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载Ni碱性沸石催化丙酮一步法合成甲基异丁基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化学浸渍法制备了系列Ni- K/NaX复合型催化剂,用于常压下催化丙酮一步法合成甲基异丁基酮,考察了催化剂组成及反应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经筛选得到了催化剂体系的最佳组成及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在该条件下,丙酮的转化率达43.5% ,甲基异丁基酮的选择性达83% .  相似文献   

2.
Pd/γ-Al2O3催化剂合成甲基异丁基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γ-Al2O3催化剂,用于丙酮一步法常压气相加氢制甲基异丁基酮.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及比表面积测定仪(BET)表征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氢酮摩尔比和催化剂中Pd含量等工艺条件对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经筛选,制备的0.5%Pd/γAl2O3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80℃、H2与丙酮的摩尔比为1.7∶1.0、进料液相空速为3.8h-1的条件下,效果最佳.丙酮转化率达28.0%,MIBK选择性达59.0%.  相似文献   

3.
以较为简便的方法制备了几种离子交换树脂-Pd催化剂,并将此类双功能催化剂用于丙酮和氢气一步法合成甲基异丁基酮(MIBK).实验发现,催化剂的吸氢越大,反应选择性越好;而其交换容量过高则降低了选择性,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反应活性和选择性,但有一适宜值增大丙酮空速(LHSV)降低了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压力对反应影响不大.在各种树脂-Pd催化剂中Pd-干氢树脂(Pd-DH)的性能最好.在较佳的反应条件:温度130℃,压力2MPa,LHSV5h-1,氢酮比0.4下,用pd—DH催化合成MIBK,丙酮转化率为48%,MIBK选择性可达98%.  相似文献   

4.
异丙醇和丙酮的混合物在CuO/Al_2O_3或CuO/SiO_2-Al_2O_3催化剂表面的脱氢和脱水活性中心上,按异步协同反应机理,成功的合成了甲基异丁基酮(MIBK)。 在常压下反应温度为160—230℃,混合原料的液体空速为O.25—2小时~(-1),异丙醇转化率达60—80%,甲基异丁基酮选择率达60—30%,催化剂单程使用寿命超过五个月。  相似文献   

5.
丙酮和氢一步法合成MIBK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i/γ-Al2O3为催化剂,在管式连续流动微型反应器中研究了丙酮和氢气的反应。产物主要为甲基异丁基酮,副产物主要为异丙醇,以合成MIBK为目标,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载体种类和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恒回流比、累加回流比及循环全回流常压间歇精馏分离丁酮(MEK)-甲基异丁基酮(MIBK)混合液,研究恒回流比操作下馏分组成对塔顶和塔釜温度的影响及各操作方式下产品质量分数以及MEK和MIBK回收率.研究结果表明:恒回流比操作下塔顶、塔釜温度均随馏分浓度降低而升高,过渡馏分采出阶段塔顶温度上升24℃,塔釜温度上升0.3℃;当回流比由1增加到2和3时,过渡馏分量分别减少4.91%和11.52%,轻、重产品质量分数分别提高3.08%和1.12%,MEK和MIBK回收率分别提高15.44%和5.72%;累加回流比时,过渡馏分量较回流比为1时减少19.90%,轻、重产品质量分数分别提高3.44%和1.48%,MEK和MIBK回收率分别提高27.55%和8.55%;循环全回流方式下,过渡馏分量较回流比为1时减少38.92%,轻、重产品质量分数分别提高3.73%和0.97%,MEK和MIBK回收率分别提高42.43%和13.79%.采用不同方式均可得到质量分数大于95.0%的轻重组分.  相似文献   

7.
2—异丁基—4,5—二甲基噻唑啉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戊醛与氨水反应生成相应的亚胺,再与3—巯基—2—丁酮反应生成2—异丁基—4,5—二甲基噻唑啉,讨论了若干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简单介绍了产物的用途。  相似文献   

8.
在超声条件下,以卤代烃、金属镁粉、硼酸酯为原料合成了异丁基硼酸.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以碘及二溴乙烷做催化剂,超声波功率为175 W,反应时间为15 min,反应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9.
采用氯代1-丁基-3-聚乙二醇咪唑[H(OCH2CH2)nbim]Cl和四羰基钴钾KCo-(CO)4离子交换反应合成含羰基钴聚醚咪唑类功能化离子液体1-丁基-3-聚乙二醇咪唑四羰基钴{[H(OCH2CH2)nbim]Co(CO)4},并将其应用于催化1-(4-异丁基苯基)乙醇(IBPE)氢酯基化反应制备2-(4-异丁基苯基)丙酸甲酯,对催化剂进行了红外光谱结构确定并提出了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30℃、一氧化碳压力6.0MPa、反应时间为16h、咪唑为促进剂、丁酮为溶剂的较佳反应条件下,IBPE的转化率达到100%,2-(4-异丁基苯基)丙酸甲酯的选择性为54%。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没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一氯化硫和异丁基硫醇为原料,石油醚作溶剂,在0~4 ℃下反应45 h,合成了二异丁基四硫,选取最佳反应摩尔比(异丁基硫酸:氯化硫)为3,产率达到86.0%;通过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证实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1.
通过β-萘酚和4,4′-二氟二苯甲酮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芳醚单体-4,4′-二(β-萘氧基)二苯甲酮,将其在亲电反应条件下和二苯醚、芳二酰氯进行共缩聚反应,制备了聚醚酮酮/含萘环聚醚酮醚酮酮无规共聚物,用IR、WAXD、DS、TG和溶解性试验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制备含羧基侧基聚芳醚酮酮树脂的初步探索(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偏苯三甲酸酐制备1,2,4-苯三甲酰氯,再以二苯醚(DPE)、1,2,4-苯三甲酰氯(TAMC)为单体,无水AlCl3/二氯乙浣(DCE)/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催化剂溶剂体系,在Friedel-Crafts亲电聚合条件下合成了含羧基侧基的聚芳醚酮酮树脂(PEKK),进行了耐溶剂性试验,测定了其酸值及粘度,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IR、DSC、TG等分析技术研究了含羧基侧基的聚芳醚酮酮树脂(PEKK)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是可溶性无规低聚物,聚合物含有羧基侧基,可望成为耐高温性能分离膜、离子交换树脂,同时可作为交联聚合物、接枝聚合物及其它特种高分子材料的中间体,而且通过二元或三元聚合来改变交联点、接枝点的密度,为进一步得到结构多样化与性能各异的聚芳醚酮酮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4,4′-二苯氧基二苯砜(DPODPS)、对苯二甲酰氯(TPC)和间苯二甲酰氯(IPC)为单体,无水AlCl3/二氯乙烷(DCE)/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催化溶剂体系,通过低温溶液共缩聚反应,合成系列聚芳醚砜醚酮酮(PESEKKS),用IR、DSC、WAXD、TG等技术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分子主链中间位苯基结构单元的增加,对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影响不大,熔融温度(Tm)和结晶度则逐渐降低,但仍保持良好的耐热性,溶解性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聚醚酮酮,并用广角X射线、红外及差示扫描丘热技术研究聚醚酮酮及其共聚体系。研究表明这种体系存在多晶型结构,第Ⅰ晶型与通常聚醚醚酮晶型相同;第Ⅱ晶型与第Ⅰ晶型不同。第Ⅱ晶型晶胞参数a=0.3997nm,b=0.5667nm,c=0.9861nm。改变共聚体系分子链结构及制样与热处理条件均可得到这两种晶型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磺化聚芳醚酮酮树脂催化合成氯乙酸甲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交联的聚芳醚酮酮和20%发烟硫酸合成磺化聚芳醚酮酮(S-PEKK)树脂并用于氯乙酸和甲醇的催化酯化,最佳条件:醇酸摩尔比为2.5:1,S-PEKK用量为8g/mol聚乙酸,回流时间4h,反应温度为90~110℃,酯化率可达93%,S-PEKK具有催化活性好、可循环使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二甲基二苄基硅烷(DMDPMS)作为第3种单体,与4,4’-二苯氧基苯(PPOP)和间苯二甲酰氯(IPC)共缩聚,以1,2-二氯乙烷(DCE)为溶剂、AlCl3为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助剂,合成了系列新线型高分子量的主链含硅杂原子结构的聚芳硅酮酮(PSiKK)/聚醚醚酮酮(PEEKK)无规共聚物,并用IR、DSC、WAXD、TGA等技术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与分析,考察了共聚物的热性能、溶解性能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随着DPMDPS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熔融温度(Tm)和热分解温度(Td)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溶解性能逐步得到改善.当共聚物中DMDPMS的含量小于10%时,该系列聚合物乃可达501℃以上,Tg达14.8℃.有趣的是,少量DMDPMS的引入,不但没有降低PEEKK的结晶性,反而能促使其结晶,但硅结构单元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结晶度逐渐下降;当硅基含量达到50%时,聚合物接近非晶态.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红外光谱、广角X光衍射、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法研究全间位聚醚醚酮酮(PEEKmK)的基本物性与结晶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EEKmK红外光谱中1030cm ̄(-1)处有一特征吸收峰,其广角X光衍射谱在20.7°处的衍射峰消失。在不同温度下对PEEKmk无定形样品进行热处理表明:在较高温度(200℃~240℃)下样品才能结晶,其结晶程度远小于全对位聚醚醚酮酮。  相似文献   

18.
以1,2,4-苯三甲酰氯(TMAC)、对苯二甲酰氯(TPC)和二苯醚(DPE)为单体,通过亲电缩聚反应合成了系列含羧基侧基的聚芳醚酮酮辚共聚物,并用IR、DSC、WAX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TMAC摩尔一小于30%时可制得结晶聚合物,随着主链中TMAC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Tg、Tm、结晶度逐渐下降,但仍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溶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硝基酮麝香的合成工艺路线进行了改进,对反应条件如催化剂,温度有溶剂的选择进行了优化,其最佳反应条件为:以三氯化铝作催化剂,二氯乙烯作溶剂,并使反应在冰盐溶中进行,从而使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4,4’-二(β萘氧基)二苯砜,对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甲酰氯为单体,通过亲电综电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主链含萘环的新型聚芳醚砜醚酮酮共聚物,并用IR、DSC、WAX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