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以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灶神之妻>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作品中母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作者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作者在小说中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不仅在母女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颠覆父权制的女性世界,还把母女关系提升到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层面上来.谭恩关在母女关系的主题中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冲突,积极寻求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2.
教科书作为建构性别文化的重要媒介,它在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进程中的“隐蔽教化”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本研究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进行量化统计与文本分析。结果表明:所分析教科书显现出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的痕迹。这与“性别公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鉴于此,本文尝试提出改进意见,以帮助现行教科书在性别公平建构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3.
以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lt;灶神之妻&gt;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作品中母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作者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作者在小说中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不仅在母女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颠覆父权制的女性世界,还把母女关系提升到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层面上来.谭恩美在母女关系的主题中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冲突,积极寻求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4.
以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灶神之妻》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作品中母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作者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作者在小说中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不仅在母女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颠覆父权制的女性世界,还把母女关系提升到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层面上来。谭恩美在母女关系的主题中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冲突,积极寻求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5.
以关籍华裔女作家谭恩关的《灶神之妻》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作品中母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作者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作者在小说中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不仅在母女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颠覆父权制的女性世界,还把母女关系提升到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层面上来。谭恩关在母女关系的主题中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冲突,积极寻求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6.
“性别文化”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以“女性艺术”为契入点分析文学是另一种目光,换一种思维思考现当代文学的女性作家的“女性艺术”的现代化的进程,就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的文本“性别”意识个案分析,试图阐释新时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学香港"与都市文化认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香港"这个论题的提出,是想探究"文学"在形成"香港"文化身份的过程中究竟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特别在以民族国家作为基本规划单位的现代,香港作为一个大都市,它是否有可能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从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以及文学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都市文化认同的建构当然不能依赖于刻板的想象方式,"文学"为香港文化身份的获得提供了不同的想象和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旅游展演场景中,民间艺术审美主体呈现为由文化持有者、舞台表演者、节目策划者以及导游等多种不同文化身份共同动态建构而成的复杂状态.这种审美主体不是指单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是一群代表不同文化逻辑的话语力量.它既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文化持有者和生产者,也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演出承担者和意义生发者.同时,这种审美主体又是处于被凝视状态的,它必须依靠旅游者的观看和想像才得以存在和突显,才显示出有效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意义.因此,旅游展演语境中的民间艺术审美主体是一种虚化、模糊而又多重含义的想像对象,也显示出民间艺术审美主体的呈现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建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版的《穆斯林的葬礼》为版本依据,对男主人公韩子奇的14个身份符号进行分类后,阐述其中承担文本建构功能的社交性身份符号的身份认证、修辞定型、身份符号的重叠与隐现以及伦理性身份符号的建立和缺失、伦理身份符号的三次揭露以及他们在承担文本建构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新历史主义突破了“文学反映历史”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文学重建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建立了文本与历史的整体联系。文章以美国作家冯内古特的小说《五号屠场》中涉及的一段历史,即二战期间作家亲身经历的“德累斯顿大屠杀”为例,考察这段历史对文本的建构以及文学文本对这段历史的重建,以阐述新历史主义关于文本与历史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载为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木亨]梓、揭傒斯并称为“元诗四大家”。本文仅对杨载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作些浅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大都表现出作者对人类前途和两性关系的密切关注。小说《裂缝》极具革命性地将两性关系和性别角色的构建追溯到人类的起源。从两性的性别差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视角诠释了莱辛笔下造成当前两性不平等的根源。强调了两性的不平等问题是漫长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终将继续协调两性关系,使之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使用常常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作为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一个社会群体,其语言的性别差异更赋予了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作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大学生在词汇使用上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礼貌用语、社交称谓语、影视流行语、网络用语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通过对大学生语言性别差异原因的分析,指出了语言性别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对指导我们大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应用数学软件,对鸡胚蛋血线方向与性别关系作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得出已有血线各个参数与鸡胚蛋性别关系的紧密程度数据,找出了最优的性别判别函数,此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蛋禽类,并指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女大学生不仅有着与男大学生相似的发展规律,更有着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社会性别研究的根本意义在于科学地认识两性差异。本文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着重分析现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性别视角缺失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英语的普及和发展,愈来愈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到英美文化中性别语言差异,也对多元化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研究人员在社会语言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性别语言差异的动态和静态分析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会语言学与性别差异现象,提出了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研究的必要性及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的具体表现,从而实现男女间跨性别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宋城旅游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主题公园女性和男性游客的期望和感知以及同一性别游客的期望和感知差异程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除在家庭结构方面,女性和男性游客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等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上差异性不明显;女性游客在游览期望方面多关注保健因素,显著不同于男性游客多关注于激励因素的情况,但两性在游览感知方面,差异性不明显,而且得分都不高;同一性别的游客对游览感知普遍低于其期望水平,其期望和感知差异的范围要大于不同性别游客期望和感知差异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别理论揭示了性别的社会属性,提出性别是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产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科举制的结构性要素与行动主体交互作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男女角色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本文以宋代为例,从社会学视角探讨科举制下的社会结构与社会性别互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性别教育对未来社会男女两性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师范院校尤其应密切联系女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女大学生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性别教育在中国高教领域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高校在校大学生职业兴趣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霍兰德职业兴趣调查表测查贵州省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倾向和特点,以性别、年龄、专业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倾向顺序排名为:现实型、研究型、常规型、艺术型、经营型、社会型;性别和专业因素主效应均对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职业兴趣有极显著影响;年级因素主效应在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经营型E上作用极其显著;性别和专业、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