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柞水县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时空分布及活动规律。提出预防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山体滑坡滑移灾害的灰色系统预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分析蔗头山中段十年来山体滑坡滑移。呈明显季节性的滑动规律的特征等,以及滑坡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取涔坡的滑移量s等于150mm作为阈值ε、可能发生滑坡灾害的年限进行灾变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同时,预测在2002年、2004年和2007年该滑坡可能发生灾害险情,应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3.
营造城区周边及道路两旁景观林不但能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净化空气,防范沿线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灾害发生,又能提升城乡环境形象,建设宜居环境。本文分析了紫金县城区周边及道路两旁景观林建设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君 《科技信息》2010,(26):I0027-I0027,I0030
西部地区多山,当发生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时会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对此建立起灾害条件下交通事件预警系统。论文从理论上论述预警系统的基本概念、内容、功能,灾害条件下交通事件预警系统的组织机构,建立起灾害条件下交通事件预警系统,研究了其系统方案。通过该系统的建立使得处理灾害条件下交通事件的工作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系统的阐述了开发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矿山山体开裂、山崩、滑坡及地面塌陷及其给附近村舍、交通带来的次生灾害,同时,亦对不适当农垦工程活动手致的山洪灾害,水土流失及诱发地震灾害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阿坝州是四川省的地震多发区之一,地震强度大,烈度高,震灾破坏性大,历史上普多次发生中强地震,给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事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本文根据州内历史,今地震震害资料,对州内地震灾害,次生灾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轻震害为害的预防措施。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区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中国南北地震带中段,是四川省境内地震频率高,强度大的多震区之一,地震灾害破坏大,对山体,地表的破坏尤为严重,特别突出的是州内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是极强破坏力和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研究表明我国地震活动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1989年9月22日不金6.6级地震的发生,已揭开了阿坝州地震期活跃期的序幕,阿坝州可能是四川今后地震发生的重要场所之一,阿坝州总面积为8.3万平方千米,其中地震基本烈度在Ⅶ度以上的地区面积近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州面积的60%,尽管随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抗御地震灾害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地震灾害与地震损失,特别是目前人们对地震造成的山体,地表等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无能为力,而这些破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是巨大的,并且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恢复的,笔者在对阿坝州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今地震震害的总结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地震对山体和地表的破坏特点,寻求减轻这些灾害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防预减轻灾害的防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福建山区广泛分布厚层的变质岩、岩浆岩等风化残积土,因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本文以建瓯市中山街55米大道发生山体滑坡导致在建7层楼房倒塌、死伤11人的严重后果为例,分析探讨山区土坡开挖诱发灾害的一些形成机理,提出几点治理建议供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速铁路穿越地质条件复杂,容易遭受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极大危害铁路的安全运营。针对山体滑坡灾害大范围,大体量的特点,本文提出采用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开展山体滑坡监测,研究了分布式振动传感器在滑坡山体上的布设工艺及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初步研究成果为今后山体滑坡全尺度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正自然灾害作为一种破坏性灾害事件,经常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制约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该栏目重点关注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山体滑坡作用、灾害型景区旅游解说、灾后恢复与救助力度、地质灾害防治机制以及黄土磁化率对气候事件记录及意义研究。西北大学教授邱海军在"重新认识滑坡作用"一文中论述了山体滑坡重  相似文献   

10.
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提出了基于DTR技术的山体滑坡检测监视系统;当同轴电缆发生变形时,它的特性阻抗将发生变化,向同轴电缆发送测试电磁脉冲,当测试脉冲遇到电缆的特性阻抗发生变化,就会产生电磁波,通过测量反射电磁波的传输时间就知道发生阻抗变化的位置,即山体内部结构变化的地方,及时掌握山体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城市灾害的环境地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四川省城市地貌环境和城市灾害的主要类型.认为,地貌环境与城市灾害的形成机制、致灾过程和分布状况明显相关.在四川,平原城市的主要灾害是洪灾;丘陵城市则是洪灾和坡地灾害;山地城市则是坡地灾害、泥石流与洪灾.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根据所搜集到的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和图件,应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了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该数据库由5个子数据库组成,即:中国自然致灾因子数据库、中国省级报刊所载自然灾害(1949~1990)数据库、中国农村自然灾害灾情数据库、中国历史自然灾害数据库和中国行政区划(县级单元)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时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在宏观上的东西分异高于南北分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渍涝灾害防治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认为暴雨、地势低洼是形成武汉市渍涝灾害的重要原因,其防治的战略措施是:强化综合防灾的意识,开展渍涝灾害科学的综合研究,加强防治渍涝灾害的综合管理、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排水减灾工程建设的投入,强化综合减灾的法制管理。  相似文献   

14.
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预测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业城市资源枯竭后,矿山开采衍生灾害长时间继续发生,同时还会形成新的灾害。资源枯竭城市灾害主要为地下、地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灾害。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成因及演化过程,并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预测与控制应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南充地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分析,试图揭示南充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晋陕蒙接壤区农业灾情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业灾情系统中致灾因子与承灾体承灾能力的分析,揭示出自然与经济对灾情的综合作用,在地表与气候均不稳定的共同致灾背景下,灾情主要受经济系统的影响。灾情发生频率与承灾力呈负相关,灾情强度与承灾力呈正相关,不同灾害的影响结果也不相同。统计中的灾情主要与第一类灾害有关,第二类灾害通过影响承灾体的承灾能力加剧灾情。  相似文献   

17.
全文分以下三部份:首先从自然因素和人为作用两方面分析贵州灾害形成的原因。然后分析贵州灾害历史长、分布广、具有相互叠加和促进性等特点,最后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把贵州划分为6个灾害地理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地震活动时空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从公元前2221年到公元1998年的中国历史地震灾害信息5649条,建立了中国历史地震活动数据库,利用数字地图技术,编制了中国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及分震级、分时段、分月图谱,建立了中国历史地震分日次数比例检索表.研究表明:中国历史强震形成新疆北部、西南—青藏高原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华北以及台湾3个带状分布中心,并且西强东弱格局明显;8月份发生地震总次数和各个震级地震次数都出现高值,是防震抗灾的重点月份。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灾情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农业灾情形成机制为突破口,以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数据库为依托,逐一分析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诸子系统──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与灾情系统的特征值,并研究了各相关要素对区域农业灾情的贡献率。以此为根据,构造了描述自然灾害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定量指标。从而系统分析了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灾情形成机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自然灾害信息管理;区域农业相对灾情与绝对灾情意义不同,必须将两指标同时作为系统特征指标;单一的自然灾害要素难以解释灾害形成机制,自然灾害子系统的综合指标可以更好地刻画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20.
铜川矿区的地质灾害是极为严重的,分布广、危害大,其中以滑坡最为突出,是陕西省的重灾区。由于地质灾害的严重性,使矿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矿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与发展,从灾害群和灾害链的角度进行了讨论,并对它们产生的地质背景做了分析,强调指出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的直接影响。最后提出了开展监测、加强防治及规划人类活动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