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氯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动态热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聚氯乙烯(PVC)/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过程,比较了钠基蒙脱土(MMT)和烷基季铵盐改性的有机蒙脱土(OMMT)对PVC热稳定性和PVC热降解过程的影响.采用Friedman法研究了PVC和PVC/MMT(OMMT)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并计算得到其表观活化能Ea.结果表明,在PVC热降解第一阶段,MMT和OMMT均能提高PVC的热分解温度和减少质量损失,从而提高PVC的热稳定性;PVC和PVC/MMT(OMMT)复合材料的Ea基本相近;MMT和OMMT对PVC的热降解速度有影响,但并没有改变PVc热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2.
PVC/PVB共混超滤膜性能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两种羟基含量相同、黏度不同的PVB,分别与PVC进行共混制备微孔膜,可以改善PVC膜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对PVC/PVB共混膜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并测试了PVC/PVB共混膜水通量和截留率.结果表明:加入PVB后改变了铸膜液的分相过程,从共混膜SEM照片的断面结构可见其皮层厚度增加,指状孔减少,且形成较多的界面微孔;两种PVC/PVB共混膜性能有一定的改善,水通量及截留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利用制备的PVC/PVB膜对造纸黑液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3.
云芝菌用于糖厂废水生物脱色及生产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比较了4株不同云芝菌PVC0、PVC1、PVC2和PVC3对含有美拉德反应色素、碱降解色素及焦糖色素的模拟废水的生物降解脱色能力及云芝多糖生产能力。结果表明,利用云芝菌可有效脱除精炼糖厂废水中的色素,同时获得菌丝体和胞外多糖,而且利用精炼糖厂废水生成的菌丝体多糖活性结构没有变化,PVC0为首选实验菌株。  相似文献   

4.
本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碳酸钙填充聚氯乙稀(PVC)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碳酸钙的表面处理,微米和蚋米级碳酸钙改性PVC的物理与力学性能。超细CaCO3对PVC有显的增韧效果,少量纳米CaCO3就可使PVC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而且增韧效果比微米CaCO3的明显。随着蚋米级CaCO3用量增加,PVC拉伸强度提高。轻质CaCO3填充PVC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轻质CaCO3仅起着填充或降低成本作用,而纳米CaCO3能有效地增韧增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PVC泡沫边角料加入适量PVC树脂吹塑膜,探讨了如何除去薄膜中的气泡,薄膜的物理性能和耐自然老化性等问题,寻求PVC泡沫边角料的新用途,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合度为1300的PVC树脂为基体树脂,与高分子改性剂、增塑剂、填充剂等共混研制了软质PVC密封条的粒料。通过正交试验法在软质PVC密封条配方试验中的应用,得到了制备软质PVC密封条的最佳配方。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当DOP为75份、填料为20份、加工助剂粉末丁腈橡胶(P83)为15份时,汽车用软质PVC密封条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共混物中聚氯乙烯凝胶化度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DSC法测定了PVC/CPE/P(VC-b-MMA)共混物中PVC凝胶化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发现,其凝胶化度值随加工时间,加工温度增加而增加,共混体系中刚性有机粒子有利于促进PVC的凝胶化,而弹性体(CPE)可以使其凝胶化度值降低,当PVC的凝胶化度值在70%左右时,其力学性能最佳,DSC法能较好地反映共混物中VPC的加工情况。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煤与PVC共热解过程中氯的释放机理,实验蛄果表明,氯的释放率与热解温度、加热速率、恒温时间、PVC的加入量有关.在PVC加入量不大于3%时,如果热解工艺条件达到要求,焦碳中氯的残留量可以接近配煤焦的氯含量.根据实验数据对煤与PVC共热解过程中氯的释放表观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发现用一级反应方程处理结果与实验数据非常接近,并通过作图计算出了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9.
PVC废水生化处理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乐金大沽化学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悬浮法生产PVC的离心废水处理新工艺,已通过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该公司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家将生产废水回用于生产工艺的PVC企业。专家认为,该技术为PVC行业推行清洁生产、节约水资源闯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135A型氯化聚乙烯是PVC制品生产中的主要塑料助剂。随着PVC制品企业的不断发展,其需求量日益扩大,但由于其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市场上各种型号和性能不同的氯化聚乙烯鱼龙混杂,对PVC制品企业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冲击,本文就其性能与应用进行了研究,供氯化聚乙烯生产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纳米氧化锌/AC复合发泡剂在PVC糊和PP发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AC发泡剂中添加纳米氧化锌,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对AC发泡剂分解的促进作用及在PVC糊和PP发泡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AC发泡剂中添加纳米氧化锌的样品,其初始分解温度明显低于未添加纳米氧化锌的AC发泡剂.添加纳米氧化锌的AC发泡剂,其分解速度明显高于未添加纳米氧化锌和洛加微米氧化锌的样品、在PVC糊和PP发泡中,添加纳米氧化锌的样品,发泡倍率明显高于未添加纳米氧化锌和添加微米氧化锌的样品.  相似文献   

12.
聚氯乙烯/炭黑复合型泡沫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导炭黑(CB)为导电填料, 聚氯乙烯(PVC)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主基体制备PVC泡沫导电复合材料, 研究该复合材料的泡孔结构和阻温特性, 分析炭黑含量、 交联剂和发泡剂对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导电泡沫具有较理想的泡孔结构, 经过升温电阻测试, 该泡沫体出现负温度系数(NTC)效应, 随着炭黑含量的增加, 在NTC效应后期出现正温度系数(PTC)效应. 通过探讨NTC效应 的机理, 确定了发泡剂和交联剂的用量, 从而获得良好的泡沫性能和NTC特性的导电泡沫材料.   相似文献   

13.
针对异味溯源研究中异味来源广泛、异味强度数据模糊的问题,提出了将基于粗糙集和模糊数学理论的客观多属性权重分配分析方法运用于车内座椅用人造革异味的溯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聚氯乙烯人造革发泡层配方中,阻燃剂、发泡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树脂对于异味产生影响程度的权重分配为0.082 3、0.432、0.082 7、0.221、0.182,发泡剂是异味产生的主要原因.随后对发泡剂产生异味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性分析进行验证,证实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数学分析方法能够对大批量的数据进行筛选,在异味强度这种主观模糊的数据中引入属性重要性的概念进行权重分配,从而找到了聚氯乙烯人造革配方中导致异味产生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针对凝析气田特有的泡排剂携液和持液两种情况,对比分析了泡排剂LH1和泡排剂UT11C的动态性能,从泡排剂的抗高温性能、抗高矿化度性能、抗高凝析油性能对比分析泡排剂LH1和国内常用的几种泡排剂的泡沫静态性能,提出了综合考虑泡沫的起泡性能、稳泡性能、携液量和持液率因素优选泡排剂LH1的方法。设计了泡排剂LH1的凝析气井的现场应用的施工方案并在凝析气井中进行现场施工。泡排剂LH1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氮气泡沫热水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现场提供的起泡剂和原油等原料 ,在室内对泡沫剂进行了评价 ,对岩心驱油效果及改善波及体积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析了氮气泡沫热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并对影响氮气泡沫热水驱油效率的泡沫剂的起泡性、半衰期、最优气液比、起泡剂质量分数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一定起泡剂质量分数范围内 ,随着气泡质量分数的增加 ,起泡能力、半衰期和阻力因子也增加。最优气液比为 1∶2 ,最佳气泡剂质量分数为 0 .3%。在非均质油层(模型 )中泡沫的驱油效果比在均质油层 (模型 )中的更好 ,残余油饱和度降低了 2 1.1% ,采收率提高了 31.2 %。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内利用中频感应炉对CaO-SiO2-Al2O3-MgO熔渣的发泡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熔渣组成、碱度、粘度、表面张力及助熔剂对熔渣的起泡寿命和发泡指数的影响,同时对高碱度熔渣的发泡性能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碱度在3.0(低碱度渣)和10左右(高碱度渣)、渣指数在0.3左右、Al2O3在低碱度区时含量在8%-14%和高碱度区20%-28%时熔渣具有良好的发泡性能,同时研究表明随着粘度的增加,发泡指数和发泡寿命逐渐降低;随着表面张力的增加,发泡指教和发泡寿命逐渐增加。这对于实际生产的合理配渣衣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耐高温高效泡沫体系TH-1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蒸汽汽窜、指进及重力超覆的矛盾 ,进行了高温泡沫封堵调剖技术研究 .主要包括高温泡沫剂配方的筛选及其高温封堵调剖剂性能评价 ,并对气液比、Na Cl含量、泡沫体系浓度对发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所研制的泡沫体系在 2 5 0℃ ,阻力因子≥ 1 5 .0时 ,对蒸汽调剖具有良好的封堵调剖性能 .该体系在胜利油田注蒸汽吞吐井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轧制复合-粉末冶金发泡法制备泡沫铝夹心板的生产工艺,分析了板/芯结合工艺对芯层粉末致密度的影响,探讨了粉末致密度与发泡效果间的关系,初步得到了复合板的发泡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使芯层粉末获得了极高的致密度.发泡时,轧制复合板内发泡剂TiH2释放出的H2的流失量很少,发泡驱动力充足,所得到的夹心板很少出现无泡层及大尺寸连通孔等缺陷.芯层粉末内发泡剂的质量分数为1%时,轧制复合板发泡后即可获得理想的泡沫结构,有效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夹心板具有良好的三点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完善驱油用发泡剂的静态泡沫性能表征参数,提出用静态泡沫综合定量指数(ISFCQI)表征发泡剂的静态泡沫性能,应用ISFCQI表征一元、二元和三元发泡剂的静态泡沫性能,分析ISFCQI与泡沫驱采收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SFCQI可以表征发泡剂的起泡体积、泡沫稳定性、泡沫携液量和泡沫携液稳定性4个静态泡沫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发泡助剂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发泡助剂纳米ZnO、普通ZnO、复合助剂对发泡剂分解及在聚丙烯基体中形成微孔的影响.通过TG技术讨论发泡剂、发泡剂加不同助剂在塑料中热分解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助剂在塑料中的分散情况,复合助荆较好.并对不同助剂的PP发泡材料进行性能的比较和探索,冲击强度得到极大提高;筛选出了制备优质PP微孔发泡材料的理想发泡助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