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墨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典籍,保留了先秦时期的用字习惯,主要表现在字与词的特殊对应关系上,包括一字多词、一词多字、字与词不完全对应三种情况。一字多词体现在不同字形间的假借关系,一词多字体现在不同字形间的异体字和古今字的关系,字与词不完全对应的情况是用字习惯上的交叉现象,对这种现象作字与词之间的双向考查,才能分析得比较清楚。《墨子》虽然经过汉代的改写和后世的排印,但保留了一些古文字字形,有些古文字字形可以与出土文献材料相印证。  相似文献   

2.
王筠所论的"古今字",指的是为记录一个词,不同时期的文献中使用了不同的字符这一现象。王筠使用"古今字",是以沟通字词关系为目的的,"古今字"和专门论述汉字造字演变的术语"分别文"、"累增字"并不处在同一理论层面上。把王筠的"分别文"、"累增字"概念与"古今字"概念混同起来是有违学术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6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采集血气方法,观察组采用桡动脉"一"字定位法.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桡动脉穿刺"一"字定位法能够提高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4.
"辛","(辛)"二字声近形似,意义相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为两部.但历来各家争说纷纭,或谓"辛',"(辛)"当为一字,或谓两字.关于二字的本义,各家又从甲骨文、金文等字形上加以分析,各有说法.本文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认为"辛"、"(辛)"甲骨文字形一致,古音相近,意义相通,本为一字,假借而为十干之辛."辛"、 "(辛)"为会意字.二字的本义当为"罪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干亦声."干之本义为盾,引申为"犯也."犯上即罪也,"辛"、 "(辛)"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5.
《银雀山汉墓竹简〔贰〕》的用字习惯可以从"字与词的对应关系""词与字的对应关系"以及"字形与词的交叉对应使用现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字与词的对应关系"包括"一字表示一个词""一字表示多个词"。"词与字的对应关系"包括"某词使用多个异体本字来表示""某词除使用本字外,也使用假借字,个别使用异体本字""某词用不同的假借字来表示"三种情况。"字形与词的交叉对应使用现象"包括"两个词之间形体互用""词与字形交叉使用"两种情况。另外,用字习惯研究还涉及少量的讹误字。  相似文献   

6.
"()"、"()"、"()"是在象形符号"()"上附加指事符号"一"、"二"、"三"构成的指事字,就是甲骨文"()(继)".  相似文献   

7.
此声字考释     
依据王国维"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选取《说文解字》中从"此"得声的一组形声字作为考释对象,试图从中梳理出字族,旨在辨清母文和母文孳乳字之间的孳乳分化关系,把握汉字在发展孳乳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性,进一步探索汉字孳乳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在动态发展中了解汉字、把握汉字。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说文解字》中"多形字"共64个。学术界对"多形字"的认识看法不一,有人肯定其存在的合理性,有人则反对。我们认为"多形字"是不存在的,《说文》对"多形字"的分析存在错误,许慎将本是象形、会意、形声字(一形一声)的字错析成了多形字,这是由《说文解字》成书的时代局限性导致的。  相似文献   

9.
小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发现"寒暄"这个词。他指着"暄"字给爸爸看:"爸爸,这字错了,应该是‘喧’字。""错了?为什么?"爸爸问。小冬说:"这个词的意思是两个人见面时互相打招呼,打招呼要讲话,应该是口字旁的‘喧’。"爸爸拿出字典说:"你的理解是正确的,但这里为什么用‘暄’,而不用‘喧’?给,去查查字典吧。"小冬用音序查字法查到了两个字:"喧"是温暖的意思;"喧"是说话声音大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定州简本《论语》是抄录于宣帝时代的文献,它的底本来自于景帝时期。在抄写时,书主有意保留了原文本的早期特征,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有着所谓的"一字多形",这使得定州《论语》作为隶变完成期的作品,在字体与字形上出现了分离。由于在武帝之后"一字多形"本在经籍中逐渐被淘汰,存于宣帝时代的定州本显然不属于官本系统,而是属于私藏的民间本。作为经籍校勘中的重要参考,它得到了上层的重视,这一文本很可能与当年孔安国系统有关,并为萧望之经学系统所珍视,反映着宣帝朝《论语》学的某些重要面貌。  相似文献   

11.
过渡性是近代诗话的鲜明特色之一,即使是基本诗学观趋于保守的诗话作品也会受到近代社会文化的浸染,因而表现出某些新异之处。文章以《筱园诗话》为例,通过分析其理论要点以揭示近代诗话的过渡性及其形成背景。  相似文献   

12.
运用民俗语言文化的研究方法,通过较详实的语言资料,认为:用拆字和改字手段形成的文字造词法是汉民族语言所独具的一种造词方式.指出:现代语言研究应真正深入到历代社会民间俚俗语言的源头活水之中,从而在汉语造词法体系中给文字造词法一个应有的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诗是对西方现代诗的引入 ,同时又与汉语相融合 ,是世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对现代诗意境的探索 ,是从一种新的也是传统的角度研究现代诗的。现代诗是诗人个体生命体验与独特意象的融合 ,它是在个体隐秘的背后的深远广阔的具有深刻生命意义的意境 ,比古典诗歌的意境更具个性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表义文字,从汉字的体制看,汉字有语素字和非语素字,从汉字的字音看,汉字不光有单音字,还有许多多音字,从汉字的形体看,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有不少汉字的形体相近或相似,构成了形近字。这些语素字、非语素字、多音字和形近字出现在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的单字试题中,用来检测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应试者的错误率极高,严重影响普通话测试目标的实现。本文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提出改变试题的形式,以期真正实现测试目标。  相似文献   

15.
苏曼殊诗歌深得近代日本文化之精髓,与西方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给中国近代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诗中忧郁的情调是日人哀物性格、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思想与近代中国主情诗歌的融合;静美的品格表达了大和民族的审美情趣,并打下了西方文艺思潮涤荡下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烙印;平淡的话语传递了清新的情思,将日本文学言文合一的倾向引入了中国诗歌领域。其忧郁、静美、清新的诗歌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序曲。  相似文献   

16.
对汉字古今字的再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今字是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字现象,与通假字、异体字、同源字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又有着明显差异。本明其同,辨其异,旨在对古今字的定义、范围作再界定。  相似文献   

17.
汉字起源"渐变论"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在较为完整的汉字系统形成之前,类似于汉字的记事符号已有充分储备;二是从记事符号到汉字系统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三是汉字系统的形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从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来看,早期记事符号的数量并不足以成为甲骨文形成的基础;从文字系统形成所需要的技术条件来看,单纯的符号积累也不足以产生完整的文字系统。综合分析,汉字系统的形成实际上是在一个较短时期内由少数人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汉语教学通常强调言文并重,然而与其他教学要素相比,汉字教学从研究到教学一直都处于滞后状态。“字本位”观把汉字当做是书面汉语的基本单位,紧扣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从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着眼来理解词的意义与读音,强调汉字的理据性,以字带动词的学习,重视汉字书写的训练。这样,汉字的形、音、义就能完整地呈现于学习者的脑海中,并由此而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为了模拟汉语初学者的汉字认知过程,在Kohonen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改进了其网络结构和算法,并且将改进后的网络输出层根据Hebbian学习规则连接,构建了一个多Kohonen网络协同工作的汉字认知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成功地学习到汉字的结构类型,且能有效识别出汉字的部件,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汉字认知的部分过程,说明该模型用于汉字认知乃至汉语言习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在Web应用程序开发中,中文乱码一直是一个不断困扰着开发者的大问题,原因是Web开发的复杂度较高且涉及的环节众多,而各个环节使用的编码方式可能又各有不同,所以导致中文乱码的不断出现.文章通过对Web开发中相关环节的底层运行模式原理的介绍,来说明中文乱码产生的原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