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对近年崛起的被誉为"沙漠克星"的特种油料作物好好芭(Simmondsia chinensis (Link) Schneider)的生物学特性、引种栽培、微繁殖技术及抗寒驯化研究进行了系统介绍;综述了好好芭油合成相关基因、抗盐、抗旱等资源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好好芭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郑晓明  雷重起 《科技信息》2012,(35):I0480-I0480
日本落叶松原产地日本,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1米;适应范围广,生长初期较快,抗病性较强,在我国引种栽培已有60年历史。根据日本落叶松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分析桥山林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与日本落叶松分布和适生条件对照引进是可行的.我们在桥山林业局双龙良种基地进行日本落叶松引种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从好好芭成熟叶片中提取总RNA的方法;用含有SDS的裂解液裂解细胞,用DNase除去可能出现的DNA干扰,再经植物提取试剂盒纯化后,获得了高质量的完整RNA,可用于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和基因表达的mRNA分析等精细研究,并进一步构建了好好芭干旱消减文库.  相似文献   

4.
武都、文县地带引种油橄榄,所具有的优良性状和品质,是在产地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本文利用9具气象资料、国内外主要油橄榄产区气候条件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探讨本区油橄榄气候优势,并进行油橄榄气候区划,以便充分发挥我区油橄榄生产优势,为合理安排油橄榄生产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整个榛属分布区内机械布设52个样区,以榛属在各区内分布的种数得分及对应的环境气候指标,对榛属内种的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获得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榛属内种的分布受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主导因子为降水量,是紧密负相关;其次为温度,呈弱的正相关.据此认为,在榛子的引种工作中首先应重点考虑的气候因子是引种区环境的湿润状况,其次是温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大山樱(Prunus sargentii)在引种地北京和原产地北海道地区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主要气候差异,发现北京地区水分条件差,休眠-生长过渡期气温波动变化大,生长期的高温,是大山樱引种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并有针对性地对大山樱引种及其养护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北纬43.6度,东经122.2度,海拔179.4米的干旱盐碱区引种旱稻品种(品系)11个,结果表明:中选1号气候适应,耐旱丰产,安全成熟。  相似文献   

8.
气候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自然条件,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气候条件,所以人们对气候很关心,特别是近几年来气候的异常变化,如1972年前后出现的世界范围的大面积气候异常更引起人们的注意,1973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对气象工作做过指示:“关于气象工作者要好好地研究气候变异问题”,各地气象工作者遵照周总理的指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地区与白俄罗斯全新世成炭期对比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地成炭期对比,分析其成炭气候差异和原因,揭示出影响两地成炭作用的气候机制,进而探讨了北方湿润气候带的全新世变迁。  相似文献   

10.
国外优良彩叶槭树引种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毓  赵遵田  刘媛 《山东科学》2010,23(2):47-50
本文通过比较济南与原栽培地美国波特兰的气候环境条件,并进行引种理论和拟引种槭树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说明从美国引种优良彩叶槭树是可行的,但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好好芭"种子实生苗茎节无性系建立及其遗传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好好芭”种子萌发的无菌苗茎节作为外植体,利用体外微繁殖技术,通过茎节培养获得大量体细胞无性系克隆,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脱落酸、矮壮素对试管苗生长繁殖的影响,随机选择一些克隆进行表型的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克隆间的遗传差异是显著的,因此,利用种子实生苗的遗传变异广泛性进行种子实生苗茎节克隆的筛选和培育新品种,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土传病害是作物产量的经常性限制因素。在禾谷类生产中,某些病害在少耕制度下异常严重。因此,有利于保护土壤侵蚀的管理措施(例如减少耕作、保留农作物残体等)能导致病害发生更为严重,从而造成作物减产,这要求研究新的病害防治措施,而不能依靠农业耕作措施或轮作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是病害防治措施的一种,在中国和澳大利亚都已进行了研究。蔬菜和棉花的苗期病害一般是利用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或者病害严重发生导致毁种后重新播种。在这些病害防治方面,人们探索了生物防治措施,旨在发展安全、无残留的防治方法,本文介绍的合作研究,主要是在田间和盆栽条件下筛选、评价一系列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土壤细菌和真菌在中国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对土传病害的防治作用,从而建立有效可靠的作物病害生物防治方法。在两国进行的实验研究中,对象作物为小麦、蔬菜(番茄、黄瓜和辣椒)以及棉花。另外,还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机理以及重要植物病原菌如腐霉菌的生态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贵州茶园土壤研究主要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远发  田永辉 《贵州科学》2008,26(2):100-103
对贵州茶园土壤研究取得的2项主要成果作了简单介绍,结合新阶段茶树栽培学科的态势和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浅谈了对当前贵州茶园土壤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的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叶中由于含有广泛的具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已经成为药品、食品、化妆品和饮料等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银杏叶用林的定向培育能够为以银杏叶为原料的各种加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笔者在介绍银杏叶用园培育原理的基础上,依据银杏叶用林研究的相关材料,系统总结了银杏叶用林的定向培育关键技术,包括:①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为6.0~7.5的适生丰产区内的造林地; ②选择优良的品种,选用经过选育并获得新品种权或通过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叶用优良品种; ③采用合理的密度,根据不同的立地及栽培条件,栽植密度控制在4万~7万株/hm2; ④采用截干萌芽矮化经营方式,4~5 a截干1次; ⑤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生长前期追N肥,后期增施K、P和微量元素肥料(Mg、Zn、Mo); ⑥生长前期采取措施促进生长(水分充足、温度和光照适宜),后期采取措施促进药用成分的合成和积累(适度干旱、低温和强光)。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水稻生产智能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科学种田智能化,研制了多媒体水稻生产智能系统.该研究以水稻栽培中的水、肥、土、病、虫、草害等田间管理为突破口,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专家系统的人机界面、知识获取机制、推理机制、解释机制等,通过平台开发,对数据、信息、资料的有效共享,提高了分析识别各种状态及病虫鼠害发生、发展情况的能力,有效地解决了水稻栽培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该系统应用地区,水稻产量增幅10.2%,经济效益增加4 448.8万元.与水稻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相比,增加了计算机界面交互功能,简化了应用程序,有利于该项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在农作物栽培管理及"三农"服务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沼液施肥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沼液对滨海盐碱土土壤性状的影响,以及改良土壤的生产应用效果。【方法】在江苏省东台市选择滨海盐碱土,设置了大田周年3茬沼液肥种植试验,沼液喷施和浇施总量分别为0(CK)、65、101、138、175、211和260 m3/hm2,并种植花椰菜以验证土壤性状改良效果。【结果】对滨海盐碱土壤施用适量的沼液(65~268 m3/hm2),土壤pH从8.45降至7.90左右,EC值也从478 μS/cm降至150 μS/cm左右,土壤有机质从1.5 g/kg升至约2.0 g/kg。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也得到较好保持或恢复。改良土壤上的花椰菜生长状况良好,与CK处理相比,花椰菜产量增加、品质提高:不同施用方式下,花椰菜产量存在差异,单茬浇施用量为每小区25.2 L(84 m3/hm2)时,产量最高可达29 236.5 kg/hm2; 单茬喷施用量为每小区31.2 L(104 m3/hm2)时,产量最高可达23 628.0 kg/hm2。另外,施用沼液后,对花椰菜可溶性糖和Vc含量提高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沼液可以改良滨海盐碱土壤性状,有助于降低土壤的pH和EC值,改善土壤的酸碱度,提高或恢复土壤的肥力。沼液可以代替常规肥料用于盐碱地花椰菜的生产,浇施沼液效果好于喷施,单茬沼液的理想施用量范围为84~104 m3/hm2。  相似文献   

17.
甘蔗栽培技术历经上千年的演变,经过大量探索、研究和创新,在各个时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栽培模式,推动了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但仍存在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中国甘蔗栽培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水分管理、养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为关键词,在多个知名数据库检索1950-2022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课题组20多年的研究成果,针对甘蔗栽培技术中养分、水分、虫害、病害和草害5项内容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关键技术、技术优劣及推广应用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甘蔗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花江峡谷地区顶坛花椒生长状况与土壤条件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贵州花江峡谷地区特有植物顶坛花椒 (Zanthoxylum planispinumvar .dintanensis) [1] 为对象 ,根据当地特殊的“盆景农业”现象的特点 ,通过测定 1- 10龄的单株花椒的冠幅、株高、地径及其生长土壤的土量、土深、上表面积六个指标 ,对花椒组各指标与土壤组各指标进行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顶坛花椒总体生长状况与其持土量 (相关系数 0 6 6 4 76 0 976 )、上表面积 (相关系数 0 5 0 819973)显著相关 ,与土壤深度 (相关系数 0 36 4 32 56 14 )成正相关关系。该项定量研究的结果对顶坛花椒的栽培技术及生态效应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尉红彬  李娟  乔建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8):11767-11774
为了提高公路土石边坡的稳定性,拓展土工网新型材料的应用领域,采用室内模拟降雨冲刷装置,分别对公路土石边坡复合毯、三维网、单层网防护的不同坡度边坡进行了大量雨水模拟冲刷试验。分析在不同坡度、不同土工网防护下降雨量、水土流失面积、流失量、侵蚀模量值、抗冲刷时间之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得到了三种土工网的固土性能;建立了一定坡度下土体累积流失面积与时间关系模型;不同土工网应用于不同的使用条件。可见,不同土工网边坡防护的使用条件为土石边坡土体流失的防护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