真软件包建立了VS1型高压断路器的机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试验测试了该型号断路器的机械特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输出特性跟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断路器的瞬态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优化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对断路器中的部分关键部件,如凸轮连杆机构和油缓冲器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对于凸轮连杆机构,若滚轮半径为12 5mm,该机构将有较好的动力传递特性;对于油缓冲器,要想得到较好的缓冲特性,阻力系数的合理范围应为0 05~0 5.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体动力学原理,利用多体系统仿真软件包建立了VS1型高压断路器的机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试验测试了该型号断路器的机械特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输出特性跟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断路器的瞬态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优化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对断路器中的部分关键部件,如凸轮连杆机构和油缓冲器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对于凸轮连杆机构,若滚轮半径为12.5mm,该机构将有较好的动力传递特性;对于油缓冲器,要想得到较好的缓冲特性,阻力系数的合理范围应为0.05-0.5。 相似文献
3.
高压断路器电机操动机构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高压断路器的工作可靠性,实现运动过程全程可控,研究了一种利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高压断路器的操动机构。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使用MAT-LAB/Simulink创建了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同时使用一台断路器试验样机、一台永磁同步电机及以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DSP)为核心的电机控制电路建立起电机操动机构的硬件试验装置。在DSP控制器中实现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算法,构成了电机的全数字位置伺服控制系统。通过对电机进行位置伺服控制,实现了对断路器行程的全程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及试验结果表明,由电机操动机构驱动高压断路器,可实现对断路器行程特性的控制,满足高压断路器合分闸智能操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5.
高压真空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 1 1 0 k V高压真空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总体方案设计的问题 ,阐述了分、合闸弹簧参数的确定方法 .通过理论分析和比较 ,探讨了分闸弹簧及其放置位置和合闸弹簧参数对操动机构总体方案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满足机构所要求的分闸特性的前提下 ,分闸弹簧宜放置在操动机构运动链的中间行程较大之处 ,放置方位应使弹簧力的作用方向与力作用点的速度方向在分闸的整个过程中都趋于一致 .合闸弹簧则要按输出力特性曲线来设计其参数 ,且相应确定操动机构的数目 .对 1 1 0 k V真空断路器 ,采用三相双断口的操动机构设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真实工况下瞬间动作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量化实际因素对其动态响应的影响,利用牛顿力学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真实条件下断路器操动机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构弹性、铰链间隙及配合公差等实际因素对其工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弹性会诱发机构振动,铰链间隙会使机构工作特性出现滞后,配合公差等级的升高,可缓解滞后现象;只考虑单因素作用,难以准确反映断路器工作特性变化;在综合考虑铰间间隙和结构弹性共同作用时,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小于7%,相符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7.
计及电动斥力效应的低压塑壳断路器机构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基于多体动力学原理的软件包ADAMS,建立了低压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验测试了该型号断路器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输出特性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证明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断路器的瞬态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电动斥力对断路器机械特性的影响及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利用霍尔姆公式和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短路开断过程的电动斥力,分析了短路情况下电动斥力对低压断路器开断过程的影响,实现了机电耦合.由于电动斥力的作用,机构短路情况下的动作时间比手动脱扣缩短了约2ms. 相似文献
8.
针对真空断路器在增加触头弹簧压力时弹簧操动机构不能可靠分合的问题,在不改变储能弹簧和分闸弹簧能量的前提下,对环网柜用真空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凸轮轮廓、传动拐臂尺寸和角度、连板尺寸进行优化,建立优化后弹簧操动机构的数学模型,分别进行MATLAB和ADAMS仿真。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机构的出力特性与断路器的负载特性能够实现良好匹配,优化后触头弹簧压力为2 327 N,较优化前效率提高132%。动力学仿真显示,优化后的触头弹簧压力提高为2 286 N。试验表明,装配2 100 N触头弹簧压力时机构能可靠分合,合闸速度减小到065 m·s-1,合闸弹跳减小,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中压真空断路器中永磁操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分析永磁操动机构的特性,阐述了永磁操动机构在中压真空断路器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真空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中凸轮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真空断路器操动机构的传动运动特性,减小真空断路器的操作输出功,对提高真空断路器的操作使用性能及寿命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利用凸轮机构的多项式运动规律的特点,以凸轮多项式运动规律的多项式系数为优化变量,以断路器操动机构最小的输出功为目标函数,考虑操动机构合分闸时凸轮机构传动压力角的情况,建立了弹簧操动机构中凸轮机构的优化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语言的优化工具箱方便地实现了优化过程,得到了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11.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针对难以精确实现对永磁真空断路器合分闸过程动态特性控制,从而导致影响其机械与电气寿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全闭环智能调控方法.在分析永磁真空断路器合分闸过程硬件结构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运动机构的实时位移x和输出量PWM占空比的隶属度函数与模糊控制规则.构造了1-3-1的三层BP神经网络结构,建立了合分闸过程BP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结合Matlab仿真软件训练了模糊控制规则,训练结果能较好满足系统合分闸过程精确控制要求.实验数据对比表明,相较于全导通控制策略和模糊控制策略,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策略能更有效地实现对永磁真空断路器合分闸过程的动态控制,提高了永磁真空断路器的机械与电气寿命. 相似文献
12.
高压断路器寿命可靠性判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非完全寿命试验条件下判别高压断路器可靠性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高压电器行业的发展。结合高压断路器寿命分布实例,提出了建立高压断路器寿命可靠性判别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应用极大似然函数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判别。通过对断路器寿命的均值和方差进行估计,判断出高压断路器首次故障时间。所建立的可靠性判别模型、判定方法及计算结果,对研究和评价高压断路器寿命可靠性等技术参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BOOST电路的高压发生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将BOOST升压电路和倍压电路相结合的改进型BOOST高压发生器.分析了电路的工作过程以及各器件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并给出具体计算公式.该电路具有体积小、外围器件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可以作为低功率高压电源的优选电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断路器运行的可靠性,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LabV IEW的高压真空断路器智能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新方案.该系统主要由上位机、下位机和传感器环节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传感器和下位机构成现场监测模块,并安装于断路器本体上.下位机硬件平台以TM S320F2812DSP为核心完成对断路器机械参数、分合闸电流信号和振动信号的采集、处理与显示,同时通过CAN总线将数据送至上位机.上位机管理软件采用LabV IEW软件开发,主要完成对测量数据的存储、显示和分析处理等.测试结果表明,研制开发的高压真空断路器智能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地反映真空断路器机械运行状态,具有人机交互友好、功能齐全和可靠性较高等特点,并且实现了在线监测系统预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109-114
针对操动机构配合公差对高压断路器灭弧室灭弧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操动机构和灭弧室联合仿真模型.通过对比联合仿真计算结果与工程试验所得数据,验证了联合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操动机构系统的配合公差等级与配合数量对灭弧室灭弧性能影响较大,配合公差等级对灭弧室灭弧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灭弧室关键部位气体压力变化的滞后性,滞后时间最长为0.002s;考虑不同公差配合数量时,灭弧室关键部位气体速度幅值变化较大;通过选择合适的配合等级与配合数量能够提升灭弧室灭弧性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运动副间隙对弹簧操动机构非线性特性的影响,采用连续接触模型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含多间隙的高压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通过4阶龙格-库塔法对该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数值计算结果与操动试验符合良好.最后通过庞加莱(Poincaré)映射研究该弹簧操动机构在不同间隙值及运动副数目下的运动混沌现象.结果表明:运动副间隙值小于0.15mm,操动机构周期运动,且间隙副数的增加不会改变机构运动的周期性;随着间隙值和间隙副数量的进一步增加,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增强,运动易进入拟周期和混沌状态.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方案的不足,提出了实验的改进方案,用大内阻的数字电压表替代小内阻的指针式电压表,再参考改进的伏安法电路所测数据,使用电压补偿电路进行详细的测量。采用上述方案测试了几种常见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方案能准确的给出二极管的正、反向伏安特性,有助于二极管伏安特性实验总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无阻尼谐振调节器的DVR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电网电压的不平衡跌落情况,采用了三相全桥的主电路结构,研究了静止坐标系中基于无阻尼谐振调节器的三相DVR控制方案,不仅实现了DVR输出电压的无差跟踪,而且使系统获得强鲁棒性;为了实现对变流器的限流控制,采用了滤波电感电流反馈结合DVR输出电压反馈的双环控制结构,并运用DVR输出电压和直流电压的前馈补偿使系统获得了较好的动态响应.最后,通过样机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